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 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 课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6 23:5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学科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设计
《第9课 辛亥革命》为例
一、教学目标:
1、立足史料实证,利用图文史料了解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2、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3、立足唯物史观,通过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革命党人进行投身革命事业的事迹。感受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重点:重点是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课件展示图片:英雄的城市、习主席、钟南山对新冠疫情下武汉的评价,教师“武汉也是历史的中英雄城市(出示武昌起义、北伐战争、武汉会战)”引入“今天我们通过第9课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英雄历史”
(导入意图:通过对图片的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英雄情结,强化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养)
(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课件展示2022年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辛亥革命的要求“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展示本课的三个模块“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之背景”、“二.首义枪声震乾坤——辛亥革命之过程”、“三.历史巨变话辛亥——辛亥革命之意义”。
模块一:.山雨欲来风满楼——辛亥革命之背景
学习任务:1、课件展示两则材料,提出问题“根据以下材料概括归纳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材料一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总计1901至10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辛卫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这些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各种革命团体也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①和光复会②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由学生到白板上进行勾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指导历史规范术语以及史料实证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和教师点拨,课件展示背景,同时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导入意图: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归纳,以及对历史教材课文的应用,结合教师的指导,规范学生的历史术语,加强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习任务: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件表格自学教材42-43页,完成学案上的选择题
课件展示
导学表格:
教师引导学生讲析学案上的自学检测题,教师补充点拨。
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广州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准备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 )
A、安庆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3.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是役”是指( )
A.同盟会的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4.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C. 取得了成功 D. 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导入意图:通过对教材的自学,学生动手勾画教材知识点,训练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方法,进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件展示秋瑾的图片以及所写诗词、徐锡麟的图片及挽联,提出问题“这些革命志士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值得人们学习?”组织学生自由发言。
(导入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模块二:首义枪声震乾坤——辛亥革命之过程
学习任务:自主学习:阅读P44-45,动手完成“武昌起义”时间轴:(课件展示时间轴)学生阅读后师生共同完成。
(导入意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模块三 历史巨变话辛亥——辛亥革命之意义
学习任务:1、自主学习,结合教材45页最后一段,分析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教师引导分析对影响进行分类,知道划分领域的方法
学习任务:2、合作探究学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完成学案的导学题目)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一场无与伦比的政治大变革……以极小牺牲换来了一个帝制时代的终结,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功。
材料二:“1915 年,袁世就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1906年《军政府宣言》
材料三:1912-1913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一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1)小组合作探究,形成结论
(2)小组展示成果,讲析。要求说明做题方法,关键词,其他小组质疑,教师点评,指导方法。
(导入意图:通过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以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件展示“辛亥革命”的狭义广义的两种含义,明确概念。
(三)总结概括,拓展提升
1、小结,利用课件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教师展示要点,学生回答。
2、拓展提升:教师提问“通过以上回顾,你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吗?”,学生回答“成功了”,教师再问“但又有人说它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学习下一课就知道了”从而导入下课《中华民国的建立》。
(导入意图: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辛亥革命
)五、板书设计:
(
历史巨变
)
(
推翻清政府,终结帝制,创立民国
)
(
失败?
) (
成功?
)
六、教学反思:
本课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并注重指导学生的学法和考法;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开展的比较充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教师课堂关于历史术语的指导还不到位,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要设置针对性的探究;
学困生关注度还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