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集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后集训(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20: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小的冰墩墩,咋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原因在于冰墩墩是将大熊猫①________的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乍一看是冷的,但实际上它给人一种萌萌的、可爱的、温暖的感觉。在一冷一暖、一硬一软之间,传播着爱心。
设计过程是一次化蛹成蝶的蜕变。设计团队去了二十几趟北京,但方案始终悬而未决,总在一遍遍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冰糖葫芦方案最打动评委,并被确定为重点修改方案。冰糖葫芦是北方小吃,有接地气的文化属性,关键是它身上的那层冰壳糖衣,跟冰雪运动关联上了。这就是“冰壳”的灵感来源。不过,它毕竟是一种小吃,承载不了一个大国的形象,而且它对国外民众并不熟悉。最后,大熊猫成为代表中国的②________,因为它是全世界人民熟知和喜爱的中国国宝动物。用大熊猫作吉祥物的最大挑战,就是它的形象太过③________。团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大熊猫”。最终,冰墩墩形象得以出炉,以大熊猫为内核,(    )。冰糖葫芦原来也叫糖墩儿,冰墩墩因此得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冰糖葫芦的造型保留了冰壳
B.冰壳保留了冰糖葫芦的造型
C.造型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
D.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造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小时候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最喜欢在春天时躺在翠绿的草地上,那里充满着草的芬芳。那种淡淡的香使你觉得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每当春天时我都要在草的怀里躺一会儿——那是一种享受。
家乡天空的那抹蔚蓝,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它有水一样的清澈,却不乏色彩之美,不像红那样让人眼花缭乱,它是一种饱览沧桑的色彩。当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时,你会感到一种伟大并几分崇敬之情溶于你的血液。所以,每当仰望家乡的这一抹蔚蓝时,这种激情便燃烧了我。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B.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阳光日复一日在我们心头刻下年轮。回望2021,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是什么?
云南一位女士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回家自己做了冻土豆,啃了几口泪流满面。有网友感言:“走出影院,看到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才发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你用牺牲成就我的今天,你的志愿变成我的信仰。
我们感恩,今天的每一分幸福,都是昨天的坚守。
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他曾说“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有人在医院外放上三束水稻悼念袁隆平,并附上悼言“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网友纷纷留言:“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我们铭记,有些人素未谋面,但深受其恩。
7月21日,驰援郑州抢险救灾的一队解放军战士,冲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抱起娃娃们就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战士们脚步匆匆,小心翼翼,臂弯里的娃娃睡得安稳。“最可爱的人抱着最爱的人”,这个温馨的画面迅速火遍全网。人们纷纷点赞——娃儿,你这是睡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膛上啊!
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
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感谢您在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堆满鲜花,“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足以告慰百年前的“同龄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祖国守护的青春,就是守护祖国的长城。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12年31日《致敬2021:奋进是最美的挥别》)
材料二:
2022年,我们必须看到,内外形势影响运行态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赓续过往,展望前路,只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才能继续凯歌远航、一往无前。
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2021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展望明年,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注定不会容易。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基本基调。无论是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还是能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无论是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结构政策,还是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都对各级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也要有专业能力、民生关切,以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开创新的不凡业绩。
这就应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民法典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四届进博会上,品质高、科技含量高的全球好物,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双减”政策落地,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变革;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为老百姓尽可能提供性价比最优药品,努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消费、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等民生关切,都在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踏上新征程,要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高质量发展换来群众的幸福安康。
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研究部署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百年征程表明,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走好前行路,必须打铁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摘编自金台资讯2021年12月30日《接力,2022扬帆远航奋进新征程》)
6.下列对材料一所举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那位看完电影《长津湖》回家啃冻土豆而泪流满面的女士的事例,是表现我们感恩先烈的牺牲。
B.为袁隆平献上的“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的悼言,是礼赞昨天的坚守成就今天的幸福。
C.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
D.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是宣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要保持凯歌远航、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其必要条件是抓住机遇,把握主动,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办好。
B.稳字当头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宏观、微观政策,结构和社会政策都要依托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C.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群众的幸福安康。
D.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利于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8.两则材料的体裁都属于新闻述评,下列对于“新闻述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述评,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B.新闻述评,从内容来看往往述多于评,其重点是述,目的是为了述,评是为述服务的。
C.新闻述评所述的事实要充分、典型,既能说明问题,又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D.新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来自对文中的新闻事实的分析。
9.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各具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10.两则材料的主标题中都有“奋进”二字,“奋进”分别指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测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小小的冰墩墩,咋就有这么大的魅力?原因在于冰墩墩是将大熊猫①________的形象与富有科技感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乍一看是冷的,但实际上它给人一种萌萌的、可爱的、温暖的感觉。在一冷一暖、一硬一软之间,传播着爱心。
设计过程是一次化蛹成蝶的蜕变。设计团队去了二十几趟北京,但方案始终悬而未决,总在一遍遍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冰糖葫芦方案最打动评委,并被确定为重点修改方案。冰糖葫芦是北方小吃,有接地气的文化属性,关键是它身上的那层冰壳糖衣,跟冰雪运动关联上了。这就是“冰壳”的灵感来源。不过,它毕竟是一种小吃,承载不了一个大国的形象,而且它对国外民众并不熟悉。最后,大熊猫成为代表中国的②________,因为它是全世界人民熟知和喜爱的中国国宝动物。用大熊猫作吉祥物的最大挑战,就是它的形象太过③________。团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大熊猫”。最终,冰墩墩形象得以出炉,以大熊猫为内核,(    )。冰糖葫芦原来也叫糖墩儿,冰墩墩因此得名。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憨态可掬 ②不二之选 ③司空见惯
2.填入下列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冰糖葫芦的造型保留了冰壳
B.冰壳保留了冰糖葫芦的造型
C.造型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
D.保留了冰糖葫芦的冰壳造型
【答案】D 【解析】本句主语是“冰墩墩形象”,延续上句的主语,直接接谓语,还是应以“冰墩墩形象”为主语。A、B、C三项的主语分别换成了“冰糖葫芦的造型”“冰壳”“造型”,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不过,它毕竟是一种小吃,代表不了一个大国的形象,而且国外民众对它并不熟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小时候待在家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最喜欢在春天时躺在翠绿的草地上,那里充满着草的芬芳。那种淡淡的香使你觉得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所以每当春天时我都要在草的怀里躺一会儿——那是一种享受。
家乡天空的那抹蔚蓝,是我最喜欢的颜色。它有水一样的清澈,却不乏色彩之美,不像红那样让人眼花缭乱,它是一种饱览沧桑的色彩。当你睁大眼睛注视着它时,你会感到一种伟大并几分崇敬之情溶于你的血液。所以,每当仰望家乡的这一抹蔚蓝时,这种激情便燃烧了我。
4.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B.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C.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答案】C 【解析】文中破折号表示注释内容。A.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总结上文。C.表示注释内容。D.表示提示下文。
5.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文中用蔚蓝色这一突出特征代替天空,突出本体的特征,蕴含着作者对这一特征的喜爱之情。使表达更形象,画面感更强。同时使文章更富有文学性。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一:
阳光日复一日在我们心头刻下年轮。回望2021,留在我们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是什么?
云南一位女士在看完电影《长津湖》后,回家自己做了冻土豆,啃了几口泪流满面。有网友感言:“走出影院,看到灯火辉煌、高楼林立,才发现山河无恙、国富民强是《长津湖》最好的彩蛋。”
你用牺牲成就我的今天,你的志愿变成我的信仰。
我们感恩,今天的每一分幸福,都是昨天的坚守。
袁隆平一生扎根稻田,他曾说“从‘90后’一直搞到‘百零后’”。有人在医院外放上三束水稻悼念袁隆平,并附上悼言“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网友纷纷留言:“先生之风,山高稻长。”
我们铭记,有些人素未谋面,但深受其恩。
7月21日,驰援郑州抢险救灾的一队解放军战士,冲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抱起娃娃们就往安全的地方转移。战士们脚步匆匆,小心翼翼,臂弯里的娃娃睡得安稳。“最可爱的人抱着最爱的人”,这个温馨的画面迅速火遍全网。人们纷纷点赞——娃儿,你这是睡在祖国热烘烘的胸膛上啊!
1935年,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了三个问题: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其言谆谆,其意切切。
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当天安门广场上的青春誓言响彻神州,“感谢您在千辛万苦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合肥延乔路路牌下堆满鲜花,“后浪”奔涌的时代潮音足以告慰百年前的“同龄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祖国守护的青春,就是守护祖国的长城。
(摘编自新华网2021年12年31日《致敬2021:奋进是最美的挥别》)
材料二:
2022年,我们必须看到,内外形势影响运行态势。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也要坚定信心。赓续过往,展望前路,只有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才能继续凯歌远航、一往无前。
这就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2021年,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展望明年,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做好各项工作,注定不会容易。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将是基本基调。无论是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还是能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微观政策;无论是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结构政策,还是着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社会政策,都对各级各地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意味着,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必须有系统思维、科学谋划,也要有专业能力、民生关切,以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开创新的不凡业绩。
这就应该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保持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1年,民法典开始实施,全方位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第四届进博会上,品质高、科技含量高的全球好物,瞄准群众消费需求;“双减”政策落地,推动教育观念、教育体系、育人方式、教育评价、家校社协同等多方面变革;医保谈判再现“灵魂砍价”,为老百姓尽可能提供性价比最优药品,努力满足群众用药需求……消费、就业、医疗、教育、生态等民生关切,都在持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踏上新征程,要更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新特点,坚持正确政绩观,以高质量发展换来群众的幸福安康。
这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研究部署了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百年征程表明,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走好前行路,必须打铁自身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才能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摘编自金台资讯2021年12月30日《接力,2022扬帆远航奋进新征程》)
6.下列对材料一所举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南那位看完电影《长津湖》回家啃冻土豆而泪流满面的女士的事例,是表现我们感恩先烈的牺牲。
B.为袁隆平献上的“以后风吹麦浪,应是您灵魂的回响”的悼言,是礼赞昨天的坚守成就今天的幸福。
C.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
D.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是宣示家国情、民族魂已深深镌入青年心。
【答案】C 【解析】“引用张伯苓在南开大学开学典礼上问的三个问题,是为了论证有些人虽素未谋面,但我们深受其恩”说法错误,根据后文“走过2021,每个在这不平凡的365天里真心拼过的中国人,都会找到答案——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红船身后的航迹是再正确不过的方向”,可知论证的是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等。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22年要保持凯歌远航、一往无前的发展态势,其必要条件是抓住机遇,把握主动,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办好。
B.稳字当头是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宏观、微观政策,结构和社会政策都要依托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
C.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以高质量发展来实现群众的幸福安康。
D.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利于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答案】C 【解析】“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将其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其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可见说的是关键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8.两则材料的体裁都属于新闻述评,下列对于“新闻述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述评,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为基本特点,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
B.新闻述评,从内容来看往往述多于评,其重点是述,目的是为了述,评是为述服务的。
C.新闻述评所述的事实要充分、典型,既能说明问题,又能反映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D.新闻述评的评,或者说它所讲的道理,主要是来自对文中的新闻事实的分析。
【答案】B 【解析】“新闻述评,从内容来看往往述多于评,其重点是述,目的是为了述,评是为述服务的”说法错误。新闻述评的重点是评,目的是为了评,述是为评服务的。
9.两则材料在语言风格上各具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材料一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通过对2021年中部分人物事迹的直接陈述,不加修饰,加以网友的评论,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于平淡中蕴含着爱国之情。②材料二语言客观、简练、通俗,但说理深刻。对2021年成就进行简单客观的概括,并且对2022年进行了指导性建议。
10.两则材料的主标题中都有“奋进”二字,“奋进”分别指什么?
                                    
【答案】①材料一“奋进”:是每个人的“奋进”。幸福生活是每个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贡献换来的,是每个人的“奋进”铸就了现在的幸福生活。②材料二“奋进”:主要强调的是党或国家层面的“奋进”。国家要想取得2022年的新成就,需要党进行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