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历 史 答 题 卷
(全卷六个大题,含26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注意: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作答;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列一列
21.列举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4分)
22.列举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三.连一连:
23.将下列学派与其思想配一下(8分)
法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墨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儒家 庄子 兼爱,非攻
四.说一说:
24.(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3分) 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 (3分)
(3)该制度中最低层的是什么人?(3分)
(4)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行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五.识一识
25.看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人物是_______(1分)
(2)他是______ 学派的创始人,(1分)
他的思想主要是“____ ”的思想(2分)
(3)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6分)
六.想一想: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战乱频繁,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变法。请问:
(1)在各国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变法?(2分)
(2)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分)
(3)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5分)2013—2014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
历 史 试 题 卷
班级: 学号: 分数:
(全卷六个大题,含26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从人的形成过程中,可以说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直立行走 B四肢分化 C脑的进 D劳动
3.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4.下列各项在炎帝、黄帝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战车 B用青铜器做装饰品 C养蚕抽丝 D在骨笛的伴奏下舞蹈
5.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6.住在干栏式房屋里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半坡人 B元谋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7.下列叙说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B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C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 D禹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8.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面具 D青铜神树
9.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青铜文化是( )
A龙山文化 B 三星堆文化 C 二里头文化 D大汶口文化
10.铁制工具大大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它的广泛使用是在
A 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夏商时期
11. 东周历史一分为二,其中春秋时期是指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4年 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
12. 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姜尚 B伍子胥 C管仲 D孙武.
13. 战国时,各诸侯国开展变法的根源是( )
A“尊王攘夷” B 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C 改善平民和奴隶的生活 D 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4.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孙武 C、屈原 D、扁鹊
15.下列几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B、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 D、大篆出现于西周晚
1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二十四节气歌立法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夏朝
17.“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18. 文字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小篆-铭文 B甲骨文-金文-大篆
C 甲骨文-小篆-大篆 D 刻画符号-小篆-甲骨文
19.“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哪一派的观点
A道家 B法家 C兵家 D墨家
20.下列语录哪一句不是出自《论语》:(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温故而知新”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列一列
21.列举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4分)
22.列举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三.连一连:
23.将下列学派与其思想配一下(8分)
法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墨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
儒家 庄子 兼爱,非攻
四.说一说:
24 材料一:天上有十个太阳,人间分十个等级……所以王统治公,公统治大夫,大夫统治士,士往下逐层统治各级奴仆。
材料二: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政治制度?(3分) 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 (3分)
(3)该制度中最低层的是什么人?(3分)
(5)这种政治制度的实行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
五.识一识
25.看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人物是_______(1分)
(2)他是______ 学派的创始人,(1分)
他的思想主要是“____ ”的思想(2分)
(3)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6分)
六.想一想: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战乱频繁,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变法。请问:
在各国变法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个变法?(2分)
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分)
(3)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