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20: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把握诗人的情 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4、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目标
知人论世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以“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新乐府》等。
后期
(即从被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明哲保身” 。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以此命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乐府本是汉武帝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解题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身亡,长安城一片混乱。当时白居易任左赞善大夫(太子属官),率先上书请求缉捕凶手。当权朝贵便抓住这个把柄攻击他“越职言事”,又诬陷他不顾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竟然写了“新井”和“看花”的诗,有伤名教,最终朝廷将其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州刺史的副职,实际是闲散职务。元和十一年,他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名篇《琵琶行》。
文本研读
小序解读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贬官降职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曾经
美色
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商人
畅快、尽情
忧郁的样子
宁静安适的样子
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被贬谪
因此

总共
命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背景
秋叶、送别
人物
白居易、琵琶女
事件
奏曲、自述身世、作诗
思考:小序写了哪些内容?对全诗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思考:小序和诗歌哪些段落分别照应?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和第1自然段照应。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和第2、3自然段照应。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和第4自然段照应。
试用七字形式概括每段的内容。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任务二:深度研读,解琵琶声
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反应是什么?
2.琵琶女第二次弹奏可以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3.作者运用哪些手法来描绘音乐?
听者的反应(原文)
听者的情绪
第一次弹奏
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
第二次弹奏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醉
第三次弹奏
“满座重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调弦校音
第一乐曲
第二乐曲
第三乐曲
曲终
低沉抑郁
轻快流利
冷涩凝绝
高亢激越
尖利凄厉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比喻
叠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好处:音韵和谐,悦耳动听,节奏感强。
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也使人如闻其声。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好处:写听众的反映,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任务三:深度研读,解青衫泪
1、“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用原诗文概括回答)
2、联系全文,请概括琵琶女和诗人的形象特点.
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白居易和琵琶女经历的四点相同之处:来历相同(琵琶女:自言本是京城女,白居易:我自去年辞帝京);才华相同(琵琶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歌咏佳句尽为白公所占);遭遇相同(两人都是由备受赏识沦落到如今的凄凉境地);情感相通 (同病相怜,同声相应)。他们是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琵琶女: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才艺惊人,历尽繁华,却美人迟暮,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损害、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诗人:本诗塑造了一个才华横溢、郁郁不得志、孤苦惆怅、爱好音乐、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饱受压抑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形象。
人物形象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任务四:深度研读,解风物情
1、诵读全诗,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2、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人物凄凉忧伤的心情,奠定了诗歌感伤的基调。
景中含情,以景结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意境幽静凄寒,渲染诗人的离愁别绪。
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说明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渲染孤寂悲凉的气氛,
也烘托了琵琶女凄凉孤寂的心情。
既写出了诗人谪居之处环境的恶劣苍凉,
渲染悲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
悲凉、孤寂、苦闷和无奈。
课堂总结
诗歌的两条线索:全诗以人物为线索,共有明暗两条:一是以琵琶女的身世为线索,一是以诗人的感受为线索。然后两线交织,汇合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主题上。琵琶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明线从具体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则从事物本质上揭示主题。一个反映民间的变化,一个反映朝政的变化。全诗结构严谨,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不仅推动了全诗叙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不断暗示了诗歌的主题,深化了诗歌的内容。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古风新唱
随堂检测
1. 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哪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描来写琵琶女当年在京城演奏后大家争相打赏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琵琶行》中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琵琶行》中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感慨同病相怜,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声。
5. 《琵琶行》中用听众在演奏结束后的反应和江边自然景色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3.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随堂检测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听众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在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借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感叹。
9.?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笔法。《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饮酒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抒发别离之情。
随堂检测
6.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