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土壤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2土壤的形成同步课时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06: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土壤的形成—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第一册同步课时训练
【基础练习】
1.读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2)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2.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B.生物 C.地貌 D.气候
(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能力提升】
3.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下图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低山丘陵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植被生长迅速 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微生物分解缓慢 D.成土母质矿物质多
(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
A.成土母质 B.地质条件 C.岩石性质 D.生物种群
4.位于黔中腹地的开阳县,境内99.91%土壤富含硒元素,硒含量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开阳富硒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开阳县土壤中硒元素主要来源于( )
A.大气 B.生物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2)“开阳富硒茶”能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富含硒元素的土壤
②温暖湿润的气候
③优良的生态环境
④丰富的种植经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安徽地处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土壤侵蚀存在明显差异,淮北平原侵蚀较弱,皖南山区侵蚀较强。下图示意安徽南部地区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比例(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安徽省南、北部土壤侵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耕作
(2)安徽南部地区东南坡向的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坡度较陡 C.土层较薄 D.植被稀疏
6.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学活动,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土壤腐殖质少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①风化作用弱,提供有机质少
②水热条件好,分解作用快
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
④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小明从研学地点带回一袋土壤想用于阳台种植花草,以下改良措施及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倒入茶叶渣—减缓土壤氧化 B.掺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
C.加入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D.浇纯净水—降低土壤盐碱度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土壤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碳平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形因子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热状况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分解速率,导致区域间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某地理研究团队以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的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沿南坡和北坡从900m至1900m自下而上每间隔100m设置样地,调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得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1)与下层土壤相比,指出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征,并简述原因。
(2)指出南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的关系,并从自然角度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3)气候变化导致各类极端天气增加,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D(2)B
解析:(1)读图可知,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
(2)由上题可知,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2.答案:(1)B(2)B
解析:(1)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2)由图可知,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b过程。
3.答案:(1)C;(2)D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相比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而言,东北平原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C正确。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物生长量更大,A错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其含量的高低主要看这些残体积累量的大小,地形平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成土母质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2)根据上题可知,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残体,因此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与生物种群有关,D正确。与成土母质、地质条件和岩石性质等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4.答案:(1)C;(2)A
解析:(1)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成土母质的影响,所以开阳县土壤中码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C正确;大气、生物、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会产生影响,但不会影响土壤中矿物质的组成,A、B、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开阳县,境内99.91%土壤富含码元素,码含量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①正确;开阳县地处黔中腹地,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②③正确;丰富的种植经验,不是自然条件,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5.答案:(1)B(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为广阔的平原,地势低平,而淮河以南地区多为丘陵、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因此地形因素是造成安徽省南、北部土壤侵蚀差异的主要因素,B正确。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安徽南部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半年东南坡为迎风坡,多地形雨,降雨丰富,夏季多暴雨,导致东南坡向的土壤侵蚀面积较大,A正确。
6.答案:(1)D;(2)B
解析:(1)土壤腐殖质是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风化作用不能给土壤提供有机质,①错误,ABC排除。水热条件好,微生物分解作用快,有机质被大量分解,②正确: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使得有机质被侵蚀搬运走,③④正确,D正确。故选D。
(2)通过材料“发现考察地土壤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可知土壤需要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倒入茶叶渣可以改变土壤的酸碱性,A错误;掺入河沙,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B正确;加入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C错误;浇纯净水不能降低土壤中盐分量,浇纯净水蒸发后,土壤中盐分没有变化,D错误。故选B。
7.答案:(1)特征: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波动大。原因:地表接受枯枝落叶多,有机质输入量大;表层土壤受人类活动干扰及环境因子(如气温、降水等)影响明显。
(2)关系:整体来说,南坡各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降低趋势。解释: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增大,水分条件改善,总体生物量增加,有机质输人量较多;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生物量少,有机质输入量少。
(3)暴雨出现的频率增加,降雨侵蚀力增强,导致土壤有机碳淋溶、流失;极端高温、极端严寒、干旱等天气增加,生物量及多样性减少,土壤有机碳输人量减少。
解析:(1)结合图表可知,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且含量随海拔变化的波动更大。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主要是因为枯枝落叶等生物的腐殖质输人量大,波动大主要是因为表层受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因素较多。
(2)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增大,水分条件改善,生物量加大;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量较少,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此生物量逐渐减小。
(3)极端气象灾害导致生物量减少,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极端暴雨会加快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