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一单元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单元课时教学规划表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一单元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单元课时教学规划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7: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度学习单元规划表(首席教师构思)
语 文 学科 三 年级 上 册 第一 单元 主备教师:
单元分析 分析课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第二学段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指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就习作的目标与内容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分析教材: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前两篇是精读课文,第三篇是略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身后的感情;《不懂就问》通过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在文中画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一注意文中把实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 分析学情: 阅读时能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是学生语言敏感度的重要体现。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不能发现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三年级以上的语文学习非常依赖这种能力,如果学生的这种能力的欠缺了,学生也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单元主题 1.人文主题。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单元导语“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点明了学校的重要作用。《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书写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身后的感情;《不懂就问》通过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2.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本单元对这个要素进行了系统安排:既有比较开放的提示一在文中画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有具体的指向一注意文中把实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表达;既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又提倡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不但重视课内阅读的学习,还关注课外阅读中的拓展运用。
单元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默读《不懂就要问》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5.把自己的暑假生活、经历,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那部分讲给别人听,可借助图片或实物。 6.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书写一段话时注意开头空两格。
单元评价 1.能读25个生字,认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4.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5.能把自己的暑假生活、经历,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那部分讲给别人听,可借助图片或实物。 6.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书写一段话时能注意开头空两格。
单元 结构化 活动设计 大主题:“学校生活” 任务一:想像情境,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一: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 活动三:朗读课文,想像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充满奇特想像的词句。 活动五:仿照课文内容,借助提示,仿说或仿写。 任务二:学习略读,运用前两课的学法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一: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活动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活动三: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任务三:谈谈暑假生活,分享新鲜事 活动一:分享暑假的新鲜事。 活动二:范例引领,学习表达。 活动三:角色模拟,师生评议,小结学法。 活动四:运用学法,理清思路,同桌互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任务四:介绍同学、快乐习作 活动一: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活动二:例文赏析、佳作引路。 活动三:自主习作 活动四: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任务五:合作交流、多元积累 活动一: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 活动二:交流“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活动三:根据语义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活动四: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活动五:朗诵、背诵古诗《所见》。
2.基于单元设计的课时教学规划(集体备课表)
语 文 学科 三 年级 上册 第一 单元
单元主题
课型 课时 课时 目标 达成 评价 学习 内容 任务 活动 课时 作业
精读课 4课时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3.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4.能抓住例句的特点进行仿写。 1.边读课文边想像画面。 2.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 3.借助提示,学习仿说或仿写 活动一:初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关注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词句。 活动三:朗读课文,想像情景,读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四: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充满奇特想像的词句。 活动五:仿照课文内容,借助提示,仿说或仿写。 1.抄写生字 2.仿写: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略读课 2课时 1.会认“诵、例”等11个生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 2.初步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能识写生字,认读生词。 2.知道学习略读课文时可以忽略一些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3.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1.学习生字。 2.按阅读提示学习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孙中山先生的话。 4.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一:了解略读课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活动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活动三: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利用课外读物练习略读。
口语交际课 1课时 1.能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1.尝试从暑假生活的“新鲜事”“新体验”出发,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注意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来龙去脉。 2.课前能收集必要的图片和实物配合自己的讲述。 1.配合图片或实物分享自己暑假的新鲜事。 2.学习范例,小结学法,同桌分享。 活动一:分享暑假的新鲜事。 活动二:范例引领,学习表达。 活动三:角色模拟,师生评议,小结学法。 活动四:运用学法,理清思路,同桌互说自己的暑假生活。 回家后把自己在学校经历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习作课 2课时 1.能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2.能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1.能用一定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能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掌握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写作格式。 1.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人物。 3.选择一两点特别的地方,介绍同学,注意格式。 活动一:玩游戏“猜猜他是谁”。 活动二:例文赏析、佳作引路。 活动三:自主习作 活动四:品读欣赏、修改习作。 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
语文园地 2课时 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新鲜感的语句。 2.能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3.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5.朗读、背诵古诗《所见》 1.能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新鲜感的语句,如自己觉得不熟悉的词句,比较特别的句式,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能读正确8个成语,表演、交流这些成语的特点、梳理归类。 3.能正确朗读例句,关注句中的一些重音词语,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取名。 5.能借助插图、想像《所见》描绘的意境、熟读成诵。 1.就两个例句谈一谈新鲜感,拓展交流课外类似的表达形式。 2.联系实际、边表演边体会成语的特点。学习重音的不同读法。 活动一: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 活动二:交流“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 活动三:根据语义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活动四: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字。 活动五:朗诵、背诵古诗《所见》。 背诵古诗《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