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戊戌变法(三年中考真题汇编)
1.(2022·山东聊城·中考真题)“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他在一次集会上发表了激昂的演说:“吾四万万之人,吾万千之士大夫,将何依何归何去何从乎?故今日当如大败之余,人自为成。救亡之法无他,只有发愤而己。”这说明康有为主张(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材料判断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1898年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宣布变法,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排除C项;民主科学出现在新文化运动中,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2·湖北襄阳·中考真题)“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西安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事件是戊戌变法。甲午战后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民族觉醒。C项正确;AB项都是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前,排除;西安事变发生在甲午战争后,不符题意,排除。故选C项。
4.(2022·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这是一位外国人对近代中国某次运动的评价,他想要表达的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无可挑剔 B.洋务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戊戌变法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动员
【答案】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只是局限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活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评价戊戌变法方式,排除A项;材料评价的是戊戌变法,不是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排除B和D项。故选C项。
5.(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A.弘扬了民主科学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实现了自强求富 D.促进了思想启蒙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旨在说明戊戌变法促进思想启蒙,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但没实现国家富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6.(2022·海南·中考真题)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再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国内的知识分子开始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努力,进行了戊戌变法。严复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一时成为仁人志士的救国宣言,表明此举意在号召救亡图存,C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推动教育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物竞天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2·福建·中考真题)《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可知,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使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思想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说法有些片面,这时翻译的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不仅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文化,更使得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思想发生变化,排除A项;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材料给到的信息是“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没有说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2·湖北黄冈·中考真题)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再结合这一时期因为《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群情激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宣传正好激发了民主救亡图存的意识,B项正确;明末清初就已经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排除A项;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传统思想不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为落实“双减"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某班成立了历史兴趣小组。在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 B.都主张暴力革命
C.都主张民主共和 D.都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二者都是学习西方,A项正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不属于革命,排除B项;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参与百日维新运动……组织保皇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人物主张改良变法,参与维新变法,说明该人物是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维新派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B项正确;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而题干体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C项;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题)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一批读书人逐渐认识到,唯有实行变法才能救亡图存。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百日维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材料可知,1898年6月,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推动下,宣布实行变法,历时仅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D项正确;19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清政府开展了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是1851年至186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021·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严复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到中国,认为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对于激发民众的救国意识,宣传变法主张发挥了巨大作用,A项正确;B项错在“共识”,排除;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排除;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科学,且戊戌变法时期的西方科学思想并未成为主流,D项排除。故选A。
2.(2021年广西贺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下图为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这些报刊
A.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D.为变法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故C符合题意;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A;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主要宣传民主共和进步思想,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故选C。
3.(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抨击了封建道德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学堂、报刊、学会,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故C符合题意;维新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洋务运动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商鞅变法
【答案】B
【详解】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开始,故选B;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1911年辛亥革命,排除C;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排除D。
5.(2021·广西中考真题)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人们认识到仅仅依靠军事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此时,一群举人冲破长期沉闷局面,掀起一场救亡图存运动,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联合各地举人发起公车上书,并于1898年掀起了一场戊戌变法运动,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从而迈出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步,B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不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A排除;辛亥革命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这应当属于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步,C排除;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之后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并非政治近代化表现,D排除。故选B。
6.(2021·北京中考真题)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 他们介绍西方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D.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答案】C
【详解】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维新派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排除B;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不符合“从19世纪60年代起”,排除D。
7.(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B正确;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排除A;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排除C;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排除D。故选B。
8.(2021·江苏中考真题)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故选项AC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9.(2021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历史试题)1898年,“戊戌六君子”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其中,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
A.刘光第 B.杨深秀 C.康广仁 D.谭嗣同
【答案】D
【详解】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谭嗣同,在被捕入狱后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行刑时,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戊戌六君子”,但与题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内容无关,排除。故选择D。
10.(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历史试题)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A.实业救国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爱国主义思想
【答案】D
【详解】
林则徐的名句体现出对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谭嗣同的名句体现出台湾被割让的爱国思想,秋瑾的名句体现出救国的思想。三句诗体现出共同思想是爱国主义,故D符合题意;实业救国是通过兴办实业进行救国,排除A;君主立宪是维新派思想主张,排除B;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倡导的思想,排除C。故选D。
11.(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A.挽救了民族危亡 B.完成了反帝任务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思想解放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
12.(2021·江苏中考真题)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
谭嗣同殉难图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展示的是谭嗣同殉难图,结合所学知识,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但是变法被慈禧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下去,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D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太平天国是1851-1864年洪秀全等人发动的农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B排除;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清朝洋务派官员发起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C排除。故选D。
13.(2021·浙江中考真题)某人在《三十自述》中说:“明年乙未和议成。…南海先生联公车三千人,上书请变法,余亦从其后奔走焉。”这里所说的“乙未和议”是指
A.中英和议签订《南京条约》 B.中国与列强和议签订《辛丑条约》
C.中日和议签订《马关条约》 D.中国与英法和议签订《北京条约》
【答案】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C正确;A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B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 条约,排除;D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C。
14.(2021·四川中考真题)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由此可知,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属于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故D正确;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属于二手史料,故ABC错误。
15.(2021·四川中考真题)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
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
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
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
D.图4 《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在戊戌变法中牺牲,戊戌变法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符合题意;图1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从军事工业逐渐发展到民用工业,A排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C排除;《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反对礼教、礼法,D排除。故选择B。
二、填空题
16.(2021·甘肃中考真题)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公车上书;
【详解】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点睛】
三、综合题
17.(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历史试题)著名学者张维为认为,为什么西方老是读不懂中国,从根本上讲,是意识形态的偏见和欧洲中心论的视角,使西方无法理解一个在数千年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国家。以下材料均摘编自其文章《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民族国家”,在方政治话语中几乎就等同于“现代国家”。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民族国家”亦随之兴起。欧洲最早形成的“民族国家”可以说是法国。在亚洲,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也形成了“民族国家”,加入欧洲列强,并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击败了作为传统国家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并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局限。
材料二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耻辱……中国面临的不是强与弱,而是更严峻的存与亡的问题了。朝野上下发出了“保国保种”的呼声。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又进一步道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梁启超于1902年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民族融为一家,形成了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后来孙中山等革命派也接受了梁启超关于“中华民族”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材料三 中国既是古老文明,也建成了现代国家,两者的长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以我用的是“文明型国家”。“文明型国家具有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不会跟看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会沿着自已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受和发展。这种“文明型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在很多方面过去与别人不一样,现在也与众不同,今后也还是自成体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哪一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列举两例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
【答案】(1)原因:战争对法国民族意识的激发;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民族语言的形成。局限: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导致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3)局面:百家争鸣。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解】
(1)原因:根据“18~19世纪期间,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在欧洲兴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法国最早形成“民族国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战争对法国民族意识的激发;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民族语言的形成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治维新的局限主要是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导致日本后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2)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以后,所以时代背景主要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主要是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与众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18.(2021·四川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有为大事记
1858年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
1879年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
1882年 到北京参加乡试来中,南归途经上海,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
1884~1885年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
1888年 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因受阻未上达
1891年 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5年 甲午战争失败,发动公车上书;8月组织强学会、创办《万国公报》
1896年 续成《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思想
1897年 德国强占股州湾,第五次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1898年 第六次上书光绪帝,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 速往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后 担任孔教会会长。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1917年 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为推动变法而进行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中的分隔线提示,概括康有为的三段人生经历。并据此谈谈你对个人发展与时代变化关系的认识。
【答案】(1)家庭出身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影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入侵的影响。
(2)精心研读西学;编著变法的书籍;组织学会等组织;创办报刊等。
(3)人生经历:第一段:熟读经书、研究西学;第二段:宣传组织变法;第三段:复辟帝制。
认识: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人的思想变化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详解】
(1)依据材料一“ 出生于广东南海官僚地主家庭,自动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可得出康有为思想受到家庭出身和儒家思想影响;依据材料“ 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可得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 中法战争期间,酝酿变法思想”可得出受到列强入侵的影响。
(2)依据材料“大购西书,精心研读,大讲西学”可得出精心研读西学;依据材料“著《新学伪经考》,宣传变法思想”可得出著书立说;依据材料“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可得出组织学会等组织;依据材料“创办《万国公报》”可得出创办报刊等。
(3)人生经历:依据第一部分材料信息从早年熟读经书、研究西学归纳;第二部分依据材料信息从宣传组织变法回答;依据材料“和张助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可得出复辟帝制;认识: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人生的发展与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以及人的思想变化会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等分析回答。
1.(2020年四川广安)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A.“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中共中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发生在北京,A符合题意;1911年发生武昌起义,因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一次革命叫辛亥革命,B排除;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发生在了武昌战役等,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C排除;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D排除。故选择A。
2.(2020年四川乐山)史论结合是历史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洋务运动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B 戊戌变法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C 新文化运动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五四运动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故B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故A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故D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不正确,排除。故选B。
3.(2020年四川凉山)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
B.宣统帝退位
C.戊戌变法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解析】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为戊戌变法,故选择C项;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开始,排除A项;宣统帝于1912年退位,排除B项;北平在1949年和平解放,排除D项。故选C。
4.(2020年四川内江)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其创办者是
A.谭嗣同
B.严复
C.梁启超
D.康有为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895年,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其中,严复在北方创办最有影响的报纸《国闻报》,故B符合题意;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故C不符合题意;康有为主持强学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年四川甘孜)他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他是
A.邓世昌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出自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所以B项符合题意;邓世昌是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就义的民族英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6.(2020年福建)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这表明
A.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B.三民主义思潮兴起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D.文学革命应运而生
【答案】A
【解析】
考查点:戊戌变法。解题思路:根据“1895—1898年,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在15个省和国外设有分销处67所,销量过万。”可知,梁启超主持的维新派刊物《时务报》在当时受到了极大关注,也使得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8月9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主要宣传维新思想。A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主要兴起于20世纪初,与题不符,B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不符,C错误;文学革命应运而生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3.(2020年宜宾)1895﹣1898年,中国民间新增报刊约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报刊(见如表),主要传播的思想主张是
主笔(创办人) 报刊名称
梁启超 《时务报》
严复 《国闻报》
康有为 《强学报》
自强、求富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D.变法图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表格所给数据可知,梁启超、严复、康有为等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创办报纸宣传的是变法图强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故D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故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是孙中山,故排除B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代表人物是陈独秀等人,故排除C项。故选D。
7.(2020年山东潍坊)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答案】B
【解析】
考查点:维新变法。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衰弱的根源在于君权集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主张在中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因此他认为要改变中国落后面貌,需要解决问题的根源,倡导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兴民权。B正确;振兴洋务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与题不符,A错误;批判孔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梁启超本人主张利用儒学的外衣进行改革,C错误;维护共和是要彻底推翻帝制,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B。
8.(2020年广东深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谭嗣同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故B正确;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故排除A项;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故排除C项;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故排除D项。故选B。
9.(2020年内蒙古包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为此,他们进行的实践活动
A.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有利于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三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和社会的进步,B正确;张謇的“实业救国”与“加速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符,排除A;康有为、孙中山、张謇三人的实践活动都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符,排除C;孙中山的实践活动“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排除D。故选B。
10.(2020年黑龙江大庆节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未屈服,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回顾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这个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李鸿章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①”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历近代史上第1次近代化探索。
该图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②,以他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议进行变法历史上将这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新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③,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④运动的号角。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毛泽东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⑤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②康有为;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以他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议进行变法历史上将这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故②康有为;
11.(2020年黔南州节选)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维地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二和图四分别反映的是什么运动?
【答案】(1)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图二信息“谭嗣同殉难”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戊戌变法。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依据材料一的图四信息“《新青年》杂志”可知图四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12.(2020年山东滨州节选)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材料一 下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中国的失败”指中国在哪次战争中的失败?康梁等人是从哪一层面着手探索“救国之道”的?“公车上书”之后,他们“探索新的数国之道”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制度;(或政治)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可知,这就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可知,他们在制度方面学习西方,进行了戊戌变法,也就是百日维新。
13.(2020年四川南充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答案】(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
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失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如康有为、梁启超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因此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中实践的。
14.(2020年浙江杭州)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倘若没有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导航技术,即使是最强烈的动机也无法使欧洲航海者完成他们的探险,远洋航行时,……(他们)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和阿拉伯的技术要素。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最强烈的动机”指的是什么?在导航技术方面,欧洲航海者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的哪一技术?
(2)材料二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中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答案】 (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1) 14、15世纪,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的扩大,欧洲人渴望开拓新的贸易市场,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寻求黄金和财富,因此,欧洲人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指南针的使用,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2)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目的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维护清朝统治;从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都使中国走向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本国封建势力, 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答案为:(1)希望从东方直接获得金银和香料等商品(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罗盘”导航技术(指南针)。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目的:救亡图存(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影响:都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新航路的开辟、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史实。
15.(2020年四川德阳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语,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訢、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打倒了清朝,这是革命唯一的成绩。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法运动……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
【答案】(2)表现: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解析】(2)依据材料“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经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此戊戌变法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6.(2020年辽宁丹东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但由于变法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告终。
(2)材料二中提到的“变法”名称是什么?
【答案】(2)戊戌变法。
【解析】(2)根据“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戊戌变法。
17.(2020年黑龙江龙东节选)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3)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义和团运动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
【答案】
(3)错误:义和团运动;改正:公车上书。
【解析】
(3)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序幕,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了爱国救亡政治运动。所以本题说法错误,应该把义和团运动改正为公车上书。
18.(2020年内蒙古通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典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答案】
(2)君主立宪;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解析】
(2)根据材料“……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开国会、行宪法。即君主立宪。根据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