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于西方封建制的旧时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秦朝廷尉李斯认为:周制定的这个政策已经被证明是一个政治灾难,周王室的亲戚获得土地后,便互相疏远和进行战争,而天子则无力阻止他们。为避免再次出现政治灾难,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统一全国文字
C.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颁布“推恩令”
3.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露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5.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秦律十八种》,记载了多项中央对地方官吏人员任命的规定,例如,男子成年之后经过三年的学习可参加官吏考核,考核通过后可供职于郡府、县廷机构。材料反映了秦朝( )
A.勤于考核官员政绩 B.制定共十八条法律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云梦重视法治建设
6.《说文解字·序》记载得非常明确:“秦始皇帝初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与秦文不合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秦朝这一措施有利于( )
A.政令的推行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的控制 D.边疆的巩固
7.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8.“嬴政称帝之初,曾将六国文稿收蓄咸阳,集中文学博士清理,欲以兴太平”,但这批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威胁到秦朝的统治,于是李斯上奏,建议“焚书”,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材料反映了( )
A.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违背了儒士应坚守的底线
B.秦始皇由“文籍收蓄”到“文籍焚毁”是由其个人性格特点决定的
C.李斯上奏“焚书”,说明李斯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D.儒士以古学非议时政威胁了秦朝的统治,因而是焚书的根本原因
9.在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秦简《秦律·工人程》中有规定,隶臣、下吏、参与城垣营造的人和制造器具的工匠,冬季减轻工作量,三天只需完成夏天二日的工作量。这一发现为研究秦朝历史增添了新的史料。由此可知( )
A.考古发掘有助于历史研究 B.秦朝法律非常健全
C.秦朝工匠受到政府的优待 D.秦暴政不符合史实
10.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11.下表是岳麓书院藏秦简的部分记载,由此可推知,当时秦( )
材料 内容
一 制诏丞相御史:兵事毕矣,诸当得购赏贳责(债)者,令县皆亟予之。令到县,县各尽以见(现)钱,不禁者,勿令巨辠(罪)。令县皆亟予之
二 发繇(徭)……凡免老及敖童未傅者,县勿敢倳(使)
三 县官上计执法,执法上计冣(最)皇帝所……令报县官
A.实行严刑峻法统治 B.中央集权趋于强化
C.不断加强君主专制 D.县有重要行政地位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13.秦灭六国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中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种历史发展趋势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
D
C
D
C
C
A
C
D
A
C
D
措施: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13.
历史趋势:从诸侯兼并战争到国家统一。
原因: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⑤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