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7: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学习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穿戴”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3.能用自己的花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3.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先行组织:生借助课前收集的图片介绍少数民族资料,师补充。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问题一:初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是什么样的。活动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活动2:学生试读。活动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活动4: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活动5:说一说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的第一印象。问题二:巩固字、词,指导书写。活动1:指名读生字,新词。活动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活动3: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问题一: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活动1:默读课文2—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活动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这所学校的特别?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句。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展示。活动3:学生代表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并读出自己的感受。问题二: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活动1: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先与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活动2: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书写姿势正确+1认真观察,书写规范、漂亮+1想像力丰富+1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1能用排比句仿说学校的场景+1
迁移运用:找找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积累。用学到的方法,选择家里的一个生活场景说一说。
成果集成: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美丽 可爱 上 课 时:安静 特别 下 课 后:热闹
作业设计:找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画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积累。2.抄写生字。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2.花的学校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罚”等4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3.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与同学交流。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3.能和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先行组织:1.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拉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2.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花的学校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问题一:生字学习谁最棒。活动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注意“假”的读音)。荒 笛 罚 假 裳活动2:交流、识记生字。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问题二: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活动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活动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活动3:说说每段的内容。问题三: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活动1:听教师朗读。活动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活动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活动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活动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活动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第二课时问题一:复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活动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活动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问题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活动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活动2:齐声朗读第二段,读中感悟,合作探究。活动3:听老师范读第三段,合作探究,自由朗读。活动4:齐声朗读第四段,理解、感悟、朗读、想象。问题三:拓展延伸,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活动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活动2: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能用简洁的话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1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1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2想像合理、丰富 +1 表达流畅、自然+1
迁移运用:拓展:跟爸爸妈妈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成果集成: 六月雨落,花儿跑出 花的学校 地下学校,雨来放假 依恋母亲 大雨将至,花儿冲出 扬起双臂,拥抱妈妈
作业设计:仿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3*不懂就要问
学习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生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达成 评价 1.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2.知道学习略读课文时可以忽略一些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3.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先行组织: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问题一:对比观察,这篇课文和刚学过的两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活动1:同桌合作,对比本单元的前3篇课文,找出《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的不同之处。活动2:全班分享,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问题二:找一找“生字伙伴”,评一评谁是“识字大王”活动1:听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活动2:合作交流: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自读生字,相互指正。活动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活动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问题三:整体感知活动1: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活动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活动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问题四:生字学习谁最棒活动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活动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活动3: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问题一:谁的生字记得牢?活动1:认读生字卡。活动2:听写本课生字。问题二: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活动1: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划出相关的词句。活动2: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活动3: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提出来讨论交流。活动4: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三:拓展阅读,注重迁移活动:(出示PPT)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1能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画出体现孙中山品质的句子 +1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意思。+2
迁移运用: 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成果集成: 起因(1-3)私塾只背不讲,孙中山不懂就问, 吓呆同学 经过(4-7)先生厉声质问,孙中山熟练背出, 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先生讲解意思,同学们认真听讲 结果(8-9)不懂就问,挨打也值得
作业设计: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1 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学习目标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达成 评价 1.尝试从暑假生活的“新鲜事”“新体验”出发,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2.课前能收集必要的图片和实物配合自己的讲述。
先行组织:(出示老师课余生活的照片)漫长的暑假生活很快过去了,老师在暑假里经历了一件新鲜事,请大家说一说老师在做什么啊?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看老师的暑假生活照片,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活动1:看照片,谈感受。活动2:结合照片,老师讲述自己暑假经历过的新鲜事活动3:想一想,老师是怎样把事情讲清楚的?活动4:小结学法,要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二: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暑假经历的新鲜事是什么?活动1:角色扮演,了解课文插图里的小朋友暑假经历了哪些新鲜事。活动2:交流自己经历了什么新鲜事。活动3: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活动4:其他同学交流有什么感受。么感受 活动5:讲讲今后的打算。问题三:每组选派一名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活动1:学生利用课前能收集的图片和实物配合讲述自己经历的新鲜事。活动2:全班讲评、梳理。活动3:大家评比谁讲得最好,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听时能抓住关键信息+1能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2
迁移运用: 乐于分享生活中的新鲜事。
成果集成: 说清楚 我的暑假生活  听明白 会评价
作业设计:回家后把自己在学校经历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题 习作一:猜猜他是谁
学习目标 1.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达成 评价 1.能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能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掌握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写作格式。
先行组织: 1.猜猜他是谁 这节是作文课,我们先来一起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就叫“猜猜他是谁”。要求学生说出你的好朋友的一些情况,让同学们猜一猜你说的是谁,在最短时间内被同学猜出来说明你介绍得很好,能抓住朋友的特点来说,这样的同学为胜者。你们愿意一起游戏吗?(学生自由上台发言,隐去姓名随意介绍班上的一名同学,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说这个同学是谁?并说出性格特点、外貌特征等。)2.让同学们猜一猜,猜对的同学要说一说你是如何想到的。3.评价刚才说的同学是从哪几方面说的。4.明确写人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总结一下,你要如何介绍才能让同学们很快地猜中你说的那个人?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问题一:想一想,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活动1.说一说,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一个人?(自由交流)外貌、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等。活动2:全班交流:别人是怎样评价这个同学的?你认为他最突出的一两个特点是什么?活动3.同桌互说互评,尝试口头习作。(1)要求抓住一两个特点介绍一个同学。(2)互相评议介绍得是否具体。问题二:听范文,打开思路活动1.老师朗读一篇介绍自己同学的文章,请同学们听清楚:(1)老师从哪几方面介绍这个同学?是如何介绍的?(2)为了能更突出特点,老师用了什么具体事例?活动2:教师小结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等。 第二课时问题一:怎样观察人物的特点呢?活动1:再次玩“猜猜他是谁”的小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活动2:说中抓住学生说不准确的地方进行对比观察:区分高矮、胖瘦、脸型、衣着、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活动3:学生选择一个同学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让别人不知道你在观察他。和同桌说一说,猜一猜。问题二:学生习作活动1:明确写话要求:(1)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不认识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2)突出人物特点(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板书:兴趣爱好)活动2: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问题三:品读欣赏,猜猜同学作文中的他是谁?活动1: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活动2: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活动3:修改自己的作文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能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1能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
迁移运用: 学会介绍他人。
成果集成: 卷头发助人为乐 小眼睛尊敬师长 从品质猜 从外貌猜 高鼻梁认真负责 鹅蛋脸 …… …… 猜猜他是谁唱歌 火暴脾气 跳舞 胆大心细画画 从爱好猜 从性格看 小绵羊性格 弹琴 …… ……
作业设计: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新鲜感的语句。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达成 评价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新鲜感的语句,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2.能读正确8个成语,表演、交流这些成语的特点、梳理归类。3.能正确朗读例句,关注句中的一些重音词语,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取名。5.能借助插图、想像《所见》描绘的意境、熟读成诵。
先行组织: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任务一:交流平台活动1: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两个例句,说一说你的发现。教师可以适:当说明:第二个例句也是泰戈尔写的,和《花的学校》语言风格的近。然后,让学生说说第二个例句的意思。
活动2:交流:这两个例句哪些地方有新鲜感 在自己的课内外阅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表达形式
活动3:开展同桌间、小组内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分享在本单元及平时阅读时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活动4:抄写积累这两个例句。任务二:词句段运用活动1: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重点关注“爪、吊、赤、疾、燥”的读音。
活动2:多种形式读成语:
(1)一边做动作一边读成语,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2)想象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合作读成语。比如,男生面红,女生耳赤。
活动3:和同桌交流这两组成语的特点,然后全班交流,注意把同类的信息进行梳理。比如:
(1)这八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2)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活动4:让学生拓展交流所知道的类似的成语,比如:垂头丧气 指手画脚 牵肠挂肚 手舞足蹈第二课时任务一:词句段运用活动1:观察兴趣小组的名字,发现特点:一方面要包括该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如“篮球”“剪纸”,另一方面还要有个性,如“侠”“巧手”
活动2:读泡泡中的提示,再说说这五个小组名字体现的活动特点和个性。比如,“航模队”体现了活动内容,“ 鲲鹏”显得比较有个性。然后,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取一-两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如天籁之音合唱团、飞燕舞蹈社、 烛光诗社。活动3:小组内为取小组名字献计,最后把小组名字定下来,全班分享。任务二:日积月累活动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古诗读正确,重点关注“牧”“振”“樾”的读音。
活动2: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推测“牧童”“ 振林樾”“欲”“鸣”“立”等词语的意思。
活动3: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境,着重想象“牧童骑黄牛”“牧童唱歌”“牧童听到蝉鸣”“牧童想要捕蝉”等画面,再熟读成诵。活动4:比赛背诵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能发现成语的特点+1能拓展交流所知道的类似的成语+2 能发现兴趣小组的名字的特点+1能恰当取名+2能借助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理解古诗+2
迁移运用:拓展交流与人的身体有关的成语。
成果集成: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一 语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