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课外古诗词曲】咸阳城东楼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课外古诗词曲】咸阳城东楼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18:51: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咸阳城东楼
一、原文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注释
《咸阳城东楼》:选自《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溪:指咸阳城南的磻溪。
阁:指咸阳城西的慈福寺。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忙的往事。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三、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咸阳城东楼》。
四、写作背景
《咸阳城东楼》一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五、诗意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sà)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行人莫问当年秦汉灭亡的往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六、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东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七、诗歌主旨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八、问题探究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
含义:愁,思乡,怀古。作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预示着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强调过去的秦汉宫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5)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答: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九.学以致用
记忆型默写:
(1)一上高城万里愁, 。(《咸阳城东楼》)
(2)溪云初起日沉阁, 。(《咸阳城东楼》)
(3) ,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4) ,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东楼》)
【答案】1、蒹葭杨柳似汀洲2、山雨欲来风满楼3、鸟下绿芜秦苑夕4、行人莫问当年事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蒹葭”“汀”“驿”“芜”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 时移事迁,历史痕迹难以分辨,别去追寻前朝往事的诗句是:
, 。
2、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 。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汉宫苑的荒芜,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 。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答案】
1、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2、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3、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4、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蒹葭”“汀”“驿”“芜”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阅读《咸阳城东楼》这首诗,回答问题。
1.根据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2.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或:视听结合 );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茵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咸阳城东楼
一、原文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注释
《咸阳城东楼》:选自《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溪:指咸阳城南的磻溪。
阁:指咸阳城西的慈福寺。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忙的往事。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自东边而来。
三、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咸阳城东楼》。
四、写作背景
《咸阳城东楼》一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五、诗意
登上百尺高楼,引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家乡沙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楼阁后面。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sà)飒。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挂着黄叶的汉宫中鸣叫着。
行人莫问当年秦汉灭亡的往事 ,都城依旧,只见渭水不停东流。
六、赏析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首联扣题,抒情写景。“蒹葭”,暗用《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东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还是不要索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而已。“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七、诗歌主旨
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八、问题探究
(1)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答:
含义:愁,思乡,怀古。作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用首句引出下文情感的抒发)。
(2)“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答: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预示着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强调过去的秦汉宫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5)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
答:
本诗开篇愁字笼盖全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9、学以致用
记忆型默写:
(1)一上高城万里愁, 。(《咸阳城东楼》)
(2)溪云初起日沉阁, 。(《咸阳城东楼》)
(3) ,蝉鸣黄叶汉宫秋。(《咸阳城东楼》)
(4) ,故国东来渭水流。(《咸阳城东楼》)
理解型默写:
1、 时移事迁,历史痕迹难以分辨,别去追寻前朝往事的诗句是:
, 。
2、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常用于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句子是:
, 。
3、许浑《咸阳城东楼》中描写秦汉宫苑的荒芜,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
, 。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用一个“愁”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阅读《咸阳城东楼》这首诗,回答问题。
1.根据诗歌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
2.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表达效果。
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