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习题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17:2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D

2.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1格为1 s)的示意
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
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 

3.陈老师喜爱环绕青云湖行走,通过手机软件测得四十分钟行走6 000步,路程
约4 km。据此估计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一步的长度。下列选
项中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6 km/h,65 cm B. 1.5 km/h,1.2 cm
C. 6 km/h,20 cm D. 15 km/h,0.6 cm

A
4.如图所示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
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 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
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
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 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C
5.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
片如图所示,则(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0.4 s
B.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0.75 m/s
C.小球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CD段的平均速度
D.小球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D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6.(易错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6.(易错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小   
解析:(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选用斜面的坡度一般较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cm,tBC=______s,vAC=______m/s。
6.(易错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4.00    

   1     
0.03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
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6.(易错题)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大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cm。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解析:
(1)如题图所示,斜面上的刻度尺相邻两条刻度线所表示的长度为1 cm,即分度值为1 cm。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40.0       
解析:(2)刻度尺上AB段的准确值为40 cm,估读值为0.0 cm,所以AB段的路程为40.0 cm。
(3)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cm/s。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32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选填
“运动”或“静止”)的。
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运动        
解析:(1)以气泡为参照物,塞子相对气泡有位置的变化,故塞子是运动的。
(2)若测得气泡从玻璃管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0.08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了
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
8.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慢         

9.如图为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
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的是_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
或“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____cm,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m/s。
变速直线         

 12.00         
0.15         


B
(1)为了便于测量,斜面应保持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
样做可以减少测量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实验误差。
11.(20-21·潍坊高密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
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
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1,然后把金属
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2。
   较小          
解析:(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时间           
(2)测量小车路程时,应测量小车的______(选填“前部”或“后部”)到金属
片的距离,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
11.(20-21·潍坊高密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
面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
用刻度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1,然后把金属
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2。
    前部           


(3)在测完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后,小红又从斜面中部自由释放小车,
到达斜面底端测出了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红的操作是______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21·潍坊高密期中)如图所示,是测量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斜面
的右端用木块垫起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释放,滑到底端金属片位置,用刻度
尺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1,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1,然后把金属片移至斜面
的中部测得小车的路程为s2,用停表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为t2。
     错误            
解析:(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中部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故不正确。
 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       
到达底端所用的时间,并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21·枣庄山亭区期中)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变速            
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分析照片可知: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12.(20-21·枣庄山亭区期中)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小于            

               
分析照片可知:
(3)小球在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12.(20-21·枣庄山亭区期中)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E、F             
解析: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分析照片可知:
(4)下面四个速度—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是_____。(选
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12.(20-21·枣庄山亭区期中)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
C           
解析: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运动的是C图。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
1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
滑,如图所示。


               
(2)AB段距离sAB=________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_______m/s。
   40.0            
    0.3            

(3)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
滑,如图所示。
   偏大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1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
滑,如图所示。
    B            
解析:
(4)小车在斜面上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直线运动。A中v-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速度大小不变,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中v-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说明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C中s-t图象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小车位置相对于O点没有变化,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D中s-t图象为一过原点的直线,通过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
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________(用字母v1和v2表示)。
13.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
滑,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