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8: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 《爬山虎的脚》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3.了解观察记录的写法,会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难点 了解观察记录的写法,会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观察记录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体结构,感受到了爬山虎的生机勃勃。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 二、赏析文本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划出描写爬山虎叶子的语句。 师:爬山虎的叶子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说明作者进行了怎样的观察? 2.出示爬山虎叶子的图片,与作者描写的对比一下,你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 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播放视频,学生试着描述看到的情景。 过渡:爬山虎是如何借助脚爬墙的呢?接下来,我们学习3—5自然段。 (二)学习第3-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找到本段的中心句。(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2)爬山虎的脚引起了作者的注意,用横线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3)师:请大家根据课文的描写,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语句。 (2)同学们,让我们以手代脚演示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 (3)思考:作者需要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发现爬山虎往上爬的秘密?(长期的连续观察) (4)默读第4自然段,圈出描写爬山虎脚爬动作的词语。(“触、巴、拉、贴、爬”) “巴”是什么意思呢?把“巴”换成“粘”“挂”,可以吗? 点拨:“巴”字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地贴在墙上。 (5)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手掌当作小圆片贴在墙上,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3.学习第5自然段 (1)范读第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2)出示有关图片,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性。 (3)总结:正是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才能表达得如此准确。 三、拓展延伸 (一)认真阅读“资料袋”中的两份观察记录,比较两种观察记录的异同。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相同点:都显示出记录者对观察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连续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观察对象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不同点: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加形象直观;做表格的形式,进行了横向的分类和纵向的比较,让事物在状态、颜色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 (二)我们要连续细致地观察,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发现观察对象的变化。 3.关注细微之处。 四、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连续细致的观察,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脚写得生动形象。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
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自己觉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2.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往上爬:伸 触 巴 拉 贴 细致观察
教学反思 我依据课文的行文顺序,在学习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