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目标导学
中华民国成立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大总统,这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
民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的诞生有何意义?
袁世凯是怎样窃取革命果实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的制定又有着怎样的背景呢?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
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4.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
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5.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二、阅读教材,整体感知
时间: 。
措施:孙中山在 宣誓就职 ,
宣告 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 ,
改用 ;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 。
中华民国纪年法:1911年+民国?年=公元?年
意义:
1912年1月1日
阳历
黎元洪
临时参议院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的重要成果。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元年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①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年的
统治结束。
②2月13日,孙中山辞职。
③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过程:
2.相关史事
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
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
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
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
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帝国主义列强紧
密配合,日、英、俄、德等国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
调兵开往北京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
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时间: 。
1912年3月11日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
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等自由和权力;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
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2.内容: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局限:
3.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性质的
重要文件。它肯定了 制度和 原
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民主自由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4.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成功:
失败: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立了中华民国。
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②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未完成。
三、延伸拓展
(一)材料研读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
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
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
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由于特殊的国情,革
命党人把“排满”看得高于一切,认为革命之目的只在于消灭
专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
“益求辑睦”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
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
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
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
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二)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
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
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
赋予国民自由权利。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
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
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
由国会制定。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三)阅读:《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课本P49)
四、板书设计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南
京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
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重要成果
结果
五、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在 打√。
B.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C.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清帝必须退位
√
√
√
2.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
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这几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
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味、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这些小说
反映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赶走了皇帝,剪掉了辫子,
但帝制余孽并未彻底消失,还在社会上肆虐;揭示了辛亥革
命脱离群众,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使一些封建军
阀、土豪劣绅摇身一变,投机到革命阵营中,从内部破坏革
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完成,中国民众还
处于封建势力和思想的统治之下。
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
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 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解放了
人民的思想,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人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遗憾: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