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 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教案(表格式 3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21:57: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4.古诗三首(3课时)
第一课时 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生字,会写“寒、径”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难点:理解《山行》的诗意。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们能用自己积累的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 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诵读古诗 理解新意 (30分钟) 诵读古诗 理解新意 (30分钟) 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寒 径 斜 霜 (2)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2.引导学习第一、二句。 (1)出示句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指名读,理解“寒山”“石径”“斜”“生”的意思。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径:石头小路。斜:曲折。 生:产生,生出。 指导朗读这两句,练习串讲句意。 师归纳诗意:深秋时节,山间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在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3.学生自学第三、四句。 (1)出示句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理解“坐”“爱”“霜叶”“红于”的意思。(3)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呢?诗人眼前是什么景?(深秋时节的枫林晚景)枫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师归纳诗意: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儿还要红。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5分钟)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学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觉得诗里的景色美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画笔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拿给爸爸妈妈欣赏吧。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会认“赠、菊”等生字,会写“赠、菊”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秋景诗。(板书:赠刘景文)学生齐读课题。 2.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介绍作者苏轼及写诗的背景。
诵读古诗 理解新意 (30分钟) 诵读古诗 理解诗意 (30分钟)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犹 傲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2.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1)“擎雨盖”是什么?(学生交流) 师:“雨盖”指雨伞,“擎雨盖”在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2)到了盛夏时节,荷花怒放,荷塘里有满塘的荷叶。但是到了深秋时节,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怎么样了?(枯萎)指名说。(生:荷叶枯萎了,荷花没了)师:这就叫(板书:尽),全班齐读这句诗。 3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1)秋天的菊花本来就很美,可是到了深秋时节,菊花还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吗?你看到了什么?(菊花上面压着霜,菊花的花瓣变黄了。)是啊,菊花也凋谢了,残败了。 (2)但枝干呢?(依然傲立在风霜中)它害怕风霜吗?(不怕)难怪诗人说——生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4.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深秋时节,荷叶枯萎了,荷花凋谢了,这样的景色真不值得我们欣赏,可是苏轼却对刘景文说这是“一年好景”,这是为什么 古诗里是怎么说的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深秋时节,除了橙子和橘子熟了,还有什么果子熟了呢 看着这硕果累累的景象,看着这成熟丰收的场面,你知道苏轼为什么说“一年好景”了吧。(生回答,师引导)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5分钟) 是啊,其实苏轼是想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忘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请同学们课后读读苏轼其他的古诗,如《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晩景》等。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会认“挑”生字,会写“送、挑”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难点 重点:会写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1.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诗。(板书课题:夜书所见)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2.师总结:“书”是书写的意思,“所见”是所看到的,“夜书所见”就是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诵读古诗 理解诗意 (30分钟) 1.出示生字:送 挑 (1)注意读准平舌音“送”。 “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ǎo”,组词为“挑拨”;它还有一个读音是“tiāo”,组词为“挑担、挑粮”。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加一加:“关+辶=送”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 2.感受诗歌的自然环境。 (1)读诗歌,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梧叶、秋风、儿童、灯火、篱落) (3)体会诗人的心情。(想起家乡,想起童年,有一种亲切感。) 3.走进生活情境,品味诗人情感。 (1)读诗句想象儿童捉蟋蟀的情景。 师:正当诗人黯然心伤时,他看到了什么 谁来读后两句诗 想象这是怎样的场面,说给同桌听。 (2)转换角色,追忆童年。 师:深更半夜,秋风送来阵阵寒意,天真活泼的孩子却顾不得天黑天冷,打着灯笼兴致勃勃地捉蟋蟀。看到这动人的情景,诗人刹那间回到了童年。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可能想起童年的哪些趣事 (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包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课后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