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地球的演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地球的演化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06:4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地球的演化
【基础练习】
1.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表示的两个地质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新生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2)乙时代末期( )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出现被子植物 D.爬行动物盛行
2.距今4000万年前,茂密的雨林从赤道一直延伸到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地区。在小行星撞击2500万年后,地球陆地上再次出现各种巨兽。读距今4000万年前地球景观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动物属于( )
A.无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 C.两栖类动物 D.哺乳动物
(2)与现在的气候相比,距今4000万年前的内蒙古高原( )
A.气温高、降水少 B.气温低、降水多 C.气温高、降水多 D.气温低、降水少
【能力提升】
3.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 B.冰期② C.冰期③ D.冰期④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陆地总面积比较大 D.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4.读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恐龙繁盛时期全球的气候特征是( )
A.总体比较寒冷 B.总体比较湿润 C.冷暖干湿交替 D.明显温暖干旱
(2)图中甲时期地球上( )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5.地质学家们在青藏高原科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棕榈化石,叶柄非常长,接近70厘米,这是在青藏高原的核心地带,这么高的海拔首次发现棕榈化石。全球现生棕榈科植物共有25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像青藏高原中部这样的气候环境,棕榈科植物完全不可能存活。阅读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是( )
A.下降运动 B.上升运动 C.向低纬运动 D.东西方向运动
(2)由棕榈化石发现可推知古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曾经是( )
A.寒冷干燥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高温湿润
6.读图a“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和图b“地质年代表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O2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CO2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C.植物的进化与O2含量成正相关 D.寒武纪时O2含量达到顶峰
7.阅读一则报道,完成下列各题。
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一篇文章说,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地球在6500万年前遭受一颗小行星撞击而导致恐龙灭绝,但这并非是地球唯一的“飞来横祸”。另一颗小行星(也可能是彗星)在距今约2.5亿年前也撞击过地球,触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有关证据是科学家们在对远古时代的沉积物进行研究时发现的,这些从日本、中国和匈牙利的不同地点搜集的沉积物来自地质史上的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
这颗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当时地球上的主要物种,包括1.5万种三叶虫全部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被毁灭……。
(1)“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距今约2.5亿年,这也是________代和________代的时间界线。
(2)简要分析当时全球气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简述当时地球上生物遭毁灭的直接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A
解析:(1)读图可知,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为中生代。乙时代对应的是两栖动物或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B项正确。
(2)由上题可知,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在中生代。
2.答案:(1)D; (2)C
解析:(1)距今6600万年至今为新生代,哺乳动物迅速发展。
(2)由材料信息“茂密的雨林从赤道一直延伸到今天中国的内蒙古地区”可知,距今4000万年前的内蒙古高原气候温暖湿润,C项正确。
3.答案:(1)D; (2)C
解析:(1)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冰川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图中冰期④分布纬度最低,符合题意,故选D。
(2)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故第四纪冰期②时期,由于气温比现在低,山地雪线海拔偏低:气温比现在低,全球各地降水整体偏少,AB错误。气温比现在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陆地总面积比现在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4.答案:(1)D;(2)B
解析:(1)地质时期地球的气候概况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图示中生代全球平均气温较高,全球平均降水量较少,即全球明显温暖干旱。D正确。
(2)地球地质年代的推断 图中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此时期被子植物并不繁盛;该时期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可能较广,海平面较低;该时期还没有人类,不存在农业。故B正确。
5.答案:(1)B; (2)D
解析:(1)青藏高原上发现棕榈化石,说明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上曾经有过高温湿润的气候,后来地壳上升,才演化成高原山地气候。
(2)从题干可知棕榈科植物需要高温湿润的气候条件。
6.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蓝藻出现的时间最早,A正确。蕨类植物出现晚于蓝藻,裸子植物出现晚于蕨类植物,被子植物出现晚于裸子植物。故选A。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地球上生物出现后,氧气的含量先呈现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A错。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波动性下降的趋势,B错。随着植物由低等级向高等级进化,氧气的含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后期稳定,略有增长),植物的进化与氧气的含量呈正相关,C正确。寒武纪时氧气含量低,D错。故选C。
7.答案:(1)古生; 中生;
(2)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气温很高。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地球的气温降低。
(3)撞击发生后,地球上“暗无天日”,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而大片死亡。由于植物的大片死亡,许多动物也因食物缺乏而大量死亡。
解析:(1)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所以“二叠纪和三叠纪之间”应该是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时间界线。
(2)分析第三段材料可知,当时有小行星撞击地球。“这颗撞击地球小行星撞击的威力相当于地球上最大地震的100万倍,由此还引发了地球上最大规模的火山运动”,说明在撞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撞击所产生热量及火山喷发的热能的作用,地球上的气温很高。“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一段时间以后,由于大量的灰尘遮天蔽日,太阳辐射被极大地削弱,因此地球的气温降低。
(3)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与适宜的大气层厚度与成分。撞击发生后,“火山灰和撞击引起的灰尘覆盖整个地球达数百年”,许多植物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地球温度下降,许多植物因低温和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大片死亡。植物大片死亡,动物缺乏足够食物,饥寒交迫,随之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