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单元整体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湘教版地理八上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单元整体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1 10: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本章内容分析
本章涉及课标“认识中国”中的“认知中国全貌”内容,教材共安排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3节课文。21cnjy.com
课标为本章设计的目标是“借助地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很大,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表现在经济活动类型上。经济地域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也有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一个地区的人们从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各种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发展经济中,每个地区都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也会存在不利的条件,因此应该扬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区经济。
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农业的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农业发展概况、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畜牧业的分布。第二节“工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一些重要基础工业部门分布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第三节“交通运输业”简要地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2、本章教学设计理念
本章重点介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门——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工业属于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为14 亿人口提供食品,为工业提供原料,因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工业发展快向高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工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属于流通部门,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1·cn·jy·com
本章课标要求是:1.借助地图和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www.21-cn-jy.com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发展都要有“因地制宜”的意识,“因地制宜”是学习经济地理时,应该形成的一个基本观,这一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未来从事社会工作有着实际的意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学生还要会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1·c·n·j·y
本章活动主题《我国主要产业之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查、讨论,探究学习方式等,了解农业与工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的主要差异。任何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业,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人地协调和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本章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
1.农业发展状况与地形、气候、水等自然资源的关系。
2.工业发展与能源,矿产资源以及与交通等的关系。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能力 :
1.运用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教育网
2.初步了解我国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与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经济基础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
4.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区域认知 :
1.运用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
1.合作探究农业产品、工业产品与生产地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的关系。
2.调查当地农业与工业以及与交通运输业之间的关系
四、学生分析
1.需求分析:经济地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分布,反过来看是不同地区人们对经济活动的选择。一个地区的人们从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都是各种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作的结果。在发展经济中,每个地区都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也会存在不利的条件,因此应该扬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地区经济。“因地制宜”是学习经济地理时,应该形成的一个基本观,这一观念的形成,对学生未来从事社会工作有着实际的意义。21教育网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第二章,了解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的大致分布和地区差异情况,第三章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分布、能源资源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地区差异和水资源的地区差异。对我国区域的资源、环境状况有了大致了解,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工业的布局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可以判断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的环境,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www-2-1-cnjy-com
五、单元教学目标
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发展特征,通过探究学习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区域产业特征的一般方法。了解一个区域的产业特征,首先要了解该产业的概念和基本属性,然后再了解该产业在该区域的发展情况,再次了解该产业在该区域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学会简要分析该产业在该区域(区域的某部位)发展的条件。2-1-c-n-j-y
(一)内容目标
1.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cnjy*com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中国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征,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来源:21cnj*y.co*m】
(二)学业目标
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他地理信息,从区域的视角认识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联系,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六、教学重点:
1.从区域的视角认识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2.举例说明农业、工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3.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联系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七、教学难点:
1.农业、工业发展处理好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交通运输业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的人地协调关系处理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课外调查等。
九、本章活动主题:《身边主要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题目标:我们的生活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每天都在与主要产业相伴。本主题活动深刻认识我国主要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各项产业的意识。21*cnjy*com
课题活动的设计:本课题活动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通过学生调查我们身边接触到的农业产品、工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牵涉到的自然条件中哪些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运用到什么样的输运方式,体会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
课题准备: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小组至少完成一项身边的产品。为了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你需要完成以下活动:调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农产品或工业产品,农业生产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农业与工业之间有哪些联系?工业产品的生产在产地有哪些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业产品到达你手上运用了哪些交通工具和用到哪些运输方式?每一种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用到哪些高技术?对于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生产地如何协调产品与自然的关系。
产品名称 产地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交通、市场、科技等)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大米
面制品
茶叶
螺蛳粉
汽车
矿泉水
喝水杯
手机
检查进度:在学习本章内容的同时,要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按时完成本课题的调查研究,需要在每一学习阶段完成一定的调查研究进度。
第一节农业上完教材P90时:1.各小组需要填写相应农产品或工业产品的产地。2.农业产品的还要分析农产品所在地自然条件。【出处:21教育名师】
第二节农业上完P100时:1.农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组分析农产品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经济的而部分条件。2.工业产品组分析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并分析工业产品生产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的部分条件。【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三节上完P109时:1.农产品组和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品组都需完成社会经济的交通运输业相关的内容。2.把每一阶段需要用到的交通运输方式写出来并说明选择的理由。3.各小组都需要思考如何协调生产时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措施。4.下一次上课前20分钟,各小组进行汇报。
搜集资料的渠道:调查、讨论、查询、合作分析和自我发现等方式。
呈现结果方式:按照表格的内容边调查边填写表格,并思考表格的内容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想出措施来。最后把调查内容填写完整。
课题收获: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交流、分析,总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与我国主要产业的联系,主要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发展主要产业的同时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为以后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奠定基础。形成因地制宜的思维意识。加强了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培养,提升人地协调素养,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
调查结果评价细目表如下:
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
优秀+5 能按照表格的要求详细说出产地,阐述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地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理由,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本组调查项目汇报时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声音洪亮,对该产品的生产发展有可持续性措施。
良好+4 能按照表格的要求说出产品产地,阐述产品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基本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理由,大体上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本组调查项目汇报时思路比较清晰,语言比较流畅、声音比较洪亮,对该产品的生产发展有比较可行的可持续性措施。
合格+3 能基本按照表格的要求说出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地,阐述产品产地发展的部分自然条件和部分社会经济条件,大致说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理由,有因地制宜的意识,对本组调查项目汇报时基本能说清楚,对该产品的生产发展有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不合格+0 不能按照表格的要求说出产品产地,不能阐述产品产地发展的部分自然条件和部分社会经济条件,说不出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理由。
十、教学流程图
教学思路:农业的概念和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畜牧业分布——农业因地制宜——科技强农——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中国工业的分布——工业分布因地制宜——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交通运输的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十一、教学过程
第一节:农业
1.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和走科技强农重要性的理解
3. 教学目标:
(1)联系身边实际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重要性。
(3)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5)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讨论、自学等
5.导学过程设计
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现代农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的端在自己的手中——习近平。在次播放短片“中国农业的丰收”第一节农业(板书)
转承 猜猜看!“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是指哪些作物?(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粱) 学生都在说 平时说到养生多吃五谷杂粮。 激发学生的兴趣,搜索脑中知道的东西
新内容导学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1.展示各农业部门的图片,设问:以上生活物品来自农业的哪些部门?(林业、渔业、农业、牧业)引出农业的概念。广义农业包括:农业(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2.图片展示作物生长的环境,请学生用语言概括说出作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阳光、水、肥沃的土壤等)农业: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师概括)二、中国农业的发展播放短片“非凡十年(2012——2022)”感悟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好的解答谁来养活中国14亿人口。 看图片,木制饭勺,不太容易说出林业,其余都基本上可以说出农业部门学生不易说出肥沃的土壤很有感悟,中国农业取得的成绩 给与适当的提示把生长要素用图片提示看视频前提出注意中国农业前后的对比 学习身边的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提升概括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培养爱国情感
新内容导学 三、主要农作物的分布1.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在北方和南方的差异经济作物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经济作物的不同类型。2.畜牧业:农耕区畜牧业和牧区畜牧业。举例说明。3. 小组讨论:利用课本资料结合我国地形、气温、干湿状况、土地利用分布等图,找出小麦、水稻、棉花、油料、糖料、畜牧业的分布地区并解释原因。(每组拍一个同学上黑板在空白图上圈出该组讨论的作物大致分布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评价细目表1附后)归纳总结:影响农业 生产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地形、气温、降水、土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展示不同环境的图片,说出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并说出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势陡峭,水土容易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宜林则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降水较少,牧草茂盛,适宜 发展畜牧业——宜牧则牧 ( http: / / www.21cnjy.com / )河湖、沿海:降水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宜渔则渔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耕作——宜粮则粮归纳概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 )转承:中国农业发展现状播放央视小视频“走进县城看发展”。四、走科技强国之路1.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科技水平有哪些?(杂交水稻、机械化等)播放视频:专家们的育种、农民在家用手机知道田间地头的水、气温,虫等情况。合作探究:在我国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提高?(有学生每说出一项合理措施+2分)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展农业。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3.科学技术投入不断增加。4.国家政策支持。 全班分为6个小组学生认知思考讨论了解我国现在农业发展状况学生讨论,有难度 提示学生看地形、气温、干湿状况、土地利用分布图提示宜发展什么则是什么?如:宜农则农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说明农业的不同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类型,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锻炼学习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加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区域认识素养激发爱国热情,培养有理想的青年考查对社会的观察和综合思维
课堂总结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在习主席的领导下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让我们的中国梦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附:找出小麦、水稻、棉花、油料、糖料、畜牧业的分布地区并解释原因课堂活动评价表1
优秀+3 良好+2 合格+1
能思路清晰详细说出农作物分布地区和分布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三个要素),声音洪亮、清晰。并能上黑板在中国空白图上大致圈出分布地区 能思路清晰说出农作物分布地区和分布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个要素),声音洪亮、清晰。并能上黑板在中国空白图上大致圈出分布地区 能基本说出农作物分布地区和分布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一个要素)
6.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
7、作业设计
1. 根据主题活动要求,设计一个表格,把需要研究、调查的要素列表,清晰明了。
2.农业组的四个小组着手调查自然资源条件,工业组的四个小组先做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8、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查来源地,在当地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合发展,有哪些社会经济条件?在社会经济条件中运用到哪些交通运输方式,为何选择?很好的进行树立因地制宜意识和综合思维训练。有效进行区域认知的和人地协调观的提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国家的热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