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一课一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爬山虎的脚 一课一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3: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爬山虎的脚(一课一练)-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叶柄(bǐn) 弯曲(qū) 歌曲(qǔ)
B.蜗牛(wō) 均匀(jūn) 枯萎 (wěi)
C.嫩绿(nèng) 占地方(zhān) 重叠(dié)
D.空隙(xī) 茎叶(jīn) 操场(chāo)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
A.空隙 空闲 空地 B.重叠 重量 重复
C.床铺 店铺 铺垫 D.弯曲 歌曲 曲子
3.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曲折 B.曲解 C.舞曲 D.委曲求全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触角 牢古 重叠 舒服 B.痕迹 叶柄 操场 占有
C.躁场 弯曲 嫩红 根茎 D.枯委 体想 空隙 痕迹
5.“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
A.没有变质 B.没有枯萎 C.(事物)出现不久
6.“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中“牢固”不可用(  )替换。
A.巩固 B.稳固 C.牢靠
7.依次填入句子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爬山虎的茎叶密集,(  )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  )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A.即使……也…… B.如果……就…… C.不仅……还……
8.“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的变化。21cnjy.com
A.形状 B.颜色 C.位置 D.大小
9.爬山虎的脚指的是( )
A.茎 B.叶柄 C.叶 D.茎上的卷须
10.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篇课文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B.课文启发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C.课文重点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
二、书写
11.读拼音,写词语
cāo chǎnɡ zhàn yǒu nèn hónɡ ɡēn jīnɡ kū wěi

láo ɡù yè bǐnɡ chónɡ dié shū fu qiáo jiàn

jūn yún kòng xì wān qū xì xiǎo hén jì

fǎn miàn chù jiǎo láo gù xiū xiǎng pá shān hǔ

三、填空题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______。爬山虎的脚指的是_______。课文先写爬山虎生长在墙、房顶上,然后写叶子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再写爬山虎的脚的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最后介绍爬山虎是怎样_______的。2-1-c-n-j-y
(2)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了爬山虎________,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第3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长在____上像“__________” 。第4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________的过程。第5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与_______的关系。
13.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同学们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小豆子:《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______,江苏_______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_______《倪焕之》等。
小蜜蜂:《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先介绍了爬山虎的_______,再介绍爬山虎的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_______的过程。
小海豚:《爬山虎的脚》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先讲_____,再讲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毛毛虫:“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__________,使句子具有动态美。
四、信息匹配
14.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叶柄(bǐn bǐng) 弯曲(qū qǔ) 歌曲(qū qǔ)
蜗牛(wō wò ) 均匀(yún yūn ) 枯萎 (wéi wěi )
嫩绿(nèn nèng) 重叠(dí dié) 占地方(zhān zhàn)
空隙(xī xì) 茎叶(jīn jīng) 操场(cāo chāo)
15.根据“曲”的不同意思为加点字注音,并选择恰当的解释。
qū ①弯曲(跟“直”相对); ②使弯曲; ③弯曲的地方; ④不公正,无理。
qǔ ⑤一种韵文形式;⑥歌曲; ⑦歌谱
(1)注音:曲折(qu) 元曲(qu) 舞曲(qu) 委曲求全( qu )
(2)选择恰当的解释: 曲径(①) 高歌一曲(⑥) 是非曲直(④)。
16.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顺:A.依次; B.向着同一个方向; C.符合(心意); D.顺从。
(1)一顺儿朝下( ) (2)猫性格温顺( )
(3)时间顺延( ) (4)顺耳的话( )
一:A.数量一; B.一律,没有例外; C.满,全; D.表示最少。
(5)叶尖一顺儿朝下( ) (6)不留一点儿空隙( )
(7)一阵风拂过( ) (8)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
五、现代文阅读
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①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17.读完这两个句子,我知道作者进行了(  )。
A.连续观察 B.细致观察 C.触摸感受
18.句①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写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9.句②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21*cnjy*com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A.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②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B.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21*cnjy*com
20.第①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第1自然段,把加点字同填在括号内。
图中a代表( ),d代表( ),e代表( ),b、c代表叶子,其中_____(填序号)所画的叶子是错的,因为爬山虎的叶尖___________。【出处:21教育名师】
22.读选文第②段,把爬山虎爬的过程填写完整。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________→__________→一脚一脚往上爬→___________。
23.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判断上面这幅简笔画中的爬山虎所处的状态是________(A.触着墙B.未触着墙),理由是_____________。
24.“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一词说明___。我体会到了____。
25.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选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至少找出两处)_____。 ____。
26.画“ ”的句子标上了序号A和B,其中______句体现了作者的细致观察,______句体现了作者的连续观察。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27.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28.“不费一点儿劲”中的“费”的意思是(  )
A.费用 B.消耗得多 C.花费
29.“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中,作者采用了(  )的观察方法。
A.用鼻子闻 B.用耳朵听 C.用眼睛看 D.用手摸
30.画“ ”的句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_________,写出了爬山虎的脚_______的特点,这是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才观察到的。【版权所有:21教育】
31.仔细读第1自然段,填写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
脚触着墙→( )→巴住墙→( )→把嫩茎拉一把。
32.读第2自然段,从文中加点的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_______观察,看到了它________的过程。
33.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请你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4.读画“ ”的句子,“不几天”“后来”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汉字的读音。
A项叶柄(bǐng);C项嫩绿(nèn),占地方(zhàn);D项空隙(xì) ;茎叶(jīng);操场(cāo)。www.21-cn-jy.com
2.A
【详解】考查多音字。
A项全部读“kòng”。
B项重叠、重复读“chóng”,重量读“zhòng”。
C项床铺、店铺读“pù”,铺垫读“pū”。
D项弯曲读“qū”歌曲、曲子读“qǔ”。
3.C
【详解】本意考查多音字。
“曲”是一个多音字,“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qǔ”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A.曲折——qū;①弯曲。②情节复杂、多变化。
B.曲解——qū;作歪曲和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C.舞曲——qǔ;舞蹈伴奏的乐曲,有鲜明的节奏。
D.委曲求全——qū;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综上所述,答案选C。
4.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选项牢古——牢固
C选项躁场——操场
D选项枯委——枯萎 体想——休想
5.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重点词语理解。
根据语境,“叶子新鲜”,叶子属于植物,植物新鲜说明没有枯萎。故答案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牢固:牢靠坚固。
A.巩固:坚固;稳固而不动摇。
B.稳固:安稳牢固。
C.牢靠:①结实、稳妥。②可靠,值得信任。
综上所述,“巩固”不符合语境。
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与“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两个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仅……还……”相连。
8.B
【详解】考查句子的理解。从嫩红色到嫩绿色,这是对爬山虎叶子颜色变化的描写。
9.D
【详解】考查文课文内容理解,从文中“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这句话可以得知爬山虎的脚指的是爬山虎茎上的卷须。21·世纪*教育网
10.AB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主要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重点讲了“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告诉了我们要细致、连续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1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操”“嫩”“萎”“ 重叠”“瞧”“隙”“触”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2. 叶圣陶 茎上的卷须 绿得新鲜 一顺儿朝下 铺得均匀 位置 样子 颜色 一脚一脚往上爬 具体位置 叶子的特点 茎 蜗牛的触角 往上爬 墙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课文的第③至⑤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课文第②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主要讲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还有爬山虎脚的颜色,爬山虎脚的形状,以及爬山虎的特点,还有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还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课文第②自然段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课文的第③至⑤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④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13. 叶圣陶 苏州 《稻草人》 生长位置 叶子 脚 往上爬 脚的样子和颜色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 脚与墙的关系 波浪一样随风起伏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作家的了解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爬山虎的脚》作者叶圣陶。叶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爬山虎的脚》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是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爬山虎爬墙的过程;爬山虎与墙的关系。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句中的“漾”字说明满墙的叶子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使句子具有动态美。
14.bǐng qū qǔ
wō yún wěi
nèn dié zhàn
xì jīng cāo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叶柄——bǐng;叶片与茎的联系部分,其上端与叶片相连,下端着生在茎上,通常叶柄位于叶片的基部。
弯曲——qū;不直。
歌曲——qǔ;供人歌唱的文艺作品,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
蜗牛——wō;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均匀——yú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
枯萎——wěi;干枯萎缩。
嫩绿——nèn;如初生的树叶一般浅绿。
重叠——dié;层层堆积。
占地方——zhàn;占地盘。
空隙——xì;①没有占用的地方或时间。②比喻可乘的机会。
茎叶——jīng;植物体上生枝长叶开花的部分,有输送植物体内养料的作用,是植物的中轴。
操场——cāo;供体育锻炼或军事操练用的场地。
15.(1)qū qǔ qǔ qū
(2)①⑥④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和解释。
(1)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曲:弯曲。故“曲折”的“曲”读“qū”;
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曲:一种韵文形式。故“元曲”的“曲”读“qǔ”;
舞曲:为舞蹈伴奏的乐曲,有鲜明的节奏。曲:歌曲。故“舞曲”的“曲”读“qǔ”;
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曲:使弯曲。故“曲求全”的“曲”读“qū”;
(2)曲径:曲折迂回的小路。曲:弯曲(跟“直”相对);
高歌一曲:引吭高唱一首歌曲。曲:歌曲。
是非曲直:事情的对和错、有理和无理。泛指对事的评断。曲:无理。
16. B D A C B D A C21教育网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字义和词意选出正确解释,平时要多积累多义字和词语以及了解相应的意思和用法。
顺:
(1)一顺儿: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顺:向着同一个方向。
(2)温顺:形容人和动物,性格温和,顺从。顺:顺从。
(3)顺延:顺着次序向后延期。顺:依次。
(4)顺耳:指符合心意,听着舒服。顺:符合(心意)。
一:
(5)一顺儿:同一个方向或顺序。一:一律,没有例外。
(6)一点儿:形容体积极小,或数量极少。一:表示最少。
(7)一阵:量词,表示数量,用于一段时间的事物、现象、动作等。一:数量一。
(8)一墙:整面墙。一:满,全。
17.B 18. 数量 形态 19. 比喻 位置 形状 逼真地描绘出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来源:21cnj*y.co*m】
【解析】17.本题考查对观察方法的掌握。
第①句中,“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细致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第②句中,作者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表达十分准确、生动,也可看出作者观察得细致。故选:B。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概括。
作答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从中归纳特点。句中,“一顺儿”准确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尖全都朝下的形态;一个“铺”字和“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细致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密集的特点,故从数量方面来写的。21·cn·jy·com
19.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
句中,作者把“细丝”比作“蜗牛的触角”,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写,结合“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可知写了爬山虎的位置;结合“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可知,写出爬山虎的形状。写得非常准确、生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0.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 21. 茎 脚 叶柄 C 是一顺儿朝下的 22. 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由直变弯 细丝拉一把嫩茎 23. A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24. 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作者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25. 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 26. A B
【解析】20.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
归纳段意的方法有:①摘句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这些句子,一般可以从总分结构的段落、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和段内有过渡句的段落中选出。②串连法:若一个段落中只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即可。
第①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
21.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根据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A.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可知图中a代表茎,d代表脚,e代表叶柄。
结合全文句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可知C所画的叶子是错的,因为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
22.本题考查提取文章关键信息。
从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可知答案,即: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一脚一脚往上爬→细丝拉一把嫩茎。           。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及图中可知,图中的细丝变成了小圆片,所以是触着墙的。
24.本题考查体会词语表达的意思。
根据词语的意思分析。
逐渐:指渐渐;逐步。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体会到作者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
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文中很多句子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写出两处即可。
示例: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2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抓住句子的关键分析。
A句“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从“反面、细丝”等词语可知这是作者的细致观察。2·1·c·n·j·y
B句“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从“不几天、后来”可知这是作者的连续观察。www-2-1-cnjy-com
27.变 巴 拉 贴 爬 28.B 29.C 30. 蛟龙的爪子 非常有力 细致观察 31. 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 细丝由直变弯 32. 连续 离墙萎,触墙活 33.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4.不能。“不几天”“后来”表示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而且还进行了连续观察,体现了爬山虎的脚不断变化的过程。
【解析】27.本题考查对动词的掌握。
根据语境可判断动词填入的动作。也可根据原文,提取关键信息。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8.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不费一点儿劲”的意思是:没有消耗一点劲;故“费”的意思是:消耗得多。选B。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两句话中爬山虎的脚的变化都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而得出的;“观察”的意思是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所以作者采用了用眼睛看的观察方法。
30.本题考查对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观察方法的掌握。
本句中,本体是爬山虎“细小的脚”,喻体是“蛟龙的爪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让文字富有画面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31.本题考查对选段内容的把握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前一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就是解释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从中提取关键信息:脚触着墙→六七根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嫩茎拉一把。
32.本题考查对观察方法的掌握。
“后来”“逐渐”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
3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联系上下文“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前一句“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就是解释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用波浪线画上即可。
34.本题考查字词句段的含义与作用。
“不几天”“后来”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不仅细致地观察事物,还在不同时间点对事物进行了连续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与没有触着墙时的两种变化,所以不能删除;体现了爬山虎的脚不断变化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