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6 22: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2022年度春季学期 )




任教学科 语 文
任教年级 二 年 级
任教教师 王 芳
第五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寓言故事,现代生活故事,童话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深刻道理,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获得丰富启示。单元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承接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体现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梯度发展。
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朗读指导重点在于根据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一方面为后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60个生字,2个多音字,了解厂字旁和穴宝盖所代表的意义,借助形声字特点识字。
(2)会写26个字,注意“愿”“座”“疲”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写法。
(3)积累并会写27个词语,体会句子加上修饰词语后的好处。
(4)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
(5)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2)能分角色朗读《小马过河》,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3)能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简单看法。
(4)背诵《弟子规》节选。
(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的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3.借助插图讲故事。
4.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5.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四、课时安排:
12.寓言二则……………………………………2课时
13.画 杨 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2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2 寓言二则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5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释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 故事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吗?谁能讲讲这个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理解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坐井观天”一样,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给这类文章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寓言”。 谁有好办法能知道“寓”是什么意思呢?对,查字典。我们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所以采用音序查字法,同学们开始吧!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了“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在这里指道理,再一次印证了“寓言”就是寄托了道理的小故事。 本课有几篇寓言呢?你从哪个字知道的?对,“则”的意思就是篇的意思。 3.学生齐读课题(板书:12 寓言二则) 4.查字典释题,引入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篇寓言,也叫做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 谁能来读一读这则寓言的题目 不认识“亡”“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 对,用部首查字法。同学查字典,我们知道 “亡”的解释有四种 (1.逃。 2.失去。 3.死。 4.灭。) “牢”有四个意思 (1.养牲畜的圈(juàn)。 2.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 3.监禁犯人的地方。 4.结实,坚固) 在课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走进这则寓言就会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 1.随文识字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记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圈出不好读的字和感到有趣的词。 自由读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 (2)再读课文,纠正字音 提出朗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排火车来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说说谁读得好,好在哪? (3)分享字词,跟读练习 提出分享要求: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圈画了哪些生字新词?指名读,其他同学在课文中尽快找到分享的字词,并跟读三遍。 2.归类识字,理解词语 (1)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窟窿、羊圈、街坊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 “窟窿”、“街坊”最后一字要读做轻声,“羊圈”的“圈”是多音字,这里读作juàn,指养牲畜的地方。 通过游戏理解词语 “你来做,我来猜” 游戏规则:同桌两人一组,一个人做动作,一个人猜词语,看那组猜得准,猜得快。 引领理解:同学们做的动作真准确,让大家一下就猜出来了。叼走是用嘴夹住(物体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咬住。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出现“赶紧”这个动作呢,联系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吧。 对比识记“叼”“叨” 教师讲解:这个“叼”和“唠叨”的“叨”有些像,怎么区分呢?通过形声字的办法,“叼”右半部分是刁,“叨”右半部分是刀,都和嘴有关,所以都是口字旁。 字词回归课文,大声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启发思考,自主解疑 通过刚才反复的朗读课文,你们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了吗? “亡”预设: (1)在第一自然段“羊少了一只”我知道“亡”的意思是少了。 (2)在第三自然段“羊已经丢了”我知道“亡”的意思是丢了。 (3)在第四自然段“羊又少了一只”我知道“亡”就是丢失的意思。 (4)在第五自然段“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我知道“亡”一定是丢失的意思。 “牢”预设: (1)在第五自然段“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我知道“牢”就是指羊圈。 (2)在第三自然段“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我知道“牢”的意思是指羊圈。 2.自由朗读,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联系课文内容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一个好方法!请同学快速地朗读一遍课文,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羊的原因?他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请朗读课文后,小组交流讨论,完成表格。 (1)研读第一次丢羊 引导理解: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导朗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你就是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我们来看课文中的街坊是怎么劝说的。谁来读一读。 指导朗读:你劝说养羊人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可以用哪个词替换“赶紧”? 分角色朗读 (2)研读第二次丢羊 引导理解:这个不听劝告的养羊人,第二天早上发现了什么?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 指导朗读:两次丢羊之后,养羊人现在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指导朗读: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谁来读一读。 引导交流: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4.再读课文,提炼寓意 (1)再读课文,思考:寓言,就是寄托道理,小故事中蕴含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预设:发现错误,要及时改错;要听人劝;不能偷懒,要把事情做全面…… (2)教师总结: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用古人的话说就是: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板书:未为迟也) 四、观察对比,练写生字 1.学习“亡”“牢” 观察对比 教师讲解:两个字中大部分都是左右走向的笔画,且笔画较少,不易写好。 左右走向笔画较多时,要着重观察每一笔的长短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写在正确的基础上写美观。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巩固 1.根据图片猜寓言故事 2.复习巩固 谁能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叫做“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 4.质疑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我们走进这则寓言就会知道了。 预设:“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揠苗助长?揠苗助长是干什么?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 1.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认读生字新词 (1)提出学习要求 1.标记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圈出不好读的字和感到有趣的词。 (2)朗读课文,纠正字音:现在请同学们排火车来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说说谁读得好,好在哪? 需要强调的字音 揠、疲、截、焦 (3)分享圈画的字词,并领读 2.归类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1)理解“揠” “揠”就是拔的意思,那么,题目也可以称为“拔苗助长”了。 认读词语 (3)学习“疲” 教师讲解:“病字旁”是形旁,表示身体不舒服,“皮”是声旁,提示读音,“疲”就是指身体劳累的样子。同学们还能列举有关“病字旁”的字吗? 3.字词回归课文,再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自由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研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分析起因(板书:起因) 引导理解:这个人为什么要去拔禾苗呢?你是从哪里找到的? 指导朗读:请你带着“巴望”的心情来读一读。(板书:巴望) 指导朗读:这个人天天去看禾苗,看到禾苗长高了吗?所以他的心情是什么?同学们能用刚才学习的以词解词的办法来解释焦急吗?请同学们焦急地读一读。 (板书:着急)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描述经过(板书:经过) 引导理解:这个人十分焦急,他想出来办法了吗?你从哪里找到的,请你读一读。 指导朗读:这个办法可把这个人累坏了,从哪可以看出他累坏了?请你来读一读筋疲力尽的感觉。(板书:筋疲力尽) 引导理解:他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心情如何呢? 指导朗读:体会着他的心情来读一读,读出了他的满意和开心。 (3)学习第四自然段,找到结果(板书:结果) 指导朗读:这个人费了这么大劲儿,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筋疲力尽的,结果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板书:都枯死了) 3.再读课文,提炼寓意。 (1)引导思考: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思考: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预设:要让禾苗自然生长;太着急不会有好结果;禾苗生长是有规律的…… 教师总结: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四、练写生字 1.学习“筋”“疲” 观察思考:请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思考怎样能写好看? 教师讲解:“筋”上下结构,要上小下大,注意“竹字头”要写得扁一些;“疲”是半包围结构,注意撇要写得伸展才好看。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故事导入换成视频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图片强调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组词 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叼” 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生书写完后师及时反馈评价 强调“筋”、“喘” 让学生表演“喘” 理解词语“巴望——盼望、期望的意思”
板书设计 12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起因 巴望 焦急 经过 筋疲力尽 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结果 都枯死了
长顺县第二教育集团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王芳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3 画杨桃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重点难点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最爱吃什么水果? 了解杨桃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杨桃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画杨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2.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 (1)易读错的字:“审、视、晌”是翘舌音,“肃”是平舌音;“审”是前鼻音,“晌、抢”是后鼻音。 (2)多音字:“倒”在“倒不如”中读“dào”,它还有一个读音“dǎo”,可以组词区别:dào:倒水、倒立、倒车;dǎo :倒下、摔倒、不倒翁。 3.交流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1)比较记忆法:可以借助熟悉的字,通过比较,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响——晌 抢——枪 室——宝 悔——诲 悦——说 审——婶 (板书:比较) 加一加记忆法: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新字。 摆=罢+扌 嘻=喜+囗 座=坐+厂 哈=合+囗 (板书:加一加) (3)字理识字法:“哈”形声字。口表意,表示鱼口张动的样子;合表声,表示鱼嘴不断一张一闭。本义是鱼嘴不断开合,引申为张口呼气。 (板书:字理) (4)扩词识记:想一想词语的意思,同桌互读,纠音正音。 靠近 依靠 可靠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 抢先 抢救 抢夺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课 哈 嘻 摆 抢 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这5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讲解:它们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哪个字需要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呢? 预设1:“摆”字。注意“摆”右上部的“罒”中间是两竖。 预设2:“嘻”字。注意“喜”书写的时候要上下紧凑,每一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 2.独立书写 提出要求: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板书:画杨桃) 引导回忆:“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边读边标注:“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2)引导思考:为什么“我”看到的杨桃会是这个样子?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引导理解:“我”是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我”看杨桃、画杨桃时的情景。 2.学习第2-4自然段 (1)指名读2-4自然段,引导思考: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有什么样的反应? (2)指导朗读:“哈哈大笑”在这里是怎样的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要用什么语气读? 预设:反问、指责、嘲笑。(板书:学生:嘲笑) (3)分角色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边读边画:老师看到“我”画的杨桃时,是怎么做的? 引导理解:“审视”是怎么看呢? 4.学习第6-11自然段 (1)朗读课文,引导思考: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嘲笑“我”画的不像杨桃。 引导理解,指导朗读:老师的神情变得怎样了?请同学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对话时的语气来读一读。(板书:老师:严肃) 5.学习第12-16自然段 (1)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在同学们嘲笑“我”画的杨桃不像时,老师是怎样做的? (2)理解内容,指导朗读:老师让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试着来读一读。 (板书:不好意思) 对比朗读:同学们看画时和看杨桃时,他们的看法及心情有什么的变化? 7.学习第17、18自然段 (1)朗读课文,体会老师神态的变化:此时,老师的神态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变化? (2)理解“和颜悦色” (板书:和颜悦色) (3)你同意老师说的话吗?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预设:我同意老师的话,因为看得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同意老师的话,因为遇到事情不要忙着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8.总结课文,拓展视野 (1)教师小结:从《画杨桃》一课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会不一样;如果别人说的话、做的事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拓展视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你能举例说说吗?遇到问题要多角度思考,正如苏东坡写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三、对比观察,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观察:今天我们要学习书写“图、座、室、交、页”,请大家观察这几个字并说说怎样才能写得工整美观。 预设1:“堆”是左窄右宽,其余四个字的两边基本相等。 预设2:写“堆”的时候要注意多横等距。 预设3:“礼”字左右等高;礻字旁和衣字旁要分清楚。 预设4:“叔”字左上部“上”的短横过竖中线收笔,长横在竖中线起笔;左下部的“小”右点位置比左点高,且稍过竖中线收笔;“又”横撇的撇穿插到左“小”的右点下方。 2.学生自己书写,每个字描一遍写两遍。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3.学生抄写本课词语 教师引导抄写:生字都写好了,我们打开书看词语表,抄写一遍本课词语,看谁写得大小适当,字形美观。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杨桃图片导入更直观 要求: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并圈出生词。 区分“dào”和“dǎo” dào: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 dǎo: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 阅读教学主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读,从而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从而加深文章印象。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学生:嘲笑 → 不好意思 老师:严肃 → 和颜悦色
长顺县第二教育集团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王芳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4 小马过河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重点难点 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视频《小马过河》。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14小马过河) 二、朗读课文,认字读词 1.提出要求,初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每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如果有读错的字词,请大家帮助纠正。 3.认读生字 4.再读课文:生字都读准了,现在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里,我们再来读一遍,相信你能读得更好听。要大声读,开始吧!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边读边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克服的? 2.分角色读课文:课文出现了几个人物呢?现在咱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四、观察分类,练写生字 1.联系字义,识记字形:“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磨”是一种粉碎粮食的工具,以前是石头做的,所以是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 2.引导学习生字的归类方法:请同学观察这几个生字都是什么结构的?这些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上下结构:愿 意 麦 突 左右结构:伯 刻 该 掉 3.指导书写生字 (1)预设 “愿”字,注意“愿”的笔顺,第二笔是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结构式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下面的“心”字不宜写大。 “麦”字,注意“麦”的上半部,第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第三笔竖不能超过第四笔横。 “突”字,注意结构,上小下大,“犬”不能少些最后一笔点。 (2)学生书写练习: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写生字,描一遍写两遍,注意坐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分角色朗读: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马过河的课文内容及生字,今天,我们要来角色扮演,体会这篇课文中各角色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话。 板书:角色扮演 2.教师小结:并不是大声读、使劲儿读就是好的朗读,要用朗读让我们看到、感受到课文里写的内容,明白角色之间语气的差异,这样就是好的朗读。 二、根据提示语,再读课文 1.根据心理活动的提示语朗读:请同学们找出体现各角色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波浪线画下来,带着这种心情试着读一读。 预设:老马:高兴、亲切 小马:为难、吃惊 松鼠:认真 板书:心理活动 2.根据动作的提示语朗读:请同学们表示角色动作的词语,用直线画下来,想象着动作多读几遍。 预设:小马:连蹦带跳、驮起、嗒嗒嗒地跑、收住(脚步)、甩甩(尾巴)、低下(头)、(小心)蹚 松鼠:拦住、大叫 板书:动作 三、角色扮演,从词语到全文 1.指导朗读: (1)连蹦带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2)为难是什么意思?怎么读出来? (3)小心地蹚过河是怎么过去的呢? 2.分角色朗读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注意关注有关动作和心情的词语。 3.分角色额朗读展示:请一组分角色朗读,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每个角色要表现的全面而不是只说话,要配合动作,注意语速、语调。一会儿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看看谁表演得好,还要看看哪位小听众听得认真。 3同学互评:刚才哪里读得好,哪里还能更好? 预设:“连蹦带跳”在朗读时要稍快一点;“难为情”要稍放慢语速;“和颜悦色”指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所以朗读这句话时,我们的语调要平和,语速不宜过快。 三、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1.引导思考,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马,在过河的时候,听到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会有怎么想?怎么做? 2.引导多角度思考:如果你是一只小动物,比如是小鸟、乌龟,你会对小马说什么呢? 四、总结主旨,借助词语讲故事 1.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条河,大家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2.总结主旨: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借助词语讲故事:《小马过河》告诉我们要亲自试一试,现在同学们就来亲自试一试吧!请大家借助图片上的词语,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同桌听,同桌可以及时补充。 五、布置作业 借助词语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对话多是本课突出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借助动作让学生表演“连蹦带跳”理解词语
板书设计 角色扮演 心理活动 动作
长顺县第二教育集团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王芳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主动发表意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张表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片,展开讨论,引入话题 1.引导观察: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咱们的班级图书角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2.同桌交流:同桌两个人聊一聊,咱们的班级图书角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3.引入话题:这可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咱们的图书角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 表一: 问题采集表小组成员一小组成员二小组成员三小组成员四
二、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1.总结问题:同学们的问题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看看是否还有补充。 2.补充问题 3.解决问题: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相同的问题反复出现,咱们今天的重头戏就是——献计献策。每个小组认领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完成“金点子采集表”。 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表二: 金点子采集表想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一小组成员二小组成员三小组成员四
三、班级展示,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1.提出交际要求,分享交流:请小组上台展示组内讨论成果,小组展示完毕后,其他组可以提出建议或者针对同一问题接着提出自己组内的“金点子”。 2.总结交际方法: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在展示交流“金点子”的时候,说的同学声音洪亮、清晰明了;其他同学听得认真;当大家想补充建议的时候能够举手有序的发言,咱们的课堂就像第一张图片中“井然有序”的图书角一样,让我们倍感舒畅!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金点子”都一箩筐了,课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图书借阅公约》,完成后请贴到“图书角”展示栏中,咱们一起创建咱们的最美图书角!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问题: 1.图片摆放凌乱 2.图书出现涂画 3.图片损坏 4.图片丢失 作业: 美化设计班级《图片借阅公约》
长顺县第二教育集团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王芳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3.发现“教诲、寻找”这类词语的特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4.背诵从《弟子规》中节选的内容。 5.自主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重点难点 1.了解厂字旁、穴宝盖所代表的的意义,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厨、穴”等9个生字。 2.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词演一演;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回顾,复习导入 1.引导观察:本单元学习了三篇课文,你分别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指导说话:说话的时候要说完整,请同学们来试一试。 3.强化学习方法: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请大家带上 “入眼入耳入心”的学习办法,走入今天的课堂。 二、识字加油站 (一)学习“厂字旁”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词语:同桌互读纠错——领读示范正音——开火车读熟练掌握 理解词语: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那个词语。 3.引导思考:原来这些词语表示的都是一个地方,一个处所,同学们观察分析的很到位!从图片中,我们能找到了共同点,如果去掉图片,你们能否从文字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呢? 4.了解厂字旁的含义:这几个词语中都有相同的偏旁“厂”,“厂”是个象形字,本义指山边岩石突出覆盖除,人或动物可以居住的地方。你还知道哪些有厂字旁的字呢? 5.熟读字词:快速朗读词语,巩固认字成果。 (二)学习“穴宝盖”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词语:同桌互读纠错——领读示范正音——开火车读熟练掌握 理解词语: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几张图片分别对应那个词语。 3.引导思考:原来这些词语表示的都是洞,有大的,有小的,他们的都体现了洞的特点!从图片中,我们能找到了共同点,如果去掉图片,你们能否从文字中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呢? 4.了解“穴宝盖”的含义:他们都有相同的偏旁“穴”,宝盖头表示洞上面盖着的东西,一撇一捺表示洞口,穴宝盖的字很多都与洞穴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穴宝盖的字呢? 5.熟读字词:快速朗读词语,巩固认字成果。 三、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演一演 1.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2.理解词语:请一名同学朗读词语,全班同学在座位上表演这个词语的意思。 3.小组游戏,你演我猜: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你演我猜”的游戏,区分有关“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 (设计意图:以动作、表情、神态区分有关“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从而抓住词语中的关键信息。) (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试试怎样读更好。 1.朗读句子:请同学们体会着主人公的心情读一读这几句话。 2.指导朗读: “连蹦带跳”是小马的动作,表现了小马十分高兴;“难为情”写出了小马不好意思,因为没有把麦子驮到磨坊;“和颜悦色”描写老师的神态,要读出亲切的感觉。 4.方法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时候,可以根据前面的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在这三个句子中,提示语分别是:连蹦带跳、难为情、和颜悦色。 5.再读句子:咱们再来试着读一读吧。 四、布置作业 “我当小老师” 1.“识字加油站”读三遍,把“厂字旁”和“穴宝盖”的意思讲给家长听; 2.和爸爸妈妈做“演一演、猜一猜”游戏。   第二课时 一、走进《弟子规》 1.播放视频,引入本课:谁知道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呢? 2.了解《弟子规》:同学们刚刚听到的内容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古时候小朋友学习的内容,“弟子”是指学生,“规”是行为准则, “弟子规”就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咱们一起走进《弟子规》,去看看古时候学生的行为准则都有哪些呢? 3.初读《弟子规》节选: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多读几遍,开始吧! 4.朗读正音:教师示范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分句指名读——领读跟读——全班齐读 二、学习《弟子规》 (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1.了解意思:借助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一行《弟子规》的意思呢? 2.教师总结:这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帽子要戴端正,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要系紧。 3.熟读并背诵:知道了意思,读起来就更流畅了,咱们带上动作来读一读。 同桌互读——全班齐读——同桌拍手读——全班齐读——尝试背诵 4.联系生活:我们平时穿衣戴帽要注意什么,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二)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1. 了解意思:借助下面的解释,请同学们猜猜这一行《弟子规》的意思呢? 2.教师总结: 这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衣服、帽子、鞋袜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乱放,以免弄脏了。 3.巩固朗读:知道了意思,读起来就更流畅了,咱们拍着手来读一读。 4.联系生活: 我们用《弟子规》中的一句话来劝告别人“衣服、帽子、鞋袜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乱放,以免弄脏了。”,你会怎么说呢? (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了解意思:这是“砺”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砺”原来指磨刀石或磨刀,现在指努力。谁能说说这一行《弟子规》的意思呢? 2.教师总结:这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 3. 巩固朗读:知道了意思,读起来就更流畅了,咱们挺直腰板,雄赳赳,气昂昂地来读一读。 4.联系生活:学习了这段弟子规,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的时候要怎么样呢? 5.练习背诵:有志气的孩子,咱们一起试着来背一背。 (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1.了解意思:“戚”是悲伤的意思,这行《弟子规》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教师总结 告诉我们:穿衣打扮和饮食不如别人,不要悲伤。联系上一行,就是告诉我们:多关注内在的品德才学,少关注外在的穿衣饮食。 3.朗读背诵:同学们在小组中读一读、背一背。 三、总结《弟子规》 通过今天学习《弟子规》节选,我们知道了帽子要戴端正,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要系紧。衣服、帽子、鞋袜要放到固定的地方,不要乱放,以免弄脏了。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就要勉励自己,奋发图强。穿衣打扮和饮食不如别人,不要悲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弟子规》; 2.按照《弟子规》做,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含义,引导背诵:古时候学生要怎样穿戴和放置衣物?谁能用《弟子规》中的话说一说呢。 2.复习含义,引导背诵:在生活中,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德学才艺的学习上,还是放到比吃比穿上呢?谁能用《弟子规》中的原文来说一说呢。 3.齐诵《弟子规》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教诲 寻找 伙伴 灾难 明亮 柔软 认读词语:请同学读一读这些词语。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什么办法?用哪种查字法呢? 2.小组讨论,探究规律 3.小组发言,小结规律:两个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字,组成词语后,词语的意思和这两个字的意思差不多。 4.小组讨论,验证规律:这几个词语的构词方法和“寻找”一样吗?小组内讨论一下。 5.小组讨论,发现更多此类词语: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类型的词语,大家开动脑筋,比一比,哪个小组写出来的最多。 三、我爱阅读 1.自由读故事:请同学小声朗读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发现反义词,拓展反义词:读完了故事,同学们发现了故事中的一组反义词? 你还知道其他的反义词吗?说一说。 (2)理解好天气和坏天气 ①启发思考:你认为什么天气是好天气?什么天气是坏天气? ②小组讨论:故事中的老奶奶为什么从两个儿子家回来后,坐在门口哭? ③后来老奶奶为什么又高兴了? (3)小组讨论:你认为老爷爷的话有道理吗? (4)小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是不一样的。 3.再读故事,体会人物心情,感受其中的道理:请同学们体会着老奶奶的心情,声音洪亮的再读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搜集像“寻找”构词方式的词语5个; 2.把《好天气和坏天气》的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