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7 10: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四个子目都比较重要
2.重点:商业和城市繁荣;经济重心南移
3.难点:社会的变化
稻麦复种制
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产量(笔记、标记)
占城稻(笔记)
一、农业和手工业
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公斤),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若除去高产杂粮种植的因素,明清粮食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
一、农业和手工业
经济作物的种植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茶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主要从事商品生产。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农产品商品化(笔记)
宋朝时开始在内地种植,元朝时推广
黄道婆、松江
(标记、笔记)
一、农业和手工业
制瓷业(标记)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和 釉里红
大量出口海外,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矿冶业(标记)
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标记)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元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基层市场:草市
榷场:边境互市交易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全国范围内作为主要货币发行(标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辅助货币→主币(笔记)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非常繁荣
三大港 市舶司(标记、笔记)
城市代表:东京、临安、元大都
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笔记、标记)
1.打破坊、市界限,打破空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打破了时间限制。经济功能(笔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城市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2.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勾栏(笔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原因(笔记)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社会相对安定
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环境宽松
政府重视、鼓励
交通
科技等
......
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
魏晋南北朝 奠基
唐朝中期 开始
南宋时期 完成
元朝时期 差距扩大
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原因!:应该都知道
三、经济重心南移


表现:南方经济明显超过北方
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标)
影响1.元朝重开大运河(笔记、标记)
不再以洛阳为中心
缩短了里程
目的:将南方财赋北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影响2.南方文化的进步,教育发展
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标记)
南北分卷制度:分配名额,分别录取(标记)
1.对南方士子相对不公平
2.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安定(笔记)
1.门第观念淡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宋史》载宋代133名宰相中,由科举出身的达到123名
材料2:(宋)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士平地而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1.科举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公平(标记)
(糊名法、誊录法)
2.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标记)
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笔记)
材料1: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材料2: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十万贯)。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相互闹得不可开交。
择偶标准: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 不再关心祖宗名望(标记)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材料1: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
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材料2: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
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贱民阶层数量明显减少;(奴婢、部曲、工乐户)
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标记)
材料: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租佃制)(标记、笔记)
材料1: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材料2: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
不抑兼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标记、笔记)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迁徙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比前代更为松弛(标记)
社会新变化的原因?(笔记)
士族的衰落
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
科举制的发展完善
国家政策的调整
最后一小段如何理解?
1.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下列有关制瓷业的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B.唐三彩是唐朝标志性瓷器C.宋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D.青花瓷是元朝制瓷业代表
课堂检测
2.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课堂检测
1.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 官员注重经商技能
B. 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C.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
D. 社会经济走向开放
课堂检测
2.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课堂检测
3.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课堂检测
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课堂检测
2.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 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课堂检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