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2019 新湘教版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第一站——“魔鬼城”
结合教材48—49页,判断以下图片展示的地貌名称,并描述其形态特征。
风蚀柱
活动1·自主探究
风蚀壁龛
风蚀蘑菇
风蚀残丘
突起的孤立柱状岩石
上部宽大、
下部狭小的蘑菇状形态
陡峭的岩壁上形成大大小小的凹坑,呈现蜂窝状
岛状高地或孤立小丘
结合表1,从风力作用和岩石性质(物质组成、厚度、密度等)角度,分析风蚀蘑菇“上大下小”特殊形态的成因。
思考1·深度探究
表1 不同高度气流层内搬运的沙量(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 高度/cm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沙量/% 76.7 8.1 4.9 3.5 2.7 2.3 1.8
A.接近地表部分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来的。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减弱,所以风蚀柱常被磨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体、土体,称风蚀蘑菇。
B.岩性的差异,上部岩性较硬,下部岩性较软,下部更易被磨蚀。
沟槽
垄脊
西北—东南走向。
活动2·自主探究
若该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试推断雅丹地貌垄、槽的延伸方向。
雅丹地貌垄、槽的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
风向
第二站——鸣沙山
①请说出鸣沙山地貌类型,并说出导致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的主要外力作用。
风积地貌,风力搬运和风力沉积作用
甘肃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 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敦煌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就会像竺可桢描述的那样“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第二站——鸣沙山
新月形沙丘
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据此描述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
迎风坡
背风坡
练一练
根据沙丘等高线图,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缓坡为迎风坡
风
滑动面
角
甘肃敦煌鸣沙山是国家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 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敦煌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就会像竺可桢描述的那样“发出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 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第二站——鸣沙山
②根据图中沙丘的形态,推测当地的主要风向(向左还是向右),并说明判断理由。
盛行风
不是,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丹娘沙丘
丹娘沙丘
湿润地区的沙漠往往称作“天漠”,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北岸山麓的丹娘沙丘便是其中之一。该地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份,冬春季多大风天气,且大风经过江面容易形成漩涡上升气流。河谷两岸河漫滩和江心洲上植被稀疏,人们的生活能源主要来自薪柴。
思考2·深度探究
请思考,沙丘只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背风坡
背风坡
3.请同学们推测敦煌北面山地边缘戈壁形成的过程。
源自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
区内大风日数多,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思考3·深度探究
2.判断戈壁是风蚀地貌还是风积地貌。
风蚀地貌
1.描述戈壁物质组成颗粒大小的特点。
粗大的砾石
黄土高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广、厚度最大的黄土层。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并且按黄土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见下图)。
2.结合黄土颗粒粒径的变化规律,描述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1. 根据图文材料,说出黄土颗粒粒径的变化规律。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
思考4·深度探究
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
风沙活动的危害
A
C
沙漠广布
D
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
高大地形阻挡
B
E
F
风力堆积作用强
植被稀疏
沙源丰富
深居内陆
大风频繁
防风固沙
能力弱
降水稀少
G
破坏建筑
H
I
影响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风力侵蚀
作用强
降低土壤肥力
掩埋房屋、农田、村庄、道路等
【合作探究·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危害的成因与危害】
危害: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风沙活动的危害
草方格沙障
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米×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沙障一方面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刷状网绳式草方格沙障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草方格
石方格
高立式沙障
一般可由芦苇捆、尼龙网、棉布沙袋等制作。常见于沙漠、荒漠中铁路两侧的防沙场所,拥有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的作用。
公路两厢的防护林带
三北防护林
风沙防治措施
【思考】为什么植树种草可以防治风沙,说说其原理。
植被降低风速,削弱风力侵蚀(防风),促进沙尘堆积(阻沙);植被根系具有巩固沙土(固沙)作用。
防治措施: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植树种草等。
2007 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 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 200 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 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 8 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活动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产生路基风蚀。路基本身又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
探究活动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探究活动
练习
下图是我国某地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2.塑造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沉积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西北风(偏西风)。
理由沙山(链)向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为缓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应为迎风坡。
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参考答案: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
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