鲁美版 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 第4课 以形写神诗情画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美版 高中美术 美术鉴赏 第4课 以形写神诗情画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16 15: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鲁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 4课《以形写神 诗情画意》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联系生活运用中国画的知识评述人物画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尝试表现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中真实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情感。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以形写神”特点。通过欣赏观摩到动手临摹传统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和热爱。
(二)主要知识点
1.“神似”与“形似”的涵义。
2.“神似”与“形似”的辩证关系。3.中国传统人物画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崇尚“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神似”固然重于“形似”,但“神”离不开“形”,画面之形是艺术形象之神的载体。“形”靠人的直观观察可以获得,但“神”却要靠美术家的审美之心去体会揣摩,用艺术技巧去表现。所以,美术作品中的传神之形靠的是艺术家综合的审美修养和表现技巧。
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诗情画意”往往不是指作品中的某一个单体形象,而是指整个作品的审美气息和意境味道。
二、教学过程 第 4课 以形写神 诗情画意(共 2课时)中国传统人物画(第 1课时)学 法:欣赏法、引导法、临摹法、展示评价等。
教学活动设计
1 带学生欣赏古代人物画作品
2 学生观摩老师创作古代人物画
3 学生临摹古画
4 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一、问题导入:传统中国画历经千载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以鲜明的艺术面貌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传统中国画在形象塑造、表现技法等方面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1、带问题欣赏古画,讨论个人感受。
2、以《泼墨仙人图》和《王时敏像》为例展开讨论,理解形和神的概念。小结:“形”是反映客观现实的外在形象,“神”则指内在的精神本质,指人物的内心活动:形以神为依据,形因为有神而生动。通过生动的人物造型准确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两者达到高度统一,这就是“神形兼备”。
二、传统国画欣赏:
1、《采薇图》鉴赏要点:
①题材背景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
②人物形象图中描绘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
③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2、《韩熙载夜宴图》欣赏要点:
①画面感受:简约造型和空白的处理所营造的气氛。
②诗人的神态:沉浸在无际的冥想之中。
③了解写意画的特点,感受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以及流畅的运笔,转折顿挫;墨色随着线的流动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呈现出的丰富效果。
3、《文苑图》赏析要点:质朴的绘画风格,生动简洁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画;时代特征和日常生活情景,时空表现、道具、景物的处理手法;笔墨线条的运用效果。
4、《送子天王图》服饰如当风飘舞、富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人物虽多,但其表情名异,一张一弛,很有节奏起伏。该图应为后人的摹本。5、欣赏《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6、《任熊自画像》、这幅自画像神态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写实,气势夺人。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还有古画《承天夜游图》《达摩图轴》······
三、创作示范教师示范绘制《钟馗图》,讲解笔墨要领,线条技法等。用时大约 10分钟。
四、临摹古画《李白行吟图》老师讲解作品人物造型特点,五官特点和形体比例,衣纹线条特点。学生选择教材提供的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体会运用笔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态的表现。用八开纸,硬笔临摹。
教师巡回指导。
五、学生作品展示 评选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解决,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尤其是在临摹古画学习中注重引导学生由“欣赏人”向“美术家”的转变,更深刻体会艺术形象“以形写神”与“诗情画意”的结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