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第2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七律·长征第2课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18: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七律·长征
5
革命精神 代代相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感知了课文整体内容。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当时红军长征时遇到了多少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常,不放在眼里。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译文: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中西部。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 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译文: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译文:更使红军欣喜的是踏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全诗的总起句,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千难万险以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
说明红军翻过的山多,涉过的水多。
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比喻、夸张
对比
对比
对偶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暖一寒,对比更加突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拟人:战士们打完胜仗的欢快心情。
形容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表现了战士们的乐观和对美好革命前途的向往和信心。
表现了战士们即将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
这两句是对全诗的总结,写长征即将结束,战士们展望美好的革命前景。
诗中分别写到了哪些山,哪些水?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五岭:逶迤
乌蒙山:磅礴
金沙江:水急崖陡
大渡桥:桥高索寒
岷山:千里雪飘
充分表现了长征途中的千难万险,侧面反映了红军战士们的无畏精神。
请你观看下列图片,看完后说一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有什么想说的?注意结合这节课学到的和平时积累的有关长征的内容大胆说出你的感受。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
请你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会背诵全文的同学可以尝试课堂背诵一下。
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踏上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三军过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喜笑颜开。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篇课文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以下问题。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表现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本诗概述了红军长征历经的千难万险及面对千难万险的态度,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红军

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总结)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江—暖
大渡河—寒
岷山—喜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1934年10月17日到1936年10月22日,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1935.10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五岭山脉是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2)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乐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诗人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与“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诗人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诗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这些充分表达了诗人及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