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六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古代叙事散文阅读
目录
01
阅读总览
02
单元专题练笔
阅读总览
1. 思想主题:本单元所选都是古代叙事性散文。 2. 阅读方法:读懂文章,分析形象,明晰写法。
篇 名 阅读指引
《宋史·李谘传 (节选)》 文中选取了李谘的几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其品性,更通过侧面表现其“能”。
《说苑·正谏 (节选)》 本文记述了一位“少孺子”劝服吴王取消出兵的计划,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式耐人寻味。
《梦溪笔谈(节选)》 文中没有正面描写县令的句子,只能通过县令的仆从来推测,蒋堂的分析与推测合理。
(一)(9分)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会翰林学士阙,遂为学士。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帝赞曰:“不如李谘。”
(节选自《宋史·李谘传》)
.
.
.
.
参考译文: 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谘小时候就表现得至情至性,他父亲李文捷把他母亲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地号哭,不吃不喝,父亲心疼他就让他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出名的孝子。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照顾亲人的人。”提升为进士科第三名,授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等职。恰逢翰林学士这个官位空缺,李谘就当了翰林学士。那些倚仗祖上的荫功行无赖之事的官家子弟,李谘对他们全部施以杖刑,境内一片安定。李谘本性能明确分辨是非,能完备了解谋身治世之事,他处在烦琐的事务和
突然的变故当中,但处理起来总像很悠闲的样子,属吏不敢欺骗他。在枢密院的时候,(他)专门致力于废除胡乱的赏赐,抑制下面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他)很称职。皇帝说:“(其他人)不如李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怜之而还其母(怜悯)
B.真宗顾左右曰(看)
C.除大理评事(免除)
D.会翰林学士阙(同“缺”,空缺)
C
.
.
.
.
1.C【解析】除:授予官职。
. . .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谘 幼 有 至 性 父 文 捷 出 其 母 谘 日 夜 号 泣 食 饮 不 入 口。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皇帝称赞李谘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孝顺:父亲把他母亲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地号哭,不吃不喝;②执法严明(或:公正执法):李谘对行无赖之事的官家子弟施以杖刑;③明辨是非:李谘本性能明确分辨是非,能完备了解谋身治世之事;④治理有方:属吏不敢欺骗他,人们认为他很称职。(答三点即可)
(二)(9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②,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释】①荆:指楚国。②颈:脖子。
.
. .
. .
.
参考译文: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阻止的人一律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来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许多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你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和泥丸站在它下面呢。这三者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吴王欲伐荆(攻打)
B. 告其左右曰(君主身边跟随的人)
C. 螳螂委身曲附(委屈自己)
D. 黄雀延颈(拉,伸)
C
1. C【解析】委身:弯曲着身子。
. . .
.
.
. .
. .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则 怀 丸 操 弹 游 于 后 园 露 沾 其 衣 如 是 者 三 旦。
3. 文章阐述了什么道理 少孺子是怎样劝服吴王的?【说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道理:做事要把眼光放长远,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从进谏方式看,少孺子采用设喻说理和类比说理的进谏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
(三)(9分)
蒋堂①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②在坐,颇骇怪,曰:“皂隶③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④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乃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
.
.
.
【注释】①蒋堂:字希鲁,号遂翁,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官至礼部侍郎。②苏子美:即苏舜钦,字子美。③皂隶:古代贱役,后专指衙门里的差役。④健者:能干的人。
参考译文:蒋堂侍郎任淮南转运使时,下属各县按惯例送来祝贺冬至的书信,都是递交贺信后立即就回去。只有一个县令派来的人不肯离去,一定要索取回信;转运使身边的人要他走他一概不听,甚至呵斥驱赶也不走,说:“宁可冒犯大人;拿不到回信,不敢回县城。”当时苏子美在,感到特别吃惊奇怪,说:“做仆从的如此蛮横无理,那县令可想而知。”蒋堂说:“恐怕不是这样的,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能使人不敢怠慢他的命令到如此程度。”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答复他,(那差役)才离去。苏子美回到吴中一个多月后,收到蒋堂的来信说:“那县令果然是一位能干的人。”于是为他传扬声誉,后来(该县令)终于成为名臣。有人说那位县令就是(后来的)天章阁待制杜杞。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书信)
B.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离开)
C.遂为之延誉(邀请)
D.后卒为名臣(终于)
.
.
.
.
C
1.C【解析】延:传扬。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蒋 曰 不 然 令 必 健 者 能 使 人 不 敢 慢 其 命 令 如 此。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苏子美和蒋堂对县令的推测有何不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①苏子美认为差役蛮横无理,那县令也一定是个蛮横无理的人;蒋堂则认为差役不敢怠慢县令的命令,那县令一定是个能干的人。②事实证明,苏子美的推测有误而蒋堂的推测正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