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故乡》第1课时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故乡》第1课时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7:4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5《故乡》
(第1课时)
活动任务
文中的“我”因处理家事与母亲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他经历了什么呢?请你快速浏览全文,
找到故事的线索,梳理故事的情节。
故乡



开端
(1~5)
发展、高潮
(6~77)
结局
(78~88)
故乡
故乡
请你思考
“我”悲哀的情感主要受到
和 两方面的
影响。
故乡之人


故乡之景

鲁迅创作小说的初衷
“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极具变化的人物:闰土、杨二嫂
活动任务
假如学校在“读书节”过后组织同学们拍摄一个鲁迅笔下的人物专题微电影,其中
短视频剧本大纲编写要点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充盈细节(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选择了《故乡》里的典型人物片段进行拍摄,需要演绎不同时期的闰土形象,你该如何编写剧本大纲,拍摄出符合原著的闰土形象呢?
《不同时期的闰土》剧本大纲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少年闰土:与我愉快交谈,分别后赠送礼物依然想念。
成年闰土:与我交谈很少,对我毕恭毕敬,变得生分了。
充盈细节 (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少年闰土:纯真善良,勇敢机敏;
中年闰土:麻木迟钝,因循守旧。
《不同时期的闰土》剧本大纲 拍摄目的
搭建故事框架 少年闰土:与我愉快交谈,分别后仍然想念。
成年闰土:与我简单交谈,话语很少。
充盈细节 (某个角度)
明确人物性格 少年闰土:天真活泼,是我的好朋友;
中年闰土:老实厚道,但与我已经充满隔膜。
学生甲
学生乙
少年闰土的外貌、行动:尽显朝气,惹人喜爱。
成年闰土的外貌、行动:尽显老态,木讷迟钝。
少年闰土的语言:口齿伶俐,滔滔不绝。
成年闰土的语言: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比闰土的变化。
对比闰土的变化。
阅读带有省略号的语言
活动任务:研读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的语言 具体语言 省略内容或作用 “我”的感受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18段)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28段)
“……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23段)
省略的是所捕鸟雀的种类
开阔了眼界,对冬日有了无限的期待。
所看鱼儿的种类
对闰土佩服不已
表示闰土的话被“我”打断
被深深吸引,强烈的好奇心
研读少年闰土
在以上部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闰土形象呢?请用语言准确概括。
少年闰土:
生活丰富、有趣、令人神往,有无穷无尽的新鲜事;
活泼淳朴、热爱生活;
与迅哥儿关系密切,无话不谈。
1
2
3
研读成年闰土
成年闰土的语言 具体语言 省略内容或作用 “我”的感受
“老爷!……”(60段)
“……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71段)
静默或思考
等级观念极强
成年闰土生活的
窘迫
距离感,无话可说
请你在文中任选3处成年闰土的语言,尝试朗读,体会朗读时应如何处理最贴近成年闰土的形象?
研读成年闰土
在以上部分,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成年闰土形象呢?请用语言准确概括。
成年闰土:
迟钝麻木,内心苦痛,毕恭毕敬,缺少活力;
与迅哥儿有了很深的隔膜。
1
2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61段)
在分析闰土和迅哥儿的对话里你发现省略号的作用了吗?请你思考。
省略号的作用:
表示引文、列举、重复词语等的省略;
表示话语被打断;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表示静默或思考。
1
2
3
活动任务:对比闰土形象
闰土 少年 成年
外貌
语言
行动
性格
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小银圈,红活圆实的手(小英雄)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木偶人)
滔滔不绝地说新鲜事(口齿伶俐)
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麻木迟钝)
怕羞——和我说话,亲切热情——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带给我一包贝壳和鸟毛
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浑身瑟缩着,手提着一个纸包——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谈话过程只是摇头、沉默、默默地吸烟——拣了好几件东西
天真活泼、纯真善良、勇敢机灵
因循守旧、淳朴善良、麻木、迟饨
活动任务:研读闰土
迅哥儿与闰土之间已经有了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个可爱的少年是如何沦为成一个麻木不仁的木偶人?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71段)
原文有答案吗?
写作背景
1919年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接母亲到北京居住,目睹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困生活,十分悲痛,一年后,便以这次回乡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活动任务:研读闰土
“一副香炉和烛台”(75、87段)
闰土的变化在那句“老爷”中体现出来了,还能在哪个细节中读出来呢?
鲁迅赞同这样的做法吗?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处读出鲁迅的态度呢?
宏儿和水生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86段)
闰土
——木偶人
把希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求和祷告上,空怀希望却不去追求。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探究主旨
小说中的人物:“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典型人物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麻木,被封建礼教观念毒害之深的农民群体的生存状态。
闰土的变化
畸形社会的最底层,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者。
为谁而呐喊?
探究主旨
鲁迅写作始终关注“农民”群体,与他们交往时,
作为文化主将的鲁迅
鲁迅写作“为人生”,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人生。
鲁迅一方面感受到他们的纯朴、善良与热情,一方面对他们的生存状况,尤其是痛苦与不幸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
目睹了黑暗社会中苟活的人们,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扭曲了他们的身体,更严重地腐蚀了他们原本纯洁的心灵。
课后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
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A.写出了闰土天生木讷,说话断断续续。
B.写出了闰土面对生活的艰难,不知从何说起。
C.写出了闰土胆小怕事,说话犹犹豫豫。
D.写出了闰土不愿将自己的悲惨处境讲给外人听。
2.闰土见到二十余年前的童年好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可为什么脸上又
现出“凄凉”的神情?
3.闰土在迅哥儿那挑选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请你根据对闰土的了解,对此时
闰土的心理和行动等进行补写,更加细致地刻画闰土的形象。字数不少于200字。
再 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