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0-18 07:0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什么是种群?
概念的要点:①一定区域
②同种生物
③所有个体
④关系:相互作用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一片草地上所有的蒲公英
【知识回顾】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1.一个岛上的全部绵羊和山羊
2.一个池塘的全部蝌蚪
3.一片草地上全部的蒲公英

问题探讨
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东北豹
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宣布: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2.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
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讨论1.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课时1)
教学目标
1.理解种群的概念,认同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主要方法,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1)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1)
种群特征是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特征
个体特征
年龄出生死亡性别
年龄结构
出生率
死亡率
性别比例
……
……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
密度
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年龄
结构
性别
比例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1)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时1)
在单位面积或者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总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陆生生物
水生生物
1.概念: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濒危动物保护。
(2)农田杂草状况调查。
(3)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4)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
国宝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
农田杂草状况调查
2.种群密度应用
在调查 、 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
(1)逐个计数法
分布范围较小
个体较大
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湖北神农架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中国鸽子树”
【说明】数量较少的濒危生物,即使分布范围较大,也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计算种群密度。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总数量调查
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如某山坡上的珙桐种群密度
大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很困难,需要估算
3.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逐个计数法
抽样调查(通过样本反映总体情况)
调查方法 生物类别
估算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黑光灯诱捕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趋光性昆虫
(2)估算法: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范围:
紫外线黑光灯
原理:
(2)估算法: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电光源。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估算相对密度:
在该区域均匀放置适宜数量的黑光灯,每日统计捕捉到的该昆虫的数量即可,这样得到的并不是该种群的具体数量,而是多度等级。这种统计的意义主要在于与往年的情况进行对比,预测害虫的成灾程度
例如:今年每个黑光灯每晚捕获30只某害虫,查阅往年的数据得知每个黑光灯每晚捕获20只该种害虫就会爆发严重的虫灾,那么今年的虫灾就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
②样方法
概念:
(2)估算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某同学对某地蒲公英数量调查结果如下(样方大小1m2),则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约为 株/m2。
样方编号 1 2 3 4 5
株数 3 4 5 4 4
4
样方是人为划定的一个区域
注意: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数量、大小适当
植物
昆虫卵
蚜虫
跳蝻
注意: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不适用。
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样方法
适用范围:
(2)估算法:
②样方法
样方数量:
(2)估算法:
样方的多少与被调查地段的总面积呈 相关;一般来说,选取的样方越少, ;选取的样方越多,求得的种群密度 。

越接近实际值
误差越大
样方的大小:
视调查对象的大小及分布情况而定
草本
灌木
乔木
样方面积1m2
样方面积16m2
样方面积100m2
狭长地块
②样方法
(2)估算法:
取样关键:
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取样方法:
a.五点取样法
方形地块
b.等距取样法
计数原则:
蒲公英——
其他植物——
9
位于边界线上的个体如何计数?
计数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数量
一般“计上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样方内+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
②样方法
(2)估算法:
种群密度
实施步骤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种群密度的估算:
②样方法
(2)估算法: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探究 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探究 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一般不小于1m2
一般不少于5个,多一些计数结果更准确
边角上的个体,固定选两边和一角进行计数
关键 核心
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
计算:计算种群密度。(平均值)
巩固练习
如图表示用样方法进行相关调查,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B.若图甲表示一个样方中某种植物的分布状况,则计数值应为8
C.若图乙表示某森林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则调查该森林物种数时设定样方面积最好为S1
D.与双子叶草本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D
③标记重捕法
(2)估算法: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时间太长,标记个体有可能迁出、或死亡。
让标记个体在群体中随机分布,时间太短会导致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偏多,计算结果偏小。
m
n
=
M
N
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③标记重捕法
(2)估算法:
原理:
M
N
整体
充分
混匀
m
n
局部
m
n
=
M
N
捕获
标记
放回
重捕
计算:
N只
M只
n只,其中m只带标记
让标记个体在群体中随机分布
N
=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鼠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
96头/公顷
巩固练习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注意事项
①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
标记环、耳钉、涂色、剪趾、剪鳍、植入芯片等
③标记重捕法
(2)估算法:
偏小
标记消失、脱落。
标记对动物造成
伤害,甚至死亡,
难以捕捉。
标记个体未在群
体中混合均匀。
标记过于醒目,
导致比未标记的
更容易被重捕。
标记个体未在群
体中混合均匀。
N
=
偏大
思考:以下情况估算值偏大还是偏小?
m
n
=
M
N
①红外触发相机调查技术 如东北虎和东北豹等
②通过粪便具有不同的特征调查 如大熊猫等
③通过不同的声音调查 如鲸、长臂猿等
(3)种群密度的其他调查方法:

小结: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逐个计数法
估算法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适用范围
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黑光灯诱捕法
样方法
标记重捕法
适用范围
有趋光性的昆虫
适用范围
植物或昆虫卵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蚜虫、跳蝻)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其他方法
航拍法、红外触发相机、分析粪便、标记声音等
--最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