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二章 声现象
1.你认为下列情况中没有发出噪声的是( )
A.中午,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有些同学大声嬉戏
B.半夜时,有人引吭高歌
C.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个别同学在小声讲话
D.在歌剧院中,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
解析:同学们在教室里学习、休息时,如果有些同学大声嬉戏,则对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休息造成妨碍,因此是噪声,A与题意不符;半夜时分是人们休息时间,引吭高歌虽然从物理学角度看是乐音,但肯定会影响别人休息,故仍是噪声,B与题意不符;上课时间,个别同学尽管小声说话,但已经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妨碍,因此是噪声,C与题意不符;歌剧院中,歌唱家虽然引吭高歌,但在歌剧院中是供观众欣赏的,不是噪声,D与题意相符。
D
2.下列关于乐音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噪声使人心烦
B.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C.乐音有时也会变成噪声
D.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乐音不会变成噪声
D
解析:
乐音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噪声听起来不舒服,同时会损害人的健康,故A正确;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音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故B正确;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变成噪声,故C正确;乐音和噪声有本质区别,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乐音如果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3.根据下列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C
解析:
乐音是指发声体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其波形图有规律;噪声是指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其波形图无规律。比较四个选项对应的波形图可知,C对应的振动杂乱无章,所以C对应的是噪声。
4.(易错题)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这时从教室外传来了优美的歌声,此时的歌声对同学们来说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声”),此歌声的振动是 (选填“有规则的”或“没有规则的”)。
解析:歌声尽管从物理学角度讲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发出的,但它干扰了同学们正常的听课,此时的歌声是噪声。
噪声
有规则的
易错点:本题第二空易错填为“没有规则的”,误认为噪声都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忽略了有些有规则振动的声音从环保角度来看也可能是噪声。
5.噪声对人们有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居民居住环境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 )
A. 50 dB B. 70 dB
C. 90 dB D. 100 dB
B
解析: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因此,白天人们要想正常工作和学习,居住环境的噪声不能超过70 dB。
点拨:熟悉噪声的不同等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一般人理想的声音环境是( )
A.一个无声的世界
B. 30~40 dB的安静环境
C. 80~90 dB的热闹环境
D. 100 dB以上的环境
B
解析:
声音对人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但不能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若周围没有丝毫声音,人会感到恐慌、孤立无援。短时间处于80~90 dB的环境中是可以的,但不能长时间生活在此环境中。100 dB以上的环境会影响听力,让人感到头疼、烦躁。所以只有B正确。
7.现代城市里常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 90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 (选填“增大”或“减小”)。图中
(选填“甲”或“乙”)最有可能是此时(即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声音波形图。
分贝
解析:
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的单位是分贝;当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减小,显示屏上的数据将减小;由甲图可以看出,其波形图呈周期性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是乐音的波形;乙图中的波形图杂乱无章,是无规则的,是噪声的波形,有可能是附近没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的情景。
减小
乙
8.(20-21·潍坊潍城区期中)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是( )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B.为了推销产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
C.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D.在教室周围植树造林
D
解析: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会显示噪声的分贝,但无法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为了推销产品,商场在门口安装高音喇叭,会制造噪音,B不符合题意;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
9.某中学处于商业繁华地段,门口正对交通主干道,学生上课期间经常受到噪声的影响,物理老师发动同学们寻找减弱噪声的方法,下面四位同学的方法可操作性最强的是( )
A.小红认为同学们可以戴上耳机,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
B.小强认为上课时可以关闭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小伟认为可以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小睿认为可以在校门口植树造林,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解析:
上课时戴上耳机,可在人耳接收处减弱噪声,但不符合实际,故A不符合题意;上课时关闭门窗和在校门口植树造林,都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学校处于商业繁华地段,在校门口植树造林可操作性不强,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在商业街上设立分贝仪,可检测声音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10.(2021·聊城冠县二模)我国某些兵种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能悄无声息地靠近而让敌人很难听出动静,原因是消音靴(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发出的噪声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所以能悄无声息地靠近而让敌人很难听出动静,故A正确,B、C错误;消音靴发出的噪声能在空气中传播,故D错误。
A
11.下列实例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填序号)
①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屏障;
③监考老师稳步轻声; ④在嘈杂的环境中戴好耳塞;
⑤睡觉时关紧门窗; ⑥手机静音;
⑦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 ⑧在校园内植树;
⑨安装隔音窗户; ⑩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
①③⑥⑦
解析:①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屏障,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监考老师稳步轻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④在嘈杂的环境中戴好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⑤睡觉时关紧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⑥手机静音,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⑦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⑧在校园内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⑨安装隔音窗户,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⑩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②⑤⑧⑨⑩
④
12.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叫做“隐形杀手”,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和
减弱噪声。如图丙所示,是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它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解析:
图甲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图乙中隔音板,能阻断噪声的传播,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图丙中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仪可以测定声音的强弱,它不能减弱噪声。
不能
13.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声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选择下列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最恰当( )
解析:
A图标志提示此路段禁止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B图标志提示此路段限速80 km/h,不符合题意。C图标志提示此路段禁止停车,不符合题意。D图标志提示此路段限重15 t,不符合题意。故选A。
A
14.(21-22·枣庄期中)2021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如图,随着“发射”命令的发出,我们听到了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声音的强度达到了150分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的轰鸣声属于超声波
B.声音的强度达到150分贝指的是音调很高
C.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声音达到150分贝指的是响度大
D.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析:
人们能听到轰鸣声,说明不是超声波,因为人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故A错误;声音的强度达到150分贝,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C正确;近距离观看火箭发射佩戴耳机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C
15.(2021·潍坊诸城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能够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解析:
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教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故D正确。
D
16.(20-21·德州期中)仲夏时节,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蛙声和蝉鸣都属于乐音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解析:
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蛙声和蝉声如果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和休息,就属于噪声,故C错误;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D
17.(2021·滨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解析: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因此遇到障碍物时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正确。
B
18.(20-21·枣庄市中区期末)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
解析:
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防噪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故D错误。
A
19.(21-22·潍坊安丘期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大雪过后万籁俱寂的绝美画卷,为什么大雪过后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安静(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B
20.(21-22 ·聊城月考)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 dB以上的高频声波。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种声音的音调可达145 dB以上
B.“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析:这种声音可达145 dB以上,是指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A错误; “金嗓子”发出的是可听声,不是次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故B错误;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CD
21.(20-21·德州陵城区期末)如图所示是学校上音乐课时几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音色相同的是 。学校周围禁止鸣笛,其目的是想在 处控制噪声。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甲、丙、丁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甲、乙、丁
甲、丙、丁
声源
22.(2021·济宁邹城二模)如图甲是手机工具箱中的一款工具,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可知其测量值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而教学楼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乙的标志,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解析:
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可反映声音的响度大小。倡导同学们课间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响度
甲 乙
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