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8 08:45:4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原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注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一。
左迁:贬官。
蓝关:即蓝天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朝奏:早晨上奏。 
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三、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韩愈的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四、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819)年正月,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赴潮州途中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五、诗意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六、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 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七、诗歌主旨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抒发了作者因直书“除弊事”,忠而获罪和非罪而远谪的经历,表达了内心的抑郁、愤慨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
八、问题探究
(1)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透露出作者忠而遭贬的愤怨,也含蓄地表现了他刚直不阿、坚持真理的倔强性格。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答: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3)请分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这两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念家人,亦伤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4)诗歌中“横”与“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答:
“横”状广度,“拥”状高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贬谪途中大雪阴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表达了作者凄楚的激愤之情。
九.学以致用
1.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表现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之情的句子是:□□□□□□□,□□□□□□□。
2.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的句子是:□□□□□□□,□□□□□□□。
3.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的句子是:□□□□□□□?□□□□□□□。
4. 景阔情悲,蕴涵深广,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5.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的句子是:□□□□□□□,□□□□□□□!
1.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表现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之情的句子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2.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的句子是: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3.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4. 景阔情悲,蕴涵深广,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5.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的句子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4.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 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解析】 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本题作答要抓住颔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5.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 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
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 体味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古典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了作者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原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注释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一。
左迁:贬官。
蓝关:即蓝天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
朝奏:早晨上奏。 
九重天:皇帝的宫殿,这里指皇帝。
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奉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拥:阻塞。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应有意:应该有所打算。
瘴江边:指岭南。潮州在岭南,古时说岭南多瘴气。
三、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韩愈的诗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奇特雄伟、光怪陆离。韩愈写诗的方法,是“以文为诗”。
四、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819)年正月,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大内”,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结果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后经他人说情,才改为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赴潮州途中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韩愈给送行的侄孙韩湘写下这首七言律诗。
五、诗意
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
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呢。
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
知道你远道赶来送我是有深厚的情意,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
六、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论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谴亦无怨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 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结。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七、诗歌主旨
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抒发了作者因直书“除弊事”,忠而获罪和非罪而远谪的经历,表达了内心的抑郁、愤慨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
八、问题探究
(1)开头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蕴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答:
(3)请分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4)诗歌中“横”与“拥”字用得较有意境,说说这样用的好处。
答:
(5)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九.学以致用
1.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表现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之情的句子是:□□□□□□□,□□□□□□□。
2.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的句子是:□□□□□□□,□□□□□□□。
3.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的句子是:□□□□□□□?□□□□□□□。
4. 景阔情悲,蕴涵深广,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5. 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4.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答:
5.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