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1.地表在变化
地球表面主要包括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但是陆地和海洋并不一直都是原来的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呢?
山地
高地
平原
丘陵
沙漠
海洋
山地
高原
丘陵
丘陵一般指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的低矮山丘地区。
山地是指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差200米以上的
多山地域。
高原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相对高度差小的广阔地区。
风光各异的地表会发生改变吗?
推想曾经发生的地质变化
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8.86米(2020年测量),现在每年还在不断长高。
鱼龙是1.5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爬行动物。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曾在喜马拉雅山脉
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
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
海螺的化石。
根据资料,推测喜马拉雅山脉过去的地貌及其变化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原来可是……
是谁的力量使山在长高?
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曾是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受到强大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就形成了今天雄伟高峻的山脉。
改变地表的力量
1963年11月,冰岛以南海域海底火山爆发,诞生了一个新岛——苏特赛岛。
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岛琼(qióng)山发生的7.5级地震,导致70多个村庄100多平方千米陆地沉陷为海。
改变地表的力量
地震和火山爆发都是改变地表的力量。
通过这两则材料,我们学到了什么?改变地表的力量是什么?
大坝
海上机场
泥石流
移动的沙丘
还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
小 结
修建大坝和海上机场,是人为的力量改变地表。泥石流、移动的沙丘,是自然的力量改变地表。有的变化剧烈快速、有的变化缓慢持久。
因此,改变地表的力量可以按照“大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力量”进行分类,还可以按照“变化剧烈的力量”和“变化缓慢的力量”进行分类。(共12张PPT)
2.地震
地裂
堰(yàn)塞湖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强烈地震发生时,大地颤(chàn)抖,山河移位,会迅速地改变地表形态……
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说一说:地震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有什么作用?
感受震动
两名同学各持一张纸的两端,同时朝相反的方向用力拉,直到纸张断裂。
破裂实验
两名同学各持一根小木棍的两端,同时向木棍中间用力挤压,将它压弯后继续用力,直到木棍折断。
错动实验
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小木棍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小木棍被压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交 流
推测地震成因
像纸张被撕裂、木棍被压断那样,岩层受力后忽然、快速地破裂或错动,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地震了。
强烈地震常造成毁灭性破坏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这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城市地震灾害,震中区几乎所有建筑荡然无存,周围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裂缝带。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
汶(wèn)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
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
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
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
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现代地震监测仪
专业的地震台站和一些群测点用监测仪器,如水位仪、地震仪、电磁波测量仪等,用来监测地震微观前兆信息做出临震预报,及时监测并记录已发生地震的情况从而预报大地震等。
除了地震监测仪。在日常生活中,地震前常会有一些前兆,对预报地震有一定的作用。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假如地震来了,图中的做法对不对?
小 结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本身可能并不会造成大的人员伤亡,但是建筑被摧(cuī)毁时会给人类造成灾难。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建筑的防震研究意义重大。
拓 展
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可以拨打以下全国通用的紧急求助电话:
消防报警电话 119
急救电话 120
公安报警电话 1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2(共10张PPT)
3.火山
火山爆发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火山爆发时岩浆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当火山停止喷发,山体冷却后会是什么样?
推想并画出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地貌。
云南腾冲火山
海南马鞍岭火山
冷却的熔岩
美国火奴(nú)鲁鲁火山
休眠火山
死火山
死火山
火山喷发是地球释放能
量的一种活动,一般会在地
表上形成锥(zhuī)状的高山。
火山爆发时,除了喷出岩浆,
还会喷出火山灰和一些气体
等。火山熔岩的温度约有
1000℃。火山一般可分为三类:
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
模拟“火山”喷发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任务
铁盆、番茄酱、土豆泥、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护目镜。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
1.在铁盆中,用一些土豆泥堆出一座“小山”。
2.从“山顶”往下挖出一个深坑,填入番(fān)茄酱后,再用土豆泥封住洞口。
3.加热“小山”,直
到“火山”喷发。
交 流
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火山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地热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
火山喷发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但是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系(xì)列产物,也可以被人类利用。
作 业
搜集更多有关火山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共12张PPT)
4.地球的内部
火山喷发岩浆(jiāng)涌,
岩浆冷却岩石生,
地震(zhèn)发生大地动,
山崩河断裂谷成。
火山地震都揭示,
地球内部有构造。
朗 读
岩层断裂时,
就有了地震!
岩浆会从硬壳的薄弱部位冲出来……
火山和地震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我们能根据这些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的一些猜想吗?
地核
地球的结构
关于地球内部,科学家做了很多研究,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màn)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地壳
地幔
说一说:你的猜想与科学家的描述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交 流
讨 论
想一想,我们看到的地球内部结构和我们所吃的什么食物的样子相似?
按照地球内部构造,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一个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地球的内部
结构就像一个煮
熟的鸡蛋……
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应该是一个剖面模型,这样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合作制作
展示和讲解自己制作的地球内部结构模型。
展示讲解
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漂浮”在地幔之上。
地球内部的热量促(cù)使熔岩运动,从而使板块慢慢地运动起来。
你能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的成因吗?
交 流
研究表明,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相邻的板块之间,就是因为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小 结
汶川大地震与地壳板块运动
由于印度洋板块在以每年约1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使得亚欧板块受到压力,并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又由于受重力影响,青藏高原东面沿龙门山在逐渐下沉,且面临着四川盆地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压力在龙门山北川至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了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
从材料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共15张PPT)
5.塑造地表的巧手
茫茫的草原高高的山,
奔腾的河流广阔的海,
风卷沙石造奇形,
水蚀(shí)冲刷成百态。
朗 读
火山爆发、地震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能改变地表。地球的表面还存在着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这又是哪些巧手在塑造着地表呢?
交 流
流水的力量
想一想,流水的冲刷、侵蚀会改变地表吗?作出猜想与判断。
设计模拟实验
沟壑(hè)是怎么来的?
我们用泥土沙盘来模拟实验。
流水的力量……
案例提示
1.用适量的砂、石与土在盒内堆成一个斜坡。
2.让水从“坡”上流下来。
观察、记录
交流、得出结论
分组实验
分析类推、展示
小 结
流水有力量,会改变地表。
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华北平原原来是一片浅海,黄河、淮河及周边的小河流都注入这个浅海。它们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而形成陆地。由于黄河的泥沙最多,因而在营造华北平原的过程中,它的“功劳”也最大。
2000多年前,李冰父子在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想到了用煅(duàn)烧再浇水的方法来破除河道中的岩石。
岩石也变化
想一想,李冰父子的方法能奏效的原因是什么?
模拟实验
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石头,然后把这块石头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有什么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推想岩石在昼夜、四季冷暖交替的温度作用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类推
1.“小石块”类推为模拟“自然界的岩石(例如山上的大岩石)”。
2.“加热小石块”类推为模拟“白天阳光照射、夏天阳光强烈照射导致自然界岩石表层先热内部后热”。
3.“小石块浸入冷水”类推为模拟“夜晚温度降低、冬天寒冷导致自然界岩石表层先冷内部后冷”。
4.“这样反复多次,小石块破裂”类推为模拟“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不同步,自然界岩石终将破裂” 。
小 结
温度变化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
植物生长对岩石有什么影响?
想一想,美丽的蘑菇岩是怎样形成的!
酸性的地下水把岩
石溶(róng)蚀出了一个
个的溶洞。溶蚀后产生
的液体,从洞顶逐渐往
下淀积,经过漫长的年
代而形成了钟乳石。
小 结
水、温度、风、植物等都会对岩石变化发生作用。(共9张PPT)
6.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开挖河道
修建水库
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有影响吗?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水域地表形态。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结构疏(shū)松,本来就极易流失,经过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森林和草原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破碎地形。
从1978年开始,我国在黄土高原开展了以大范围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为主的“三北工程”,使这里的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在一定条件下,人类可以改变陆域地表形态。
小 结
说一说因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改变的典型事例。
围湖造田的利与弊(bì)
湖泊滩地土层厚、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灌溉便利,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湖泊滩地从事开垦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围湖造田的速度和规模进入高潮,洞庭湖滩地围垦造田面积总计曾经达1500平方千米,对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起了一定作用。
围湖造田的好处
观察5个代表性年份的洞庭湖水域面积及容量。
计算每相邻的两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具体减小的数值。
计算并比较1949年、1983年这两个年份之间面积及容量减小的差值。
计 算
随着围湖造田的力度增大,水域面积必然大大减小,洞庭湖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小 结
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预测变化趋势)
土地多了可以多种粮食。
但也会……
分析利与弊
1998年长江中游夏季大洪灾过后,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田还湖,加固干堤”等政策(cè),洞庭湖水系的水土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我国1998年为什么提出了“退田还湖”等政策?
作 业
搜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影响的具体典型案例,试分析这样做的利与弊,记录在活动手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