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6 19:5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机构设置
人员安排
政治制度
权力(核心)
权力分配
权力运行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官员选拔
第三单元
法律教化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
保障制度整体运行
15、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6、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1、阅读课本第15课的结构,
回答该课共分为几个小节?
每小节的主体知识是什么?
货币的使用与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货币的演化进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中国古代货币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了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世界货币体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货币的定义
中国货币形态的演变
定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物物交换
效率低
范围窄

都喜欢和接受的东西
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交换其他物品
中国货币形态的演变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唐
宋元
明清
贝币
刀币
蚁鼻钱
布钱
圆钱
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开元通宝
宋、交子
元、宝钞
明清
白银
银元
金圆券
法币
人民币
晚清-民国
1935年
1948年
1948年-现在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发行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一、春秋战国时期货币混乱到秦半两钱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问题?(1积分)
问题二、宋代纸币出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宋元纸币的影响?(3积分)
问题三、明清两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有哪些?(4积分)
问题四、白银货币化趋势的影响有哪些?(3积分)
问题五、请尝试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5积分)
问题六、根据课本史料阅读概括新中国人民币制度的特点(5积分)
反映了秦朝统一这一历史进程
原因:
①宋代社会秩序整体良好,政治稳定,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②流通中铜钱数量不足,出现钱荒,无法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宋代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展为纸币的产生提供客观条件。
④官方的管理和重视。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大中祥符末,薛田为转运使,请官置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禁民私造。
一-摘编自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影响:
①促进商品经经济的发展
②元代后期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阻碍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背景:
①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稳定,社会繁荣。
②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稳定,伴随美洲高产作物的引入,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旧有的纸币、宝钞系统逐渐丧失了人们的信任。
④新航路的开辟,中国长期在与西方的贸易中保持优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⑤政府赋税制度改革的推动
明初推行宝钞, 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变。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影响:
①促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整体经济的繁荣
②白银货币化推动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
③促使明清政府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加强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④推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冲击旧有的封建等级秩序,促生了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一些新变化。
天下为主,君为客
农商皆本
黄宗羲
1、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金属货币到纸币
2、形式从杂乱无章走向统一规划
3、铸币权逐渐收归中央
4、文书内容从重量到年号、元宝
5、货币的面值与其自身的价值和重量逐渐脱钩
(汉初)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
(汉武帝)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人民币的管理,维护人民币的信誉,稳定金融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人民币, 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从事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发行、流通和回收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第四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 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 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1999年12月28日通过)
有相关法律为依据
制度完备,体系完善
具有强制性
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
不可刻意损害人民币
统一规划
彰显民族平等
面值基本稳定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货币的定义
中国货币形态的演变
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中国货币演变的基本情况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世界货币的定义
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世界货币:国际储备货币俗称世界货币,即指被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不仅是商品的价值尺度,还是国际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手段。
1、结合货币的定义,尝试
推导出国际货币的定义
2、你觉得下列几个时间段内,
哪一个会更需要世界货币?为什么?
A公元12-13世纪
B公元15-16世纪
C公元19-20世纪

3、什么世界史?
世界史: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开始形成)原始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商品输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资本输出
5、阅读课本,尝试总结出世界
货币体系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19世纪前期-1929
金本位制
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1929经济危机-1944
金本位制崩溃
法郎美元英镑各自为政
1944-1971
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1-现在
森林体系瓦解
浮动汇率制
货币多元化
定义: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金本位制和英镑
1
=?
=?
1
=
2
=
1克黄金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 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盎司
(28.35g)
1英镑
=
金本位制度下,各国汇率和比值保持稳定,一国政府发行若干币值的货币就要拥有与之等额的黄金。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由于存款人大量挤兑,银行倒闭,黄金储备锐减,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经济大危机与金本位制的崩溃
企业需要
银行贷款
银行由于
挤兑倒闭
政府缺乏黄金
无法印刷货币
企业倒闭
经济恶化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其中在金融领域方面: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印刷美元给国内企业贷款,同时大量印刷的美元又导致了美元的贬值,促进商品出口。从而缓解了经济危机
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944年7月,美国、英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讨论战后国际货币问题。为了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同时也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挂钩
挂钩
已知:各国发行相应的货币要有对等的美元储备
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也就是
说,美国每发行35美元就要有1盎司的黄金储备
2、货币的发行数量由本国的生产力决定
与本国创造的社会财富大致相当
1、
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速图
你有什么结论?
2、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国际货币的多元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特里芬悖论: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教授于1960年提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矛盾,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却要尽可能保持币值稳定。也就是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经济发展和秩序稳定只能二选一。但无论选择哪一个,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都会崩溃。
问题一、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1积分)
问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如何重建的?(3积分)
问题三、英国最早建立世界货币体系的背景(3积分)
问题四、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条件(4积分)
问题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4积分)
问题六、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重建的影响(4积分)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
关税和贸
易总协定
通过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
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投资,推进国际贸易均衡发展。
1945年
1944年
1947年
1945年
资本主义世界主导的国际金融经济秩序
1、英国最早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稳定
2、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强
3、英国通过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从世界范围内掠夺了大量财富,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
4、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世界范围内商品贸易的种类的数量增多,为了提高商品贸易的效率,需要建立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17世纪英国权利法案
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经济危机期间金本位制度崩溃,各国货币集团各自为政,货币体系混乱,严重阻碍了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经济交流。
2、二战结束之后急需统一标准,以促进国际间的商品贸易和经济发展。
3、战后美国成为全球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大量的黄金储备为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二战使得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进一步发生了改变,欧洲整体衰落,英法等国没有重新建立国际货币体系的能力和实力。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占世界外汇黄金储备的76%。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百废待兴,世界殖民体系不断瓦解。为了使得欧洲不至于被苏联吞并,美国于1947年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向欧洲的国家提供贷款。
1、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美国处于守势,面对苏联日益加重的威胁,美国整体的实力下降。
2、70年代严重的滞胀危机、以及深陷越战泥潭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会走向崩溃
4、70年代欧洲一体化的趋势日渐加强,日本经济的腾飞,急于谋求大国地位,中国等新兴的独立国家也在逐渐发展壮大,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显现。
美国学生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
象征日本70年代经济腾飞的太阳神塔
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的重建,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统一的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商品贸易,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秩序,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一手主持操控的,是一种不平等、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在这种经济秩序之下,广大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掠夺和剥削的对象,贸易中的剪刀差和不合理规则,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3、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也使得部分的资金和技术进入后兴的发展中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提高经济实力、改善科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战后成立的资本主义秩序,本质上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美元在该体系下等同于黄金,这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