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新湘教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目 录
CONTENT
01
自然环境的组成
02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03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04
知 识 拓 展
图5—1 树袋熊
图5—2 澳大利亚地形分布
树袋熊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1.为什么树袋熊集中分布地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为什么人类分散居住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的影响更大?
树袋熊集中分布地气候温暖润湿,地形平坦,水源较充足,自然环境好,成为人类宜居之地。人类分散居住按树林中,修建道路等使树袋熊栖息地碎片化,扩大对树袋熊的影响范围,破坏树袋熊的睡眠环境和生存取食环境。
图5—1 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2.人类改变了树袋熊生存环境中的哪些因素,进而破坏了树袋熊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改变了植被的这一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和定居,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会改变地表植被的分布状况用于建筑和生产)。
破坏植被,导致食物来源减少,栖息地范围缩小,进一步导致气候、水文等要素变化,破坏树袋熊生存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四大圈层
岩石圈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五大要素
说出四大圈层与五大要素的对应关系
大气圈——气候
水圈——水文
生物圈——生物(植被)
岩石圈——地形(貌)、土壤
气候与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两大主导要素,植被与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水循环
大气
大气
陆地
海洋
水汽
输送
径流
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蒸发
生物循环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岩石圈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各大循环,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表现:
1、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对比,小到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系统。
图5—3 大尺度范围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图5—4 小尺度范围
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讲练结合
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近年来, 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 据研究, 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 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A. 整体性 B. 地域差异性
C. 独特性 D. 表现复杂性
A
解析: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影响珊瑚的生存环境,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讲练结合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 135 米, 库区水流明显放缓, 水面漂浮物增加, 有泥沙淤积现象, 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 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 这是水污染的前兆; 同时, 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 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据
此回答 1~ 2题。
1. 材料显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变化性 D. 整体性
2.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D
C
解析 :
1.D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C,水位的抬升(水文)引起了其它要素的变化。
西北内陆地区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气候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发育差
肥力低
风积风
蚀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沙漠地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①沙漠气候,气候极端干旱;
②该地的气候特征导致该地河湖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咸水湖;
③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植物难以生长,植被稀少,以至于该地多荒漠景观;
④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地表缺乏植被,导致土壤贫瘠、富含盐类物质。
⑤雅丹地貌或沙丘广布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度放牧
开垦坡地
砍伐森林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
动物:
河流:
地下水:
土壤:
减少
流量变化加大,易发生洪涝
水量减少
侵蚀退化
想一想:某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将如何变化?
黄河中游植被破坏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抬升河床(地上河)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洪涝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具有组成要素不具备的统一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整体性效应。例如,形成土壤、生产有机物、大陆与大洋结合后形成东亚季风。
自然地理系统若结构完备,功能协调,则稳定性好,整体性强。若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则稳定性差,整体性弱,如生态脆弱区(水土流失、石漠化、沙漠化区)
红漠化
石漠化
2、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大气
CO2、光热
土壤岩石水圈
水分
无机盐
植物
叶绿素
有机物
提供
提供
提供
自然环境功能的强弱差异明显
光照
(有机物)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光合作用实例
自然环境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的差异明显。
西北地区
江淮地区
水文
地貌
气候
土壤
生物
气候湿热
河网密布
植被茂密
土壤肥沃
冲积平原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气候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发育差
肥力低
风积
风蚀地貌
稳定性好
功能不协调
阿根廷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世界上蜂蜜生产和出口大国,阿根廷蜜源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车轴草、柑橘、桉树、紫苜蓿、向日葵等,采蜜期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蜂蜜的产量、质量是当地地理环境整体效应的反映。
阿根廷可划分三个蜜源区,由于每个蜜源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形成不同特征的自然地理系统结构,拥有了不同的产蜜功能。
东部平原区 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蜂业,是阿根廷主要的产蜜区。蜜源植物以三叶草和柑橘为主,生产的蜂蜜呈浅琥珀色,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不利因素是水灾较多、冬季潮湿、夏季多雨,蜂群有时发生病害。
北部亚热带区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蜜源植物种类多,蜂群发育较快,生产的蜂蜜种类较多。
南部草原区 气候条件复杂,蜜源植物混杂,蜂蜜产量较少。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三)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这便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1、试简述南美洲巴塔哥尼亚荒漠演化过程:板块运动、地形演变、气候变迁、自然地理系统演替。
演化主导因素:板块挤压、地壳上升导致
地形变化
2、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演替
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
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流水侵蚀
进一步侵蚀
主导因素:外力侵蚀
导致地形演变。
观察“湿润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描述各阶段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湖泊向陆地演变的过程。
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演替
主导因素:水体富营养化(淤泥沉底)导致湖泊消亡、演化成陆地
讲练结合
材料一 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其神秘的色彩吸引了许多富有探险精神的驴友。
材料二 图1为驴友手绘雅鲁藏布大峡谷简图,图2为南迦巴瓦峰南北坡的垂直带谱图,图3为青藏高原隆起带来的环境变化图。
(1)驴友们发现在峡谷两侧有古海洋生物化石。试分析古海洋生物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原因。
古海洋生物化石先形成于沉积岩中,后受到地壳抬升作用。
讲练结合
(2)南迦巴瓦峰垂直带谱中,甲地的植被为__________,南北坡垂直带谱的差异,说明了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地的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
(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简述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
(2)常绿阔叶林 纬度 海拔
(3)地壳隆起,地势抬高;气候变冷、干燥;多冰川、冻土;植被为高寒草甸草原;以耐寒的食草动物为主。
(107页)
图5—6 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
就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地应属于热带雨林景观。而由于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该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较少。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该岛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仅1500-1700毫米。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由于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不适宜雨林生长,所以雨林景观分布有限。
2.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由于印度拍岸浪的袭击,风大浪急,不利于港口建设。
3.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因素是什么?
地形、大气环流。
加里曼丹岛地处欧亚板块南部, 地质稳定, 几乎无活火山。 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 该岛土壤贫瘠, 树木不能每年结果。 末次冰期, 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从别处迁徙至此。 随后气候转暖, 大陆冰盖融化, 入海径流增加, 大陆桥逐渐消失。 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1) 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普遍快、繁茂,高大稠密。
(2) 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 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仅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变化。
某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例如黄土高原,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当地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旱涝频发,风沙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恶化;土壤贫瘠,农业减产。
黄河下游地区河床抬升,泄洪不畅,易发涝灾;河流附近地下水位抬升,盐渍化严重。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相互影响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单项资源及其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因素构成整体系统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
合的考虑和对策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案例:黄土高原的变迁
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
水土流失
生态恶化
植被破坏
土壤贫瘠
沟壑纵横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例如,生产铜,要消耗煤炭,产生废渣。开采矿石,使得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讲练结合
1. 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 CO 2 , 但大气中的 CO2 浓度仍基本稳定, 原因是 ( )
A. 大气本身具有减缓 CO 2 增加的功能
B.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 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2.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结合上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 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 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 CO 2 愈来愈少
C. 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 同时也放出氮气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解析:第1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的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2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把自 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有机物,同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答案 1.C 2.A
(108页)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 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湿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排干湿地中水分,土壤变干;在土地上进行耕种、修筑房屋、道路等,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2)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环境,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 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湿地遭破坏已影响到整个自然环境变化,部分被破坏的湿度环境恢复没有改变整体环境的恢复。
图5—7 美洲鹤
图5—8 美洲鹤地理分布
(108页)
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 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湿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人工训练环境难以模拟和还原真实的野外环境,与野外环境实际生差异很大。
图5—7 美洲鹤
图5—8 美洲鹤地理分布
课堂小结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地理位置 D.下垫面状况
经典例题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
完成下面小题。
2.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
活动的影响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河流
经典例题
案例探究
库布齐的前世今生
材料一:《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气候干冷加之人类过度索取,特别是明清时,这里战乱不断,无约束的开荒,粗放式的放牧和破坏性的挖掘活动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而现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是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干旱风大,降水较少,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四季温差较大,全年8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数为25~35天,年平均气温6℃~7.5℃,年降水量150~400mm。
试指出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
思考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地面多疏
松沙质沉积物、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库布齐土地退化原因
降水变率大
缺水、河流欠发育
干旱
晴天多
大风日数多
风化和风蚀强
植被覆盖率低
土壤发育差
多沙地
人为因素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土地退化
材料一:《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然而,气候干冷加之人类过度索取,特别是明清时,这里战乱不断,无约束的开荒,粗放式的放牧和破坏性的挖掘活动让脆弱的生态雪上加霜。而现今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是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干旱风大,降水较少,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四季温差较大,全年8级及以上的大风天数为25~35天,年平均气温6℃~7.5℃,年降水量150~400mm。
简述库布奇土地退化的危害。
思考
土地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
可利用
土地减少
危害
动物
植物
沙尘暴
生物多样性
农业
华北(如北京)
生态
恶化
库布齐土地退化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