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分层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分层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16:1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分层题含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地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vq   B. C.vqS D.
2、如图所示,P是一个表面均匀镀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M、N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率的值为(  )
A. B. C. D.
3、(双选)如图所示是插头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箱的铜塞拔出得越多,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多
B.电阻箱连入时要拔出一些铜塞,以免电路短路
C.此电阻箱能得到的最大阻值为10 Ω
D.要想使电阻箱的电阻为8 Ω,应拔出的铜塞是3和5
4、一电流表由电流计G和电阻R并联而成,如图所示,在校准时发现此电流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些,采用下列措施可使读数变准确的是(  )
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5、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同学想先用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连接在电阻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多用电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项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直流10 V挡   B.直流0.5 A挡
C.直流2.5 V挡 D.欧姆挡
6、如图所示,P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阻A、B之间,然后将它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D之间,设AB、CD之间的电压是相同的,则这两种接法电阻大小关系为(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2R乙 D.R甲=4R乙
7、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每个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通过电流为I时,`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光速c B. C. D.
8、(双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2U,则(  )
A.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B.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C.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D.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9、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有以下特点:一般而言,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有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有的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的信息,判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10、如图所示,a、b两端电压恒定,电阻R1=2 kΩ,用内阻也是2 kΩ的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电压为2 V,测R2两端电压为4 V,则不接电压表时,a、b间总电压为(  )
A.6 V B.8 V C.10 V D.12 V
11、用多用电表测量阻值约为2 000 Ω的电阻,要完成下列操作
①观察指针位置,读出电阻阻值 ②将两表笔直接接触,进行调零 
③把两表笔与电阻两端接触 ④将选择开关板到欧姆挡“×100”处 
⑤将选择开关旋到交流电压最高挡
上述操作顺序正确的应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③①⑤
1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以A、B上各点相对A点的电压为纵坐标,各点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则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  )
13、(多选)纯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不是汽油,而是电能,提供电能的是锂离子电池。如图所示,锂离子电池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为正极。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电池的正极有锂离子生成,锂离子通过电解液运动到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碳材料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在这些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电池中充入的电荷量也就越多。当汽车开动时,在负极的锂离子又会通过电解液返回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则放出的电荷量也就越大。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作电池的容量。单体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极为有限,为了满足需要,常用由若干单体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时”(A·h)或“毫安时”(mA·h)是电荷量的单位
B.“千瓦时”(kW·h)是能量的单位
C.图中锂离子的移动情况表明电池处于放电状态
D.图中锂离子是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负极返回正极的
14、(双选)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的部分躯体电阻平均值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测量项目 干燥时电阻 出汗或潮湿时电阻
手与手之间 200 kΩ 5 kΩ
手与脚之间 300 kΩ 8 kΩ
脚与塑料鞋底之间 800 kΩ 10 kΩ
A.从表中可看出干燥时的电阻是潮湿时的电阻的40~80倍
B.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若对人的安全电流是22 mA以下,只有出汗或潮湿时是十分危险的
C.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若对人的安全电流是22 mA以下,上述几项都十分危险
D.从表中可看出干燥时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的电流值最大是1.1 A
15、(双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有关待测电阻Rx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Rx的真实值为99.8 Ω D.Rx的真实值为100.2 Ω
二、填空类题。
16、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17、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用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5 mm+43.5×0.01 mm=2.935 mm。
(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所以应估读到0.01 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2.60 V;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应估读到0.01 A,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0.52 A。
(3)根据R=ρ得:ρ==
代入数据得:ρ=4.2×10-5Ω·m。
三、计算类解答题。
18、夏季某日午后,某地区距地面约1 km的空中有两块乌云,相距3 km,它们因与空气摩擦带电,致使两块乌云之间的电势差能保持约为3×109 V不变.已知空气的电场击穿场强为3×106 V/m.请对以下问题进行估算.
(1)当两块乌云相距多少米时会发生电闪雷鸣?
(2)当电闪雷鸣时,若两块乌云之间通过的电荷量为500 C,可释放多少能量?
(3)这次放电现象历时约0.01 s,则其平均电流约为多大?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为U=6 V,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 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 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触头P在R上滑动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20、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 Ω。
(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
(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 000 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 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分层题含答案
人教(2019)必修第三册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地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vq   B. C.vqS D.
【答案】A 
2、如图所示,P是一个表面均匀镀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M、N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率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3、(双选)如图所示是插头式电阻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箱的铜塞拔出得越多,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越多
B.电阻箱连入时要拔出一些铜塞,以免电路短路
C.此电阻箱能得到的最大阻值为10 Ω
D.要想使电阻箱的电阻为8 Ω,应拔出的铜塞是3和5
【答案】AB
4、一电流表由电流计G和电阻R并联而成,如图所示,在校准时发现此电流表的读数总比准确值稍小些,采用下列措施可使读数变准确的是(  )
A.在R上串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B.在R上串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C.在R上并联一比R小得多的电阻
D.在R上并联一比R大得多的电阻
【答案】A
5、如图所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是好的。为了查出断导线,某同学想先用多用电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连接在电阻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多用电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项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  )
A.直流10 V挡   B.直流0.5 A挡
C.直流2.5 V挡 D.欧姆挡
【答案】A 
6、如图所示,P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阻A、B之间,然后将它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D之间,设AB、CD之间的电压是相同的,则这两种接法电阻大小关系为(  )
A.R甲=R乙 B.R甲=R乙 C.R甲=2R乙 D.R甲=4R乙
【答案】B
7、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每个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通过电流为I时,`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  )
A.光速c B. C. D.
【答案】D 
8、(双选)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在其两端加上电压U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导线均匀拉长,使它的横截面半径变为原来的,再给它两端加上电压2U,则(  )
A.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B.通过导线的电流为
C.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D.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答案】AD
9、金属材料的电阻率有以下特点:一般而言,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有的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有的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根据以上的信息,判断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连接电路用的导线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B.电炉、电阻器的电阻丝一般用合金来制作
C.电阻温度计一般用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影响的合金来制作
D.标准电阻一般用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金属材料制作
【答案】B
10、如图所示,a、b两端电压恒定,电阻R1=2 kΩ,用内阻也是2 kΩ的电压表测电阻R1两端电压为2 V,测R2两端电压为4 V,则不接电压表时,a、b间总电压为(  )
A.6 V B.8 V C.10 V D.12 V
【答案】C
11、用多用电表测量阻值约为2 000 Ω的电阻,要完成下列操作
①观察指针位置,读出电阻阻值 ②将两表笔直接接触,进行调零 
③把两表笔与电阻两端接触 ④将选择开关板到欧姆挡“×100”处 
⑤将选择开关旋到交流电压最高挡
上述操作顺序正确的应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②①⑤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③①⑤
【答案】C
12、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以A、B上各点相对A点的电压为纵坐标,各点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则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  )
【答案】A
13、(多选)纯电动汽车使用的能源不是汽油,而是电能,提供电能的是锂离子电池。如图所示,锂离子电池以碳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为正极。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电池的正极有锂离子生成,锂离子通过电解液运动到电池的负极。负极的碳材料有很多微孔,到达负极的锂离子就嵌在这些微孔中,嵌入的锂离子越多,电池中充入的电荷量也就越多。当汽车开动时,在负极的锂离子又会通过电解液返回正极,回到正极的锂离子越多,则放出的电荷量也就越大。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叫作电池的容量。单体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极为有限,为了满足需要,常用由若干单体锂离子电池构成的电池组作为电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安时”(A·h)或“毫安时”(mA·h)是电荷量的单位
B.“千瓦时”(kW·h)是能量的单位
C.图中锂离子的移动情况表明电池处于放电状态
D.图中锂离子是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负极返回正极的
【答案】ABC 
14、(双选)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下表提供了一组人的部分躯体电阻平均值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测量项目 干燥时电阻 出汗或潮湿时电阻
手与手之间 200 kΩ 5 kΩ
手与脚之间 300 kΩ 8 kΩ
脚与塑料鞋底之间 800 kΩ 10 kΩ
A.从表中可看出干燥时的电阻是潮湿时的电阻的40~80倍
B.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若对人的安全电流是22 mA以下,只有出汗或潮湿时是十分危险的
C.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若对人的安全电流是22 mA以下,上述几项都十分危险
D.从表中可看出干燥时对表中对应人体部位加220 V电压后的电流值最大是1.1 A
【答案】AB
15、(双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有关待测电阻Rx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Rx的真实值为99.8 Ω D.Rx的真实值为100.2 Ω
【答案】AC
二、填空类题。
16、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答案】A 
17、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测得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用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压和电流时读数如图乙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为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为________A。
(3)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0.810 m。利用以上测量数据,可得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为________Ω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2.5 mm+43.5×0.01 mm=2.935 mm。
(2)因电压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1 V,所以应估读到0.01 V,所以电压表的读数为:U=2.60 V;同理,电流表的每小格读数为0.02 A,应估读到0.01 A,所以电流表的读数为:I=0.52 A。
(3)根据R=ρ得:ρ==
代入数据得:ρ=4.2×10-5Ω·m。
【答案】(1)2.935 (2)2.60 0.52 (3)4.2×10-5
三、计算类解答题。
18、夏季某日午后,某地区距地面约1 km的空中有两块乌云,相距3 km,它们因与空气摩擦带电,致使两块乌云之间的电势差能保持约为3×109 V不变.已知空气的电场击穿场强为3×106 V/m.请对以下问题进行估算.
(1)当两块乌云相距多少米时会发生电闪雷鸣?
(2)当电闪雷鸣时,若两块乌云之间通过的电荷量为500 C,可释放多少能量?
(3)这次放电现象历时约0.01 s,则其平均电流约为多大?
【答案】(1)1 000 m  (2)1.5×1012 J  (3)5×104 A
【解析】(1)由E=U/d得d=U/E=3×109/(3×106) m=1 000 m.
(2)释放的能量
E能=qU=500×3×109 J=1.5×1012 J.
(3)由电流的定义得I=q/t= A=5×104 A.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两端的电压为U=6 V,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 Ω,小灯泡的电阻为10 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触头P在R上滑动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电流表0.6 A~0.72 A 电压表0~2.4 V
【解析】当P在最上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小,此时
Rmin=R1+R2+= Ω
Imax== A=0.72 A
电压表示数Umax=Imax·=0.72× V=2.4 V,
当P在最下端时,电路的电阻最大
Rmax=R1+R2+R=10 Ω
Imin== A=0.6 A
电压表示数最小Umin=0
所以电流的变化范围0.6 A~0.72 A,电压的变化范围0~2.4 V.
20、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质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 Ω。
(1)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
(2)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 000 V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 μA。求该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答案】(1)8×106 Ω·m  (2)4 cm 2 cm
【解析】由电阻定律变形可得到电阻率的计算公式;借助欧姆定律计算出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
(1)由电阻定律: R=ρ
代入数据解得:ρ=8×106 Ω·m。
(2)由欧姆定律R=和圆柱体体积公式V=πr2h以及电阻定律R=ρ可得
==
而πr2h=32π×10-6
解得:h=0.02 m=2 cm
r=0.04 m=4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