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每空4分)
1.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答案】A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答案】D
3.在学业考试操作考查中,某同学的实验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如图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一操作,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细胞染色
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D
4.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①盖上盖玻片;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正确的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答案】A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不易污染物镜C.易于被染色 D.能让光线透过
【答案】D
6.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7.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qdb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状是( )
A.dqpb B.pbdq C.bpqd D.qdbp
【答案】A
8.“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B.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C.调节时,用左眼观察目镜内,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观察时,自左上方移动载玻片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B
9.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C.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D.换用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C
10.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内发现一个里面空白且有黑边的椭圆形的结构,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能变形和移动,则此结构是( )
A.气泡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答案】A
11.科研人员在金华高姥山发现了一种形态奇特的植物一一高姥山瑞香(如图),该植物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12.2019年北京世园会展出的活化石树种——银缕梅(如图),花朵银丝缕缕,吸引了众多游客。银缕梅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答案】D
【分析】种子植物根据外面有无果皮的保护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面有果皮的保护,是植物界最大和最高级的一门,如桃、大豆和水稻。例如:毛白杨、玉米、小麦、水稻、牡丹、菊等。
【详解】银缕梅花朵银丝缕缕,能够开花的绿色植物是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所以答案选择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3.下列各种宁波土特产中,不属于果实的是( )
A. 白枇杷 B. 杨梅 C. 雷笋 D. 金柑
【答案】C
14.“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3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特征越多
【答案】D
15.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 P B. Q C. R D. S
【答案】C
阅读下面榆科植物分属检索表:
根据检索表可知,朴属植物的特征是( )
A.叶脉羽状;花杂性,两性花结实;翅果
B.叶脉基部三出;花单性同株,雌性花结实
C.叶脉基部三出;花杂性,两性花结实
D.叶脉羽状,叶基部偏斜;翅果
【答案】C
17.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
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
【答案】D
【分析】(1)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有些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能生活在水中,错误;
B、爬行动物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鸟类和哺乳动物体温恒定,错误;
C、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完全脱离水的限制,能真正适应陆地生活,错误。
D、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的限制,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18.如表是一张常见脊椎动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甲、乙、丙、丁、戊表示五种动物,下表中列出的甲、乙、丙、丁、戊能与如图所示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戊
A 老鼠 孔雀 青蛙 鲫鱼 眼镜蛇
B 大象 麻雀 甲鱼 鳄鱼 鲸鱼
C 猎豹 鸽子 扬子鳄 草鱼 青蛙
D 兔子 鸵鸟 黑鱼 娃娃鱼 甲鱼
【答案】C
19.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椎骨
B.乙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用肺呼吸
C.丙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受精
D.丁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温恒定
【答案】B
20.图甲、乙、丙、丁是四种常见生物,下列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
A.都能光合作用 B.都能生长和繁殖 C.身体都由一个细胞组成 D.都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A
21.下列关于莲和松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它们都属于多细胞生物
C.莲的花和松鼠的皮肤都属于器官
D.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答案】D
22.下列有关动物类群对应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类群 主要特征 动物
A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蚯蚓
B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
C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与肛 蛔虫
D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売 河蚌
A.A B.B C.C D.D
【答案】A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水螅,钩虫属于线形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A符合题意;
B、扁形动物的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如涡虫、绦虫等,B不符合题意;
C、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与肛门,如蛔虫等,C不符合题意;
D、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如河蚌、蜗牛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各种动物的特征。
23.以下与人体相关的结构和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的眼皮单双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一的结构①内
B.图二的a、b、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d表示细胞分裂过程
C.人体中的血液属于组织,体表的皮肤属于器官
D.人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答案】C
24.如图,对下列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B.②是由大小相似,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
C.③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 D.上述结构层次的排序从小到大依次为④②①③⑤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①是胃,属于器官,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A正确;
B、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哪些形态的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②是上皮组织,由大小、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B错误;
C、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C正确;
D、图中的①是胃,属于器官,②是上皮组织,③表示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④是肌肉细胞,⑤是完整的人体.因此按照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④→②→①→③→⑤.D正确.
故选B
考点: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世界抗癌日宣传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癌症是夺去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分化而来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可以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有人称癌细胞为“脱缰之马”。
(1)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而来的。
(2)癌细胞有曲个主要特点:一是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能转移并侵入其他正常组织。
【答案】 (1)分化 (2)分裂
【分析】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
【详解】(1)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形成的。但癌细胞不会发生分化,分裂后形成的还是癌细胞。 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
(2)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
2.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在灌溉用水盐度达6%的情况下,取得了最高亩产超600公斤的好成绩。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
(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______。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知,B2属于______组织,B1组织具有______功能。
(3)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丁______。
(4)“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份进入细胞,这是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故答案为:(1)细胞分化;(2)系统;器官;(3)细胞膜。
国际半程马拉松当天,来自国内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近5000选手,共享马拉松盛会。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的[A]_____和[B]_____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的肤色主要是由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所决定的。
(3)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_____组织有关。
(4)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层次。
【答案】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② (3)肌肉 (4)器官
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请回答: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请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 _____ 。(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排出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_____ 。(填字母)
【答案】 A CBAD
【分析】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观图可知:A是裸子植物、B是蕨类植物、C是藻类植物、D是被子植物,据此解答.
【详解】(1)B具有根、茎、叶,无花、果实和种子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在叶背面有孢子囊,内有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2)由上表可知,A中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所以判定A是裸子植物;C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D是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四类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CBAD
5. 选择合适的植物特征,将其序号填入下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特征 _________ _____ ______
A、根、茎、叶发达;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
B、茎和叶柔软矮小,没有根,不开花,用孢子进行繁殖
C、单细胞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
D、有根、茎和叶,但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答案】 D B C
【分析】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生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详解】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有种子,但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如桃子;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如紫菜;
藻类植物单细胞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植物分类的知识是重点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好好掌握。
6.如图是茄,辣椒、牵牛花、高粱四种植物的分类地位,请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四种植物中相同特征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在“种子植物门”以下的分类中不可能找到蕨的分类归属,他的理由是蕨通过_________进行繁殖。
【答案】 种 茄和辣椒 孢子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详解】(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茄和辣椒同科,茄和牵牛花同纲、茄和高粱同门,科<纲<门,所以四种植物中相同特征较多的两种植物是茄和辣椒。
(3)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茄、辣椒、牵牛花和高粱都属于种子植物,蕨属于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
【点睛】植物分类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能灵活地对植物进行分类。
天台近海,每年开渔期一到,就有很多海鲜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下表是四种海鲜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完成简单的检索表。
甲处为________,②处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鲳鱼 身体柔软………乌贼(或身体有外骨骼,足分节………梭子蟹)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小黄鱼和鲳鱼的身体里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乌贼和梭子蟹身体里没有脊椎骨、鳞、鳍等结构,属于无脊椎动物;由题干知表:鲳鱼的身体呈银白色,乌贼身体柔软,梭子蟹身体有外骨骼,足分节。故甲处为鲳鱼,②处为身体柔软………乌贼(或身体有外骨骼,足分节………梭子蟹)。
【点睛】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分类依据,能灵活地对动物进行分类。可以从动物的分类依据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面是有关观察葫芦藓的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采集:在校园墙角等________环境中采集葫芦藓。
(2)观察:①用肉眼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______。
②用放大镜观察其________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③葫芦藓的孢蒴(如图)中含有许多生殖细胞:________。
(3)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当做________________的指示植物。
【答案】 阴湿 结构 茎和叶 孢子 监测空气的污染程度
【详解】试题分析:(1)苔藓植物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常密集的生长着苔藓植物,所以在校园墙角等阴湿环境中采集葫芦藓。
(2)观察:
①用肉眼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结构。
②用放大镜观察其茎、叶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③葫芦藓的孢蕨(如图)中含有许多生殖细胞:孢子。
(3)苔藓植物植株矮小,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考点:苔藓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9.显微镜是初中自然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你帮助明明同学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________.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________(要求写出一种方法).
(4)如图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5)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
①将观察材料浸入水滴中并展平 ②盖好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水
④撕去或挑取观察材料 ⑤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⑥将观察材料进行染色.
【答案】 (1)逆时针 (2)左下 (3)用大光圈 (4)D (5)⑤③④①②⑥
【分析】(1)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3)分析题图:物镜有螺纹口,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其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因此①和②为物镜,且②为高倍镜;目镜没有螺纹口,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③和④为目镜,其中③为高倍镜。换用高倍物镜后,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变小,故⑤为高倍镜。
(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详解】(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甲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从图甲到图乙,图象变大,所以应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较弱的光线条件下,为提高显微镜视野内亮度,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4)图中①和②表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③和④表示目镜,目镜与物镜相反,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⑤和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其中高倍镜与载玻片的距离短。由于题中要求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即得到最大放大倍数,因此应选用高倍组合,即②③⑤。故选D。
(5)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⑤“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③“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④“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①“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②“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⑥“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操作顺序是:⑤③④①②⑥。
10.小明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并用镊子分散碎屑;④盖上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错误: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哪个观察效果最好?________
(3)对①同学看到的物像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________
【答案】 滴一滴清水,应滴生理盐水 ② 出现了气泡,应重新盖盖玻片
【分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1.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4.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11.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详解】(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而不是清水。
(2)从①、②、③、④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可知,只有②同学物像清晰,没有气泡和杂质,效果最好;①同学的出现气泡,盖盖玻片操作有误;③同学应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④同学的出现杂质,没有用凉开水漱口。
(3)①同学的出现气泡,盖盖玻片操作有误;为了防止盖玻片底下出现气泡,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点睛】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注意事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实验步骤掌握。
同学们本学期学习了显微镜相关的知识,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 (填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 。(填序号,可多选)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更换物镜,小黑点消失了,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上。
(4)把字形“p”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__________。
A.p B.b C.d D.q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2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装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移动物镜转换器, 将 对准通光孔。
(6)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②⑤①
答案:(1)5,7 (2)①④ (3)物镜(4)C(5)左下;高倍物镜(6)B
13.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用到的实验仪器主要有解剖针、镊子、滴管、洁净的载玻片和 等。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4中的 (填标号)。
(4)图2中滴加0.9%的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
(5)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故答案为:(1)C;(2)盖玻片;(3)④和⑦;(4)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5)转换器
14..请你完成以下实验:
(1)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
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 ④将盖上盖玻片; ⑤染色。
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有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3)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待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为:(1)A; (2)步骤①错误,应改为“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3) B.
15.补充完成下面的植物检索表: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 ………………………………………………………被子植物 2b种子无包被…………………………………………………………………裸子植物 3a …………………………………………………………………4 3b ………………………………………………………藻类植物 4a无根…………………………………………………………………………苔藓植物 4b有根……………………………………………………………………
答案为: 2a、种子外有果皮包被;3a、有茎、叶分化;3b、无茎、叶分化;4b、蕨类植物。
16.根据下表中的检索表,回答问题.
(1)此表首先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成两大类,其原因与细胞内有无 结构有关.
(2)上述检索表中是动物和植物的区分依据,从生物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植物相对于动物的结构层次缺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3)蜈蚣草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它有像羽毛一样的叶、地下茎、不定根,叶片背面还有孢子囊群.你推测它属于 植物.
答案为:(1)叶绿体;(2)系统;(3)蕨类;(4)B。
三、探究题(共0分)
1.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
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________(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________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答案】减弱;寿命延长;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发现蟑螂喜欢吃巧克力。小亮又想“蟑螂喜欢有香味的甜食还是咸食呢?”,于是他再次进行了探究实验。
(1)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的。
(2)小亮在设计实验中选用了一套透明的实验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除了要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外,要注意控制的是什么因素?(至少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时间内进入食物盒内蟑螂的数量 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 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蟑螂 应把盒子密封只留一点孔透气就好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探究“蟑螂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唯一不同的变量是食物,所以此实验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从而得出结论的。
(2)小亮在设计实验中选用了一套透明的实验装置,其目的是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除了要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外,还要注意控制的因素是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蟑螂、应把盒子密封只留一点孔透气就好、试验后应把蟑螂消灭掉等?(至少两点)
【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6)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青蛙受精卵孵化数量 排除偶然性,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C 增加一个只放置清水的对照组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3)该兴趣小组的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定时观察并记录蛙卵的孵化情况。
(4)一粒青蛙的受精卵数量太少,偶然性较大,难以得到更精确的结果,因此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1粒来完成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5)青蛙的幼体ー蝌蚪用鰓呼吸,青蛙的生殖特点是体外受精、卵生。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故选C。
(6)生物探究实验一般都是对照试验,需要设置对照组,因此改进建议是:实验中增加对照组,如增加4号培养皿,加入等量的清水分别与1、2、3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4.某同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不同植物种子各400粒,数天后统计萌发情况,列表如下(表格中的数据为萌发的种子数):
(1)种子萌发受光照抑制的是________;不受光照与黑暗影响的是________;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的是________。
(2)请在下表中填写种子的萌发率:
(3)请计算小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平均萌发率________。
(4)你可以从该实验的有关数据中得到一些结论:________。
【答案】 (1)苋菜 小麦 烟草 (2) (3)94.9%
【分析】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完整的活的胚和供胚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绝大多数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
【详解】(1)根据记录结果,分别培养不同植物的种子400粒,可以看出苋菜种子在见光情况下发芽数为0,在不见光情况下发芽369粒,说明苋菜种子的萌发受光抑制的;烟草种子在见光情况下发芽数为382,在不见光情况下发芽数为0,说明烟草种子只有在光下能萌发;不受光照与黑暗影响的是小麦。(2)种子在光照发芽率为94.5%,在黑暗处的发芽率为95.3%,因此小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平均萌发率为:(94.5%+95.3%)÷2═94.9%。(3)根据表中的3组实验数据可知:部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部分种子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萌发,部分种子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萌发。因此从该实验的有关数据中得到一些结论:同一种植物的萌发受光照和黑暗的影响不同(或不同种植物在光照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不同)。
5.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土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条;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
【答案】 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永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有利于光合作用,便于观测。
(2)①取3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水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A、B、C;②在A瓶内放入1条小金鱼、B瓶内放入2条小金鱼、C瓶内放入3条小金鱼:③将3个瓶子用盖子和凡士林密封,并同时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且避免阳光直射;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记录并比较各组鱼存活的天数;④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B组金鱼生存时间最长,则再取2个塑料瓶,各装入2升新鲜河永和3株大小相近的健壮水草,分别标上D、E;⑤在D瓶内放入2条小田鱼、E瓶内放入小金鱼和小田鱼各1条,重复步骤③;⑥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6.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表 面 26℃ 24℃
2cm深处 24℃ 23℃
4cm深处 22℃ 22℃
6cm深处 20℃ 21℃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________。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______。
【答案】 (1)太阳光 (2)相同深度,湿泥土的温度变化小于干细砂的(其他合理结论均可) (3)沙漠中沙下的温度比表面温度低
【详解】(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阳光;
(2)相同深度,湿泥土的温度变化小于干细砂的温度变化;
(3)根据所测数据,沙子表面温度高,越向深处,温度越低,蝎子是为了降低体表的温度才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2022年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每空4分)
1.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在植物体细胞内,实现这一变化的主要结构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3.在学业考试操作考查中,某同学的实验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如图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的某一操作,该操作的作用有( )
①用吸水纸吸去过多的水,防止盖玻片漂浮
②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排出盖玻片下的气泡
③用吸水纸吸水,有利于细胞染色
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4.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①盖上盖玻片; 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滴清水;③用镊子撕下一小块洋葱表皮;④用镊子把洋葱表皮展平。正确的顺序是( )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5.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因是这样的材料( )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不易污染物镜C.易于被染色 D.能让光线透过
6.制作洋葱表皮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图中撕下的洋葱表皮已经展平在清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在载玻片上写下字母“qdb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字母形状是( )
A.dqpb B.pbdq C.bpqd D.qdbp
8.“制作人体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制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B.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
C.调节时,用左眼观察目镜内,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D.观察时,自左上方移动载玻片使位于视野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9.小宇同学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C.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D.换用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10.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内发现一个里面空白且有黑边的椭圆形的结构,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它能变形和移动,则此结构是( )
A.气泡 B.液泡 C.细胞 D.细胞核
11.科研人员在金华高姥山发现了一种形态奇特的植物一一高姥山瑞香(如图),该植物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2.2019年北京世园会展出的活化石树种——银缕梅(如图),花朵银丝缕缕,吸引了众多游客。银缕梅属于()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3.下列各种宁波土特产中,不属于果实的是( )
A. 白枇杷 B. 杨梅 C. 雷笋 D. 金柑
14.“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禾亚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3种植物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亲缘关系越近,相似特征越多
15.小金在野外观察到4株植物PQR和S,并设计如图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植物。若上述4株植物中有一株植物是桃树,则它是( )
A. P B. Q C. R D. S
阅读下面榆科植物分属检索表:
根据检索表可知,朴属植物的特征是( )
A.叶脉羽状;花杂性,两性花结实;翅果
B.叶脉基部三出;花单性同株,雌性花结实
C.叶脉基部三出;花杂性,两性花结实
D.叶脉羽状,叶基部偏斜;翅果
17.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生活在陆地上,以卵繁殖后代
B.恒温,终生用肺呼吸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D.体内受精,幼体发育摆脱了水环境
18.如表是一张常见脊椎动物的二歧分类检索表,甲、乙、丙、丁、戊表示五种动物,下表中列出的甲、乙、丙、丁、戊能与如图所示一一对应的选项是( )
选项 甲 乙 丙 丁 戊
A 老鼠 孔雀 青蛙 鲫鱼 眼镜蛇
B 大象 麻雀 甲鱼 鳄鱼 鲸鱼
C 猎豹 鸽子 扬子鳄 草鱼 青蛙
D 兔子 鸵鸟 黑鱼 娃娃鱼 甲鱼
19.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的图示。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甲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椎骨
B.乙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用肺呼吸
C.丙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内受精
D.丁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体温恒定
20.图甲、乙、丙、丁是四种常见生物,下列哪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
A.都能光合作用 B.都能生长和繁殖 C.身体都由一个细胞组成 D.都要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1.下列关于莲和松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它们都属于多细胞生物
C.莲的花和松鼠的皮肤都属于器官
D.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22.下列有关动物类群对应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匹配,不正确的是( )
类群 主要特征 动物
A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蚯蚓
B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
C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与肛 蛔虫
D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有贝売 河蚌
A.A B.B C.C D.D
23.以下与人体相关的结构和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的眼皮单双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一的结构①内
B.图二的a、b、c表示细胞分化过程,d表示细胞分裂过程
C.人体中的血液属于组织,体表的皮肤属于器官
D.人体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24.如图,对下列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主要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B.②是由大小相似,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组成的
C.③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 D.上述结构层次的排序从小到大依次为④②①③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世界抗癌日宣传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癌症是夺去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分化而来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可以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有人称癌细胞为“脱缰之马”。
(1)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而来的。
(2)癌细胞有曲个主要特点:一是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能转移并侵入其他正常组织。
2.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在灌溉用水盐度达6%的情况下,取得了最高亩产超600公斤的好成绩。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据图回答:
(1)若A表示细胞,经过a过程形成B1-B5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胞群,则a过程为______。
(2)根据各种细胞的形态可知,B2属于______组织,B1组织具有______功能。
(3)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丁______。
(4)“海水稻”能阻止多余盐份进入细胞,这是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功能。
国际半程马拉松当天,来自国内和肯尼亚等多个国家的近5000选手,共享马拉松盛会。请仔细观察图一、图二和图三,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三中的各位运动员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婴儿,再发育到成年,主要是由于图二中的[A]_____和[B]_____过程。
(2)马拉松运动员的肤色主要是由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所决定的。
(3)马拉松运动员跑步时强大的爆发力主要与图二中的[1]_____组织有关。
(4)马拉松运动员通过肺呼吸,肺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_____层次。
下列为四类植物的特征资料,表中“+”表示有,“-”表示没有。请回答:
根、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请回答:(1)上表中表示裸子植物的是 _____ 。(填字母)
(2)从四类植物构造分析排出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_____ 。(填字母)
5. 选择合适的植物特征,将其序号填入下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植物类群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特征 _________ _____ ______
A、根、茎、叶发达;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
B、茎和叶柔软矮小,没有根,不开花,用孢子进行繁殖
C、单细胞或多细胞,没有根、茎、叶
D、有根、茎和叶,但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如图是茄,辣椒、牵牛花、高粱四种植物的分类地位,请回答以下问题:
(1)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四种植物中相同特征较多的两种植物是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在“种子植物门”以下的分类中不可能找到蕨的分类归属,他的理由是蕨通过_________进行繁殖。
天台近海,每年开渔期一到,就有很多海鲜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下表是四种海鲜的信息,请根据信息完成简单的检索表。
甲处为________,②处为______________。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述了苔藓等植物大量繁殖形成的自然景观。下面是有关观察葫芦藓的实验,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采集:在校园墙角等________环境中采集葫芦藓。
(2)观察:①用肉眼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______。
②用放大镜观察其________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③葫芦藓的孢蒴(如图)中含有许多生殖细胞:________。
(3)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可以当做________________的指示植物。
9.显微镜是初中自然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你帮助明明同学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________.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________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3)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怎样调节显微镜可以提高视野亮度?________(要求写出一种方法).
(4)如图所示: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5)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
①将观察材料浸入水滴中并展平 ②盖好盖玻片 ③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水
④撕去或挑取观察材料 ⑤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⑥将观察材料进行染色.
10.小明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③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涂在水滴中,并用镊子分散碎屑;④盖上盖玻片;⑤用稀碘液染色;⑥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明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错误: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你认为哪个观察效果最好?________
(3)对①同学看到的物像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________
同学们本学期学习了显微镜相关的知识,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有 (填序号)。
(2)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选择 。(填序号,可多选)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小黑点不动,更换物镜,小黑点消失了,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上。
(4)把字形“p”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字形应是__________。
A.p B.b C.d D.q
(5)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2中甲转为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装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移动物镜转换器, 将 对准通光孔。
(6)下面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操作步骤:①盖上盖玻片 ②把牙签放在生理盐水中涂几下 ③取一根牙签在漱过口的口腔内壁轻轻刮几下 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⑤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
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②⑤①
13.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请观察图,回答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用到的实验仪器主要有解剖针、镊子、滴管、洁净的载玻片和 等。
(3)观察时应先用低倍镜,则目镜和物镜可分别使用图4中的 (填标号)。
(4)图2中滴加0.9%的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
(5)低倍镜换高倍镜时,我们应该先把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 ,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14..请你完成以下实验:
(1)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
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 ④将盖上盖玻片; ⑤染色。
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有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3)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待观察部分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5.补充完成下面的植物检索表:
1a有种子………………………………………………………………………………2 1b无种子………………………………………………………………………………3 2a ………………………………………………………被子植物 2b种子无包被…………………………………………………………………裸子植物 3a …………………………………………………………………4 3b ………………………………………………………藻类植物 4a无根…………………………………………………………………………苔藓植物 4b有根……………………………………………………………………
16.根据下表中的检索表,回答问题.
(1)此表首先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成两大类,其原因与细胞内有无 结构有关.
(2)上述检索表中是动物和植物的区分依据,从生物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植物相对于动物的结构层次缺少了 这一结构层次.
(3)蜈蚣草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它有像羽毛一样的叶、地下茎、不定根,叶片背面还有孢子囊群.你推测它属于 植物.
三、探究题(每空2分)
1.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表:(表中的增殖代数即细胞分裂的次数)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二: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的体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结果如图。
实验三:将年轻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老年人的细胞核融合;将老年人的体细胞去核后与年轻人的细胞核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结果前者不分裂,后者分裂旺盛。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一: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________(选填“减弱”或“增强”)。
实验二:一般来说,________的物种,体细胞分裂的最高次数越高。
实验三:细胞结构中的________是决定细胞衰老的重要因素。
2.小亮打开橱柜发现许多蟑螂。小亮想:蟑螂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于是他设想蟑螂可能喜欢吃如米饭、巧克力、咖啡、话梅等食物,并设计了一套透明实验装置,有利于观察蟑螂的行为。他将许多蟑螂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放进几个透明装置内(如图),然后观察相同时间内通过隧道进入食物盒的蟑螂数量,进行对比,发现蟑螂喜欢吃巧克力。小亮又想“蟑螂喜欢有香味的甜食还是咸食呢?”,于是他再次进行了探究实验。
(1)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的。
(2)小亮在设计实验中选用了一套透明的实验装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除了要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外,要注意控制的是什么因素?(至少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中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个体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醋、洗涤剂、氨水作为污染物,在培养皿中进行实验观察。
(1)在3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再分别加入上述等质量的污染物:
(2)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每个培养皿中要加100粒青蛙受精卵而不是加l粒来完成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爱生活在水池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易捕捉食物 B.容易逃避敌害
C.受精卵需在水中发育 D.体表皮肤需经常保持湿润
(6)他们的实验方案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请写出一条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培养不同植物种子各400粒,数天后统计萌发情况,列表如下(表格中的数据为萌发的种子数):
(1)种子萌发受光照抑制的是________;不受光照与黑暗影响的是________;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的是________。
(2)请在下表中填写种子的萌发率:
(3)请计算小麦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平均萌发率________。
(4)你可以从该实验的有关数据中得到一些结论:________。
5.在“制作生态瓶”的实践活动中,科学实践小组发现不同生态瓶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瓶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同。他们想:当生态瓶中的水及水草数量一定时,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怎样投放才能使生态瓶更稳定?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容积为3升的透明塑料瓶、凡土林、新鲜河水、蒸馏水、水草、大小相近的健壮小金鱼和小田鱼各若干等。老师建议:①瓶中水为容积的,每瓶中投放植物3株、鱼不超过3条;②先探究鱼的数量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再探究不同种类鱼的配比对生态瓶稳定性的影响。
(1)实验中选择的塑料瓶是透明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___________
6.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某同学模拟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并测得以下数据: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
表 面 26℃ 24℃
2cm深处 24℃ 23℃
4cm深处 22℃ 22℃
6cm深处 20℃ 21℃
(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_______。
(2)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结论:________。
(3)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