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秋季学期 )
语
文
教
案
任教学科 语 文
任教年级 二 年 级
任教教师
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略)
二、知识框架(示例)
三、教学目标(略)
四、 教学重、难点 (略)
五、课时安排(需把练习课和单元质量监测及讲评安排进去,练习课可不用体现教案,但务必安排和折算好课时,单元质量监测及讲评要在单元质量分析页上写好课时)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1 小蝌蚪找妈妈 课时安排 2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动词。4.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塘、脑”等15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猜谜引题: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关于动物的谜语,猜猜看好吗?比比谁听的用心,猜的准确:脑袋大大的,尾巴长长的,身子黑灰色,像个小逗号。(提示:温暖的春天一来到,成群结队池塘里游。)(蝌蚪)鼓眼睛,宽嘴巴,绿绿的衣裳背上搭。池塘里唱歌呱呱呱,稻田里捉虫全靠它。(身披绿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青蛙)2.写题读题:认真看老师写课题。会写的字,可以和老师一起书空;认识的字,可以读出字音。(老师边规范书写,边提示“找”的写法和“蝌、蚪、妈”的读音与字形特点,以巩固旧知。)指名读(提示读法:小蝌蚪∕找妈妈)题;齐读课题。3.质疑入文: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指导学生根据题目质疑;然后归纳问题要点: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想知道的这些内容都在课文里藏着呢,只要你们认真读课文,都会弄明白的。下边我们就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1.提示学法: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提示:先画出来,然后可以借助图画或结合上下文想想意思,大胆猜读;也可以翻到书后生字表一,请拼音姐姐帮忙,好好读读;还可以请同学、老师来帮助。)2.整体感知,看图入文生读完后汇报:小蝌蚪找着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呢 你怎么知道的?通过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图画展示,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课文内容。三、语境解疑,随文识字1.用喜欢的方式读书。首先让学生明确读书要求:那它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让学生养成有目的去读书的习惯。 2.汇报读书情况,指导随文识字。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备课时我进行了三个预设,学生说到哪就切入相关部分的学习。预设一:遇到鲤鱼妈妈。 首先指名汇报,并朗读相关句子。再随文识字,在这段话中你找到哪些生字宝宝?出示生字:食、迎、阿、姨、哪。读生字。哪个小老师愿意读给大家听吗?请小老师带读,并强调“迎”的读音。演一演:小蝌蚪怎么迎上去的?请学生做动作。“迎”还可以组什么词?怎么记住“姨”?谁能用“阿姨”说一句话?指导“食”,指导组词。最后再齐读这一部分。 接下来小蝌蚪又遇到了谁呢?预设二:小蝌蚪遇到了乌龟。这一环节也是按照读课文、出示生字、识记生字、指导朗读的步骤进行。这一段只有两个生字“龟”和“披”,“龟”是一种爬行动物,出示图片,学生读词“乌龟”,让学生借助图片来识字。而“披”是一个动词,我顺势让学生做做披衣的动作,再组词,让学生从读音和字义上对生字有全面的掌握。预设三:找到妈妈(1)此时,出示青蛙图片,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青蛙的样子,再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青蛙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2)对于比较有代表性的生字“肚” ,可以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3)再指导朗读课文:妈妈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他们都非常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3.检测识字,巩固识字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采用多种形式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2)识字游戏:帮小青蛙过河。(课堂进行一半后,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所减弱,适时地穿插课堂小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书写生字同学们真会学习,不但生字都会认了,课文也读得这么熟。我们继续努力,动动小手来写几个字好吗?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 1.用自己的方法记田字格中的十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2.观察练写:观察“就、顶、睛、肚、孩、跳”,谈谈你的发现。 要关注学生对生字写法的观察发现;注意学生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的适时提示(写字姿势“三个一”:一尺、一寸、一拳头;写字习惯:看清字形再写,尽量不用橡皮;字要写得正确,还要端正美观。)3.展示鼓励:①展示个别优秀者或进步者的作品。②与例字对比,找出自己的好字;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在本上再写一两个。 五、回读,小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小结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最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变成了一只大青蛙,那他们是怎么变成大青蛙的呢?(板书:变)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同学们还记得它们吗?出字卡:①四竖列认读;②齐读一遍。2.借助图片说说小蝌蚪的样子,青蛙妈妈的样子。二、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己读一读课文,把相关的句子标出来。 2.朗读标出的句子,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图片和关键词讲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话。2.填空了解:现在,你知道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吗?出示: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①填读了解。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和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2.小组展示、学生评价和教师指导。 3.小组分角色朗读——戴头饰分角色读读演演。 五、完成课后第二题,按顺序连一连图片,再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小 蝌 蚪 找 妈 妈 长出后腿 小青蛙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不见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2 我是什么 课时安排 1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晒、极、傍”等14个生字,会写“变、片”等9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重点难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课题:我是什么 2.师:“我是什么?”该怎么读,请大家读一遍。到底是什么呢?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3.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4.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的?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在课文里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生字词语:飘浮、晒太阳、冰雹、池子、暴躁、冲动、灌溉、淹没、灾害、机器、毁坏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利用拼音互相教一教。 4.去拼音互相认读,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5.说说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灾”、“晶”、“毁”“冷、冰、冲” 6.(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7.再读课文,说说我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其他的吗? 8.师小结过渡:原来“我”就是水呀!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呢!你们愿意做小水珠吗?(愿意)那好,今天咱们都是可爱调皮的小水珠了。 三、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水能变成什么。 1.小水珠可调皮了,它能在我们身边让小朋友难以认识哦,你们知道这调皮的小水珠会变成什么吗?赶紧轻声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2.谁来说说调皮的水珠能变成什么?是怎么变的? 生:变成汽。 生:变成云。 生:变成雨、雹子或雪。 3.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4.多神奇呀!你喜欢变成云吗?为什么?(它能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可漂亮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云彩吧。 (分别出示不同的云彩图片) 5.穿上如此漂亮的衣服,变成云的小水珠可得意了,你喜欢它吗?读读吧! 6.小水珠可真能干,会变成云,还会变成雨、雹子或雪。它们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生1:我在天空飘浮着,遇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这就是雨。 生2:变成雹子就是小硬球打下来。 生3:变成雪花飘下来。 7.是啊,我们为了用词更形象更准确,所以用雨是落下来,雹子是打下来,雪是飘下来。 8.大家有信心读好这一段吗?同桌互相读读吧!指名读,齐读。(评价)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的这位朋友——水,真是无处不在,五湖四海都留有它的足迹,。 2.听老师读课文,想想“我们——水珠”是怎样生活的?(我在池子里是睡觉;我在小溪里散步;我在江河里奔跑;我在大海里跳舞、唱歌呢!) 3.是呀,小水珠的生活可真是丰富呀!我们一起来体会它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池子里的水不流动,小溪里的水流得慢,读得可要轻轻的;江河里的水流得快,海洋里浪很多,冲击岩石时,声音特大,要大声读。) 3.指名感情朗读,范读,再指名读,评价。 五、品读第四自然段 1.多富有生命的小水珠呀,它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己的脾气呢!自由读课文,它的脾气是怎样的?可以用两组反义词来简单告诉老师和伙伴们。(好——坏,温和——暴躁) 2.你们知道水为我们做过什么好事?(人类离不开水,我们平常要节约用水。) 3.你们知道水发脾气时,还会做哪些坏事?(链接资料:印尼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中死亡的人数达16万6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啸中死亡的人数竟然高达22万5千人。)人类想了哪些办法叫水听人的使唤?(比如:利用气象卫星来预报天气,建水电站,建水库、大堤,防止水灾和旱灾,多植树、保护水土,防止泥石流等,这都是我们人类想的办法。) 4.齐读第4自然段,注意水的不同脾气的朗读语气。 六、指导书写 1.指导写“常”字。“常”字上面是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生说怎么记这个字。怎样才能把它写漂亮呢? 2.老师补充提示在书写时注意点。 3.指导“冰、冷”。学生观察后说出自己的发现。(两个字都是两点水,与寒冷有关,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学生描一个,写两个。提醒注意姿势:头正、身直、两脚放平,一尺一拳一寸。评议。 七、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1.课外画一画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变化的不同样子,并在每幅画下面写一个词语或一句话。 2.水是我们亲密的朋友,除了课文中的介绍,你再收集些水与我们关系的资料。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雨 雹 雪 水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植、如”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为、得”,会写“法、如”等 10 个字,会写“办法、如果”等 8 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说一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4.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借助图片、关键句、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2.仿照课文句式,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你们是怎样旅行的?你们知道吗,自然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植物也很喜欢旅行,它们没有手和脚,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办法去旅行的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揭开植物旅行的奥秘。我们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文题目)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3.老师引导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呀?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1.过渡:文中都写了哪些植物妈妈?她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送孩子去旅行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好好把课文读一读。(板书:传播种子)2.出示读书要求。(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再借助音节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情况。①读课文中的生字,其他同学正音:“植、如、炸、察、识”读翘舌音;“刺、粗”读平舌音。②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并组词。③借助字典,学习多音字“为”和“得”。“为”在本课中读wéi,“得”在本课读děi。(3)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①会认字组成词语识字:植物、旅行、准备、带刺、观察、粗心、得不到。②在语境中认读生字:非得、可得;得到、得意;跳得高、写得好;备课、备用;察看、察觉。3.检查反馈。(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教师注意正音。(2)把生字上的拼音去掉,开火车读。(3)指名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进行归类整理,肯定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4)把生字放到课文里读,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在语境中要着重区别“她”和“它”。4.检查读文情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指名分小节朗读,师生评议。5.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6.学生交流。(板书:蒲公英 苍耳 豌豆)7.出示这三种植物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三种植物。8.学生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1.出示本堂课要练写的生字:法、如、脚、娃、她、知、识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它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如、娃、她”都是带女字旁的字。)2.课件演示书写动漫。教师重点指导写带女字旁的字。(1)学生观察女字旁和“女”字书写时有什么不一样。(2)提醒学生注意写女字旁的时候“女”要变窄,第三笔起笔在横中线上,右边不出头。女字旁和右边的部分分别在竖中线的两侧。(3)教师范写。(4)学生先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一遍,要求做到正确、端正。3.交流反馈。(1)教师选择书写较好的作品进行投影讲解。(2)学生评价。(3)根据反馈情况,学生在田字格中把每个字再写一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出示本课的词语,学生开火车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3.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完成填空。课件出示填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它们分别是_ _________________。二、联系生活,理解词句1.指名读第1小节,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1)“孩子”指的是植物的种子。“长大”指的是种子成熟了。(2)孩子们为什么告别妈妈?引导学生理解“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3)这里植物的种子去旅行是出去玩吗?(不是。是种子被传播到各个地方。)这些孩子远行前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3.指导朗读好最后一个疑问句。注意最后的标点符号是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4.师范读第1小节。5.引导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感情地齐读第1小节。(在读好停顿、重音、节奏的基础上,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三、创设情境,理解内容1.自由读第2~4小节,思考: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分别是怎样帮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你最欣赏哪个妈妈的办法?2.学生交流,师相机教学。(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教学内容。)3.第2小节: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1)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2)从课文插图中找到蒲公英妈妈,并说说她的办法。(3)出示生活中的降落伞图片和蒲公英种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降落伞”就是指蒲公英的种子。(4)课件演示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扬的情景,理解“纷纷”的意思。①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孩子们你出发我出发,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出发了。②请几个同学合演“纷纷出发”的意思。③“纷纷”就是接二连三的意思。(5)指导朗读、背诵。4.课件出示第3、4小节:苍耳、豌豆妈妈的好办法。(1)复习认读词语:带刺、挂住、炸开、离开。(2)学生按照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主阅读。自学提示:①从插图中找到苍耳妈妈、豌豆妈妈,并讲讲她们的办法。②说说孩子们是怎样出发的。③演一演。理解“挂住”(实物演示:教师一只手拿着一株苍耳,另一只手拿一只毛绒玩具兔从苍耳旁经过。)理解“炸开”(教师播放豆荚在太阳底下炸开的情景。)(“炸开”是一下子全开了。)④读一读第3、4小节。(3)组内自学,班上交流、汇报。(4)小结:请大家想一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的妈妈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板书:风、动物、太阳。)(5)指导背诵。四、拓展资料,学习第5小节1.说说读了这小节你知道了什么。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3.指导学生找出文中形容知识很多的词。(许许多多)(1)比较“许许多多”和“许多”,体会叠词的作用。(2)再说几个这样的词。4.说说怎样才能了解这些知识。(仔细观察)5.课件出示资料,进行资料扩展。(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絮状种子也是靠风来传播的;荷花是靠水来传播种子的,荷花的种子莲子就是坐在莲蓬上顺水漂到别处去安家的……)6.齐读第5小节。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本节课练写的生字:它、毛、更。2.指导观察,说说这些字的注意点。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它”,上下结构,5画,上宽下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毛”,独体字,4画,最后一笔竖弯钩要伸展开。“更”,独体字,7画,第一笔横短,中部“曰”上展下收,第六笔是竖撇。4.课件出示书写动漫。5.教师范写,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描红。6.指导学生分别练写两遍。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把字写得正确、美观。7.反馈评价。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阅读关于种子的书籍。比如,《一粒种子的旅行》,作者是德国的安妮·默勒,书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多种植物的种种“旅行”手段。2.根据课后的选做题,引导学生选用下面的词语,试着仿照课文第2~4节的形式写一小节,介绍其他种子的传播方法。乘着风 纷纷出发 炸开 蹦着跳着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经验,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重点难点 1.能清楚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清楚;2.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搜集资料: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如观察家里饲养的小动物或走进动物园)和搜集资料(如阅读有关动物的书籍、观看动物节目、上网查阅动物资料)等方式,去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明确自己要说的内容。二、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2.引言:大熊猫胖胖的真可爱,鹦鹉会学人说话,松鼠的尾巴好像降落伞……多么可爱有趣的动物呀!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有趣的动物”介绍会,说一说你最喜欢的动物。(板书:有趣的动物)三、明确交际要求1.读教材11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说一说:你喜欢哪种动物?它有趣在哪儿?先想好要讲的内容,再说给同学听。听的同学可以提问并补充。2.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吐字要清楚。(2)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四、交际方法1.看图想一想(1)仔细观察画面,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那里都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在干什么?森林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有松鼠、梅花鹿、长颈鹿、狮子、熊猫、长颈鹿、蛇等。他们在进行才艺展示。(2)想一想,图中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它有什么可爱的地方,或是有哪些有趣的习性和功能?长颈鹿的脖子是最引人注目的,它的脖子很长很长。雄长颈鹿抬起头身高达6米多……(3)说一说,把图中你喜欢的小动物说一说,注意说出有趣的地方。2.我来说一说(1)想一想,生活中、动物园里,你见过的动物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这种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我喜欢企鹅。它胖胖的小脸上,一张嫩黄色的小嘴巴显得十分漂亮。它背上的羽毛乌黑发亮,像擦过油一样。雪白的肚子大大的,向前挺着。小企鹅昂首挺胸站在雪地里,真像一位小绅士。更有趣的是,小企鹅走起路来像个不倒翁一样,一摇一摆的。(2)围绕“有趣”来说一说,可以通过动物的样子、本领等方面来体现。有趣可以是特殊的外形、特殊的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板书:有趣特殊的外形、特殊的习性、独特的功能)出示欣赏范例《大熊猫》、《小仓鼠》、《小金鱼》。3.小组合作说一说。(1)注意的事项。a.话题要集中,突出最有趣的地方。b.讲的时候要做到吐字清楚,不啰嗦,音量适中,不扰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动物的有趣,如“外形、习性、功能”,也可以请讲同一类或同一个动物的学生一起介绍。引导学生关注“如何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吐字是否清楚”等方面的要求。c.为了更生动形象地表达,也可以以小动物的口吻向大家介绍,增加语言的趣味性。示例:大家好!我长着一对长触角,尖尖的小脑袋,小黑珍珠般的眼睛嵌在脑袋两边。头后面有一个橙色而透明的“小窗”。可别误会,那可不是发光的“小窗”呦!发光的地方在屁股那儿呢。我最喜欢在夏天夜晚繁星点点的环境下工作。大家给我的绰号是“鬼灯笼”,说我的光是“鬼火”。那么猜猜我是谁?(萤火虫的自我介绍)(2)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沟通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可以由学生代表讲一讲自己喜欢的动物,会出现一两处没有说明白的地方,请学生听后就不明白的地方提问或补充,在这一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学习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五、评议谁最棒。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重点是否突出。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有趣的动物有趣特殊的外形的动物特殊的习性独特的功能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安排 4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 8 个词语。认识 11 个生字。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3.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背诵积累古诗《梅花》。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读准词语,会写生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自己借助拼音阅读短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二、学和用板块一:识字加油站出示:tào mào dēng xié kù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tú hú zhàngpeng zhǐ zhēn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描写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板书: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2.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第一组词语描写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时,需要穿的衣着。第二组词语描写的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必需的用品。3.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帽、裤、帐、篷、指”。比如“帽”,读“冒”音,“巾”表示字义。加一加:“革+土+土”是“鞋”;“口+冬”是“图”“钅+十”是“针”。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手套 脚套 帽子 草帽 登山 登上 登山鞋 皮鞋 裤子 长裤 地图 图画 水壶 茶壶 帐篷 指南针 手指 指南针 针线(重点指导生字:翘舌音“指 针”后鼻音“登 帐 篷”。)4.练一练,学运用。扩词。帽( )( )( )套( )( )( )登( )( )( )鞋( )( )( )针( )( )( )图( )( )( )5.我拓展,我积累。(1)小朋友,如果你去野外观察大自然,还准备带哪些衣物?我想带手电筒、睡袋、炊具、安全绳、急救包、登山杖。(2)除了衣服,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还准备带哪些必需的用品 我想带雨衣、冲锋衣、遮阳帽。三、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学会与户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了11个生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二、学和用板块二:字词句运用出示: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1.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1)读一读这几组词语,想想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赶,紧跟着”,是同一方向的动作。(板书:表示动作的词语)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披”是“覆盖在肩背上”,“穿”的动作比“披”复杂。“甩”的意思是“抡、扔”;“摇”的意思是“摆动”,“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2)练一练,学运用。找出这些动词对应的图片,并连一连。(3)我拓展,我积累。选一选,填一填迎上去 追上去①早晨,我看见老师,( )打招呼。②我从地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是前面叔叔掉的,赶忙( )把钱包还给他。 穿衣裳 披红袍③哥哥当兵去了,我们全家给他戴红花,( )。④早晨起床,我会自己( )。 甩甩头 摇摇头⑤看到我的考试卷,妈妈无可奈何地( )。⑥小鲤鱼在池塘里摇摇尾巴( )。2.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平常我在池子例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1小朋友,上面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句子是是用“……有时候……有时候……”表示“不同的时间”。比如,我有时候想唱歌,有时候又想跳舞。第二句是用“在……在……在……”表示“不同的地点” 。春天到了,我在树枝上发现了嫩叶,我在草地上发现了草芽,我在河岸上看到了桃花,我在天空中发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板书: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2)练一练,学运用。你能试着用上面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的生活可丰富了,有时候我很忙碌有时候又很悠闲。)平常我都是在学校写作业,在家里读书 在培训班练舞蹈,在公园里和爸爸、妈妈散步或者看爷爷下棋。三、课堂小结本课,我们学习了3组动词。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二、书写提示1.看提示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作、法”这两个字是左窄右宽。“都、别”两个字是左宽右窄。3.如何写好左窄右宽这些字?“作”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亻”写在左半格,“乍”第二横画横在横中线上,横画间距均匀。“法”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氵”第二笔和提收笔在横中线上,“去”长横起笔于横中线下。“都”左宽右窄,顶部左高,底部右低。左边横画间距均匀。“别”左宽右窄,“另”横折钩贴着横中线和竖中线。4.写一写(1)观察字的写法,说说它们的笔顺。(2) 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3)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三、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第四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二、积累和阅读板块四:日积月累出示《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景象,赞美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板书:春景图)(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知:知道。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3.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诗意: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板书:不畏严寒、独自开放)4.拓展阅读《墨梅》墨梅王冕(元)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板块五:我爱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小朋友们,读了短文,你知道《企鹅寄冰》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这篇短文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板书:冰遇热变成了水,水遇冷变成了冰)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因为非洲炎热、南极寒冷,而且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2)读了短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读了故事,我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三、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 主备人 使用人 拟授课时间 第 周
课题 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话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全册总 课时,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主动阅读童话故事。2.逐步养成爱护书本,保护书本整洁的习惯。3.学习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体会分享的乐趣。
重点难点 11.学会根据书名,猜想这本书的主要内容。2.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来吧,插上想象的翅膀,搭上童话王国的列车,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出示:《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看到这些书名,你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又怎样的奇遇吗?先猜猜看,再打开故事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题目,齐读课题。2.出示教学目标。二、 看封面,找作者、书名老师把《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带来了,咱们来看看书的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上都有什么,找找书名、作者。三、听故事,猜情节1.想听这个故事吗?下面老师来读一读,请你用心听。边读边问:(出示)(1)鲤鱼奶奶给小鲤鱼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使得小鲤鱼离家出走?(2)小鲤鱼“跳过龙门”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3.故事有趣吗?想继续听吗,好多有趣的事都藏在《小鲤鱼跳龙门》这本书里呢!四、 读名字,猜形象1.还想听故事吗?继续看。(出示《 “歪脑袋”木头桩》封面)(1) 你看到了什么?再来找找书名是?作者?(2)孩子们我们看书呀不光看封面,书名,作者,我们还能从名字中猜出故事情节和形象!(3)说说看了名字后,你觉得自己会喜欢他吗?2.想听听故事吗?老师呀把故事简单的介绍一下。五、 比一比,学分享1.比一比,谁的童话书最干净(1)每位小朋友都带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书,请你把它放在桌子上,摆整齐,比一比,谁的书最干净,最整洁。小组内比;全班比;上台展示。(2)采访最美童书获奖小朋友:平常你怎么保护自己心爱的故事书?2.比一比,谁的童话书最有趣(1)为什么这是你最喜欢的故事书?故事里谁最吸引你?你能通过分享,让别人也喜欢这本童话书吗?(2)师示范交流,生评价。(3)学生分享故事(出示)我最近读了________写的《 》,这本书真__________!故事中_______最有意思,他(她)_________________。课堂总结1.喜欢读书的你,赶快捧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童话世界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2.温馨提示:(1)每次拿到书,我都要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2)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板书: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小结:好书大家一起读,让好书伴随我们一起成长! 使用者再创及反思
板书设计 读读童话故事看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单元质量分析
(本单元监测及讲评共XX课时)
本次监测现状 总分 平均分 及格 人数 及格率 优分 人数 优分率 低分 人数 低分率(40分以下)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青蛙
图片
蝌蚪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