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本单元涉及课程共8课:第11课 “秦王扫六合”
第12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4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5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6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8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标要求中考要求 教学规划
设计
教材分析 说课流程 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能列举出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4、知道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1、增强学习兴趣。
2、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观。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1、补充相关资料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标要求中考要求1.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九章算术》,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思想文化
(1)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2)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3)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教材分析解读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4、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指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秦汉时期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等。
2、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动力间的相互关系。 二、阶段特征及教材地位 本单元历史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创立的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秦朝的暴政,引起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在位时,减轻农民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秦汉时期,匈奴首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西域和中原地区联系加强。各民族间虽发生过战争,但经济、文化得到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西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秦汉时期,文化有重要发展,科学技术许多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佛教传入与道教兴起,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教材分析解读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昌盛的
秦汉文化汉通西域
和丝绸之路匈奴的兴起
与汉朝的和战大一统的汉朝秦的统一秦朝疆域巩固统一
的措施政治、思想秦的暴政西汉建立楚汉之争陈、吴起义东汉统治汉武帝大一统文景之治商业手工业农业冒顿统一
蒙古草原卫、霍
破匈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宗教科技医学数学
文学造纸术地动仪华佗 张仲景《九章算术》、《史记》佛教 道教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伐无道,诛暴秦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结构三、学情分析(一)说学生:
对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导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分析解读三、学情分析(二)说学法:
1.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资源,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动起来,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学案导学、合作探究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培养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教材分析解读四、拓展课程资源1.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制作多媒体课件、并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
2.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文献纪录片等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3.积极阅读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材分析解读教学规划及设计一、教学规划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教学规划及设计二、教学设计 五步导学法 高青县五步导学法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 丝绸之路路线: 长河新,安西大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秦朝的疆域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长城一带东海 南海陇西秦朝疆域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秦朝兴亡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西汉建立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汉朝和亲政策的比较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积极备战
打击匈奴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熟悉了西域的
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大获全胜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互派使节,
交往日趋频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汉初和亲与汉元帝和亲的比较西汉初期,中原经济遭战争破坏严重,国力明显不足 ,匈奴相对强盛一些。 汉元帝时,经济繁荣,国力相对强盛。而匈奴内部分裂,彼此攻杀不休,南迁的匈奴请求归顺、和亲。被迫“和亲”,希望能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主动“和亲”,希望恢复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屈辱性的和亲。匈奴依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双方平等的和亲。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汉匈两族长期友好相处。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等。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长城的起止点
陈、吴起义的路线
演示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临洮辽东教学建议字头浓缩法读图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演示法昭君出塞
丝绸之路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丝绸之路视频演示教学规划及设计三、教学评价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评价方法:
1.课堂活动评价。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星奖励并做好记录,作为评选优秀小组的依据。
2.单元诊断评价。单元学习结束,采取闭卷形式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以便查缺补漏。
3.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生自评能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势与不足。学生互评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