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11 21:54:23

文档简介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读课文。
2.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翻译全文。
【自主探究】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主要思想是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 合称“四书”。
2.对照注释和工具书扫除语音障碍。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合作交流】组内齐读课文,读顺课文,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勾画,质疑并讨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重要字词。(可补充质疑)
⑴鱼我所欲也 ⑵二者不可得兼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
⑷故不为苟得也 ⑸死亦我所恶 ⑹故患有所不辟也
⑺如使人之所欲 ⑻何不用也 ⑼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⑽呼尔而与之 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⑿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⒀蹴尔而与之 ⒁万钟于我何加焉 ⒂行道之人弗受
3.一词多义
为: 为宫室之美 介词 为了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动词 做
得: 故不为苟得也 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 此、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
之:呼尔而与之 代词 他 为宫室之美 助词 的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比较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对象 对
而: 蹴尔而与之 表顺接 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转折 却
舍生而取义者也 表选折 而
【展示提升】根据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翻译课文。把不懂的句子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并板书。(不懂的地方可相互讨论)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
(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为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干苟且偷生的事情。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坚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然而如果)喝叱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认为不值得(接受)。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这样做了)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 的代表人物,有“ ”之称。
2.《孟子》: 记录_______和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儒家教育经典。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重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自主探究】
1、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合作交流】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说说其好处。试背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展示提升】
1. 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
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2.课文中一些语句已经演变成成语,请分别写出这些成语。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
呼尔而与之……——嗟来之食: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3.本文的主旨是: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即 在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将正义放在首 位,摒弃利己的私心。
【达标检测】
1.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
2. 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3.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说明了人宁可死去也不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做人原则。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鱼我所欲也》 第一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扫清文字障碍,能流利朗读课文。
2.参照注释,抓住关键字词翻译全文。
【自主探究】
作者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主要思想是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与 合称“四书”。
2.对照注释和工具书扫除语音障碍。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 )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
【合作交流】组内齐读课文,读顺课文,对不懂的字词进行勾画,质疑并讨论。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重要字词。(可补充质疑)
⑴鱼我所欲也 ⑵二者不可得兼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
⑷故不为苟得也 ⑸死亦我所恶 ⑹故患有所不辟也
⑺如使人之所欲 ⑻何不用也 ⑼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⑽呼尔而与之 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⑿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⒀蹴尔而与之 ⒁万钟于我何加焉 ⒂行道之人弗受
3.一词多义
为: 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得: 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之:呼尔而与之 为宫室之美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而:蹴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展示提升】根据课文注释及相关资料翻译课文。把不懂的句子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并板书。(不懂的地方可相互讨论)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达标检测】
1.孟子:名轲,字子舆,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 的代表人物,有“ ”之称。
2.《孟子》: 记录_______和_________言行的一部书,儒家教育经典。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渣渡中心学校“人本健智大课堂”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课 题】 《鱼我所欲也》 第二课时 学生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张武 李伟华 李芳 审阅:
【学前反馈】
【目标导入】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体会《孟子》的语言特色(重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自主探究】
1、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合作交流】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说说其好处。试背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展示提升】
1. 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别举例说明
2.课文中一些语句已经演变成成语,请分别写出这些成语。
【巩固梳理】
1、整理导学案,重点用红笔打记。
2、学习共同体相互检查,特别是双色笔标注的问题落实。
3.本文的主旨是:
【达标检测】
1.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是
2. 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3.孟子的观点让我们想起了文天祥的哪句名言?古人的看法对我们的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