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爆发时间 1914年7月28日
爆发标志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战场、战线 欧洲战场;东线、西线、南线
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1916年)
结果 德国投降,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1918.11)
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 ①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④美国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这两个大国开始崛起的重要标志。
启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纷争,人类需要和平。
订正: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1.知道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2.了解苏维埃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3.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目前公认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
古巴共和国
古巴
越南
老挝
朝鲜
彼得一世改革
时间:18世纪初
意义: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性质:自上而下封建性质的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时间:1861年
意义:
性质:
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但依然很落后。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列宁
上流社会的豪华酒宴
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反对战争和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月革命
时间
地点
目的
革命性质
结果
掌握全国政权
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1917年3月(俄历2月)
彼得格勒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要和平,反对战争;
要土地,要面包,要粮食
阅读P40页第一段,思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没有满足俄国人民的要求?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继续参加一战,结果惨败,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
——列宁《四月提纲》
和平转移
临时政府还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布尔什维克被迫转入地下状态。
1917年秋,饥荒袭来,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七月流血事件
俄语中是“多数派”的意思,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支持列宁的派别。
1917年7月1日,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遭到镇压。临时政府宣布首都戒严,解除工人武装,并通缉列宁。布尔什维克党被迫转入地下。
人民的抉择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
——《全球通史》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国内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没收地主土地,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成立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实行的政策:
对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对内: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和平手段
暴力手段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依然很落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社会矛盾激化;
临时政府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统治陷入全面危机。
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经济上:
2.军事上:
3.政治上:
4.外交上:
5、领导人:
斯莫尔尼宫
冬宫
“阿芙乐尔号”
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
十月革命的特点: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1. 时间:1917年11月7日晚
2. 地点:斯莫尔尼宫
3. 会议: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会议内容
①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②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一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③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成,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类别 内容 作用
政治
军事
经济
外交
苏维埃政府的措施
最具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满足人民对土地和面包的要求
满足人民对和平的要求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废除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
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废除土地私有制,
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
一切不平等条约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时间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地点 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结果
地位
意义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对俄国来说,十月革命的一个句号;
对世界来说,十月革命是一个感叹号。
苏俄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把苏俄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3年卫国战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国外势力
国内势力
联合
扼杀
苏维埃政权
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派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①余粮征集制
②取消自由贸易
③国家统一分配生活必需品等
对比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时间
结果
性质
1917年3月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11月
拓展归纳:社会主义的发展
理论到实践
理想到现实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
空想到科学
列宁
与
十月革命
革命进程
历史背景
历史意义
社会经济落后
一战激化矛盾
二月革命
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十月革命
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
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梳理线索
俄国称谓的变化
1.沙皇俄国:1574—1917年,其中1721—1917年也被称为俄罗斯帝国,或“沙俄”。
2.苏维埃社会主义俄罗斯(简称苏俄):1917—1922,实际领导人列宁。
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2—1991。
4.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1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