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藏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戏曲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安徽黄梅戏《女附马》、河南豫剧(河南梆子)《花木兰》、浙江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2.你还知道这些地方的戏曲吗?
河北——评剧 广东——粤剧
上海——沪剧 四川——川剧
西藏——藏戏
3.简介藏戏,引入课题并板书:4*藏戏
藏戏,是在藏族地区普遍流行,在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
(1)藏戏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藏戏的?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上面三个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预设二: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不受时间限制)
(3)师小结:作者开篇就运用了三个连续的排比反问句,不仅突出了藏戏的特点,还洋溢着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其实,在我们的课文中,作者还对这些藏戏的特点作了详细的介绍,现在就请同学们(师出示学习要求并读出来)。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段落还具体介绍了藏戏的这些特点?认为重要的语句,可以多读几遍。
(1)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2)汇报交流
①8~17自然段,为我们具体介绍了藏戏的特点。其中8~16具体介绍了面具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师出示面具图,生回答给什么人戴?代表什么?)
善者(白色——纯洁) 国王(红色——威严)
王妃(绿色——柔顺) 活佛(黄色——吉祥)
巫女(半黑半白——两面三刀)
妖魔(青面獠牙——压抑,恐怖)
村民(白布或黄布缝制——朴实敦厚)
③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④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想想藏戏的主要特点
a.戴着特色面具演出; b.演出时没有舞台;
c.演出三五天没结束; d.情节可以任意拖延;
e.唱腔、动作可随意发挥。
师小结:藏戏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呢?
四、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介绍唐东杰布
唐东杰布:明代著名建筑师,藏戏创始人。藏民历来把他看做是创造藏戏的戏神和修建桥梁铁木工匠的“祖师”被称为“铁桥活佛“,是藏族人民心目中创造、智慧、力量的化身。
2.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了解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板书:为民造福)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板书:开创藏戏)
5.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他的画像。他接受着一代又一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敬意。
五 拓展提升,课堂小结
1.师小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扎根在西藏人民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丑、恶。可以说,它是藏族群众的精神寄托,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珍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具有传奇色彩的藏戏呢?
2.视频播放《白面藏戏》
3.比较阅读。比较本文和《北京的春节》在写作角度上有什么异同?(表格比较)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写作内容 地方民俗活动 地方艺术
写作方法 时间为序,有详有略 事物的不同方面
写作风格 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描写丰富多彩,生动传神
共同点:同一主题,抓住重点,突出特点
4.推荐阅读
《传统节日》、《中国民俗故事》、《全球民俗趣谈》
5.推荐了解(安顺地戏)
六、作业布置
搜集了解安顺地戏,并写成一篇小练笔介绍安顺地戏
板书设计
4*藏戏
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戴着面具演出
特点 没有舞台
不受时间限制
习作:家乡的风俗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习作目标(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师: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课件出示此句话),那么,到底什么才是风俗呢?老师把它归纳为三个词语:同地 同时 同为(课件出示这三个词语),意思就是相同的地方,相同的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情,并且已经长期形成了传统,我们叫他风俗。
3.课件出示风俗:过年包饺子、拜年,元宵节闹花灯,中秋赏月,端午节赛龙舟(图文)
4.想一想,你的家乡还有哪些风俗呢?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准确审题,明确要求
(1)介绍一种风俗(以介绍特点为主
(2)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以记叙参与经历为主)
2.介绍一种风俗(板书介绍一种风俗)
(1)学生自读书上的要求
(2)具体该怎么写呢?以课文《北京的春节为例》
①体会按时间顺序来写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从腊月一开始一直写到正月十九,可以看出风俗一定是与时间相匹配的。所以我们学到的第一个写作方法就是:按时间顺序来创作
②回顾课文,体会抓住重点,详略得当的写法
③具体怎么写呢?(以闹花灯为例)
a.内容:闹花灯的时间、地点、花灯的种类、样子、颜色,人们的表现……
b.方法: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元宵闹花灯的习俗的?(具体描写灯的种类和样子,表现元宵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c.仿写花灯的种类(课件出示)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美丽。一进大门最显眼处就挂着一盏威风凛凛的龙灯, ,最可爱的还要数提在小孩儿手里的兔灯了。 今年元宵灯会上多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花灯 。
d.交流学生仿写的句子
(3)写作方法归纳
①按时间顺序写
②抓住重点详略得当地写
③具体写出风俗的特点
3.学习如何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板书: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学生自读书上的关于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的提示
(2)怎样才能够突出特点,写好经历呢?(以拜年为例)
a.突出写自己的经历
拜年(我的经历):穿什么新衣服,拜年时做什么,拜年时说了什么,拜年时的心情
b.以小见大
拜年(别人的经历、周围的环境):别人拜年时做了什么,拜年途中看到的景象,到了长辈家看到的情景
(3)写作方法归纳
①要突出写我的经历(所做所想)
②别忘了写写别人和周围的环境
4.传说故事
(1)藏戏中的传说
(2)其他习俗的传说
拜年的习俗与传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传说,闹花灯的传说
(3)怎样才能把故事写进习作里呢?
①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②据说……
③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
④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
三、梳理思路,自拟提纲
1.课件出示习作思路
介绍一种风俗 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1.参加的风俗活动是什么。
2.按时间顺序从哪几方面介绍。 2.重点写参与活动的过程。
3.抓重点介绍其中一两个方面。 3.加入别人的经历和环境。
4.合理地插入一个相关故事。 4.合理插入一个相关故事。
2.学生根据习作思路自拟提纲
3.其他习作方法指导
(1)可以以歌谣或者是诗词作为习作开头
(2)描写时恰当加入修辞手法
(3)可以有效使用对比的写法(比如包饺子南方和北方对比)
四、学生自由习作
五、作业布置:独立完成作文草稿
板书设计
习作 家乡的风俗
介绍一种风俗
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2.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具学具准备
优秀习作
教学过程
一、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二、欣赏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自主修改习作。(根据下表进行修改和自评)
2.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3.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4.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三、师总结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特定习俗及其寓意。
3.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熟读并背诵《长歌行》,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收集到的风俗资料和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难点:熟读并背诵《长歌行》,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具学具准备
1.查阅、收集风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引入课题并板书:交流平台
2.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找出共同点?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阅读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归纳。
(1)共同点:写得有详有略
(2)表格比较梳理,总结方法(课件出示下表)
比较梳理 总结方法
课文 详写的内容 略写的内容 表达的主题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过年前到正月十九其他的日子 那时候北京地区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腊八粥》 八儿等粥 喝粥 腊八的风俗
《藏戏》 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和演出方式 藏戏的主要特点、传承与发展 藏戏蕴含的独特文化
(3)师小结: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内容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写得具体详细一点,次要内容则简略一点。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4)全班齐读以上文字。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学习同义词
课件出示: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1)学生自读句子,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评价。
(4)教师相机归纳: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一律,清一色,都,都表达了全部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表达了在比赛中获得第一的意思,也就是说在相同语境的语句里,相同的意思,我们尽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以避免语言的重复,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
(5)通过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件出示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都是玻璃的,有的都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6)通过句子训练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括号中填入与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①节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人潮汹涌),南锣鼓巷人们(摩肩接踵),什刹海人群(熙熙攘攘)
②花园里,各色的月季花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花(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人。
2.习俗寓意
课件出示: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由读题,思考这些习俗都有什么寓意。
(4)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气盈门。
(5)除了这些寓意吉祥的习俗,你还了解其他有吉祥寓意的习俗吗?(查阅资料搜集)
建筑、器物上雕刻云纹:寓意吉祥如意
过年的时候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团圆
(6)视频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7)了解贵州的少数民族习俗
仡佬族喂树习俗,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庄稼能有好收成
三、学习“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学生自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2)师领读,强调朝及焜的读音(朝zhāo, 焜kūn)
(3)生借助注释及词典了解诗意
(4)全班交流了解诗意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5)视频欣赏歌曲《长歌行》
(6)拓展延伸珍惜时间的名言
课件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7)教师小结
《长歌行》这首诗先写眼前之实景,再写想象之虚景,最后抒发感慨,劝诫我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希望同学们能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时提醒自己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四、作业布置:背诵《长歌行》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教学重难点
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了解中国书法
二、视频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
三、了解楷书,引入行楷
1.什么是楷书?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辞海》中提及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正体字。
2.什么是行楷?
行楷:行楷人们习惯把写得规矩,偏楷一点的行书称为“行楷”。这种字体既容易辨认,书写速度又比较快。
3.课件出示:
指名学生说。(这就是:行楷)
四、比较不同,指导书写
1.比较行楷和楷书在书写上的不同之处,生观察
课件出示:
2.生交流后师引导小结并书写
(1)行楷和楷书单字的写法不同
①笔画相连:前一笔画的收笔,自然连接到以一笔画的起笔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范写图上的字(先写楷书,再写行书,边写边讲解)
生在本子上书写图上的字
②改变笔顺:改变了某些字的规范笔顺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范写图上的字(先写楷书,再写行书,边写边讲解)
生在本子上书写图上的字
③斜捺变长点(反捺):把斜捺写成长点(反捺)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师范写图上的字(先写楷书,再写行书,边写边讲解)
生在本子上书写图上的字
五、行楷和楷书章法的比较
1.主要相同
(1)保持适当的字距和行距
(2)上下都不压线,写在横隔线中间
(3)段落书写首字适当写大一些
2.主要不同
(1)行楷:字的大小要错落有致
(2)楷书:字的大小要整齐划一
3.如何做到错落有致呢
大小自然:笔画多的字写大一些,笔画少的字写小一些,大小变化交替进行,大或小的字不要连着超过3个字
六、指导书写
1.圈出写大的字
2.师范写(边写边讲解写大还是写小)
3.生练习书写
七、作业布置
临摹《边城》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