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常见地貌类型—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训练
【基础练习】
1.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桂林山水”、“珠穆朗玛峰”、“三峡中的巫峡”、“黄河壶口瀑布”等一些风景荣幸地印在人民币的背面,称为“国家名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2)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壳抬升 B.流水侵蚀
C.地壳运动和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能力提升】
3.河谷是指流水侵蚀所成的地貌。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2)下列关于河谷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浅且窄 B.下游—宽且浅 C.上游—深且宽 D.下游—宽且深
4.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大峡谷,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江心沙洲和丹娘沙丘的成因分别是( )
A.冰川侵蚀???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 D.风力堆积???海岸侵蚀
(2)下列月份中,江心洲面积最大的是( )
A.2月 B.5月 C.7月 D.9月
5.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外力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溶蚀作用
(2)能正确反映此外力作用过程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甲→乙→丁 D.丁→甲→丙→乙
6.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图中M、O、P、Q四地分别存在着不同的地貌形态,O地聚落一般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地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貌最可能在图中M地看见的是( )
A. B. C. D.
(2)图中O、P、Q三地河谷横剖面分布对应(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7.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上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
(2)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在人工制造遇到困难后,天文学家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
(1)列举“大窝凼”地区地表常见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2)简述选址“大窝凼”作为建造基地的优势。
(3)结合图文信息简述“大窝凼”地区的地貌特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读图可知,①是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④是岩石裂隙,是风化作用形成的。故D项正确。
2.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乙为长江三峡,丙为桂林山水,丁为黄河壶口瀑布。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桂林山水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黄河壶口瀑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因此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冲刷作用密切相关的是长江三峡和壶口瀑布,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根据图中景观特征判断,甲为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由内力作用与冰川侵蚀作用共同形成,因此甲图中雄伟壮丽景观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符合题意。珠穆朗玛峰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排除A。珠穆朗玛峰的形成和流水侵蚀关系不大,排除B。单纯的冰川侵蚀作用不可能形成雄伟的景观,排除D。故选C。
3.答案:(1)D;(2)B
解析:(1)在河谷发育初期,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谷逐渐加深;随着堆积、侵蚀作用的加剧,河谷逐渐呈现槽状,故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①④③,D项正确。
(2)河谷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下游地区河床宽且浅。
4.答案:(1)C; (2)A
解析:
5.答案:(1)C;?(2)B
解析:(1)图中的岩石白天升温快,受热膨胀,晚上降温快,受冷收缩,在温度作用下发生崩解破碎,并在原地形成松散的堆积物,是风化作用。
(2)由上题可知,该过程是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作用下发生的崩解破碎,首先要有白天的受热膨胀,再次是晚上的受冷收缩,然后是崩解破碎,最后是散落后堆积原地,因此顺序是乙→丙→甲→丁。
6.答案:(1)C;?(2)B
解析:(1)M地位于海拔5000m以上,可能分布有大面积的冰川地貌。图中A为峡谷,为流水侵蚀地貌;B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C为冰斗,属于冰川侵蚀地貌;D为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河谷较深,且泥沙淤积较少;下游地势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导致河谷淤积变浅。故O地河谷对应③处,P地河谷对应②处,Q地河谷对应①处。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7.答案:(1)B;?(2)D
解析:(1)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河流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图中?②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本题选B项。
(2)①④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题选D项。
8.答案:(1)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石芽等。
(2)天然坑穴,可直接利用,减少工程量:底部呈漏斗状,多裂隙,和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地处深山,人烟稀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3)地表崎岖不平:坡度较大:奇峰林立,喀斯特地貌广布等。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大窝凼”选址在地处深山的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天坑,天坑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该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形态丰富,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貌类型如溶沟、洼地、峰林、孤峰、石芽等。
(2)根据题干可知,“大窝凼”天坑形如“巨碗”,与望远镜轮廓吻合,可直接利用,减少工程量;天坑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说明底部呈漏斗状,多裂隙,和地下暗河相连,利于排水;该地地处地处深山,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少,无线电信号干扰少。
(3)“大窝凼”选址在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坡度较大;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奇峰林立,喀斯特地貌广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