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7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17 19:3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新湘教 选择性必修一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标解读
1、认识地域差异,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2、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中的现象。
目 录
CONTENT
01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02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03
主要陆地自然带
①纬度地带性②干湿度地带性
③垂直分异规律④地方性分异规律
04
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临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
1.有人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雪可能会消失,到时“赤道雪峰”将会名存实亡。你是怎么看的?说出你的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冰雪融化加快,雪线上升,冰雪最终可能消失。也可能由于全球变暖,该地降水增加,积雪增多,“赤道雪峰”依然存在。
图5—9 乞力马
扎罗山远景(南坡)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地处坦桑尼亚东北部,临近肯尼亚边境,东西延伸约80千米;海拔5895米,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因阻挡了印度洋上吹来的潮湿海风,在南坡较低海拔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南坡自山麓到山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森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乞力马扎罗山因山顶的火山口终年遍布冰雪,宛如晶莹的玉盘,被称为“赤道雪峰”。
2.自山麓到山顶,乞力马扎罗山拥有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植被景观。试从水热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观差异的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热量条件减弱,所以植被呈现热带、温带和寒带的变化。南坡位于迎风坡,海拔较低处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由此往上降水减少,景观由雨林变为阔叶林、落叶林、草甸、寒漠、冰雪。
图5—9 乞力马
扎罗山远景(南坡)
胡杨林
椰子树
雪莲
荷花
活动:谁能说说这些植物分布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探究:这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一、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亚欧非大陆从赤道往北由热带过渡到温带、寒带。
※某些山地由于坡向差异存在植被“阴阳脸”的现象。
1.根据图中合成卫星影像,说出在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景观类型。
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冰雪自然带景观等
2.图中箭头所指示的自然景观,各自反映了哪一种典型的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亚寒带针叶林带
(110页)
图5—10 地
球表层的差异性
3.想一想,在自然带内部是否还存在差异?试举例说明。
热带草原带有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等景观的差异。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110页)
图5—10 地
球表层的差异性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
※自然带: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地域。
※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热带荒漠
温带荒漠


实践活动
1说出我国①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及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条件)
南北更替,东西延伸,高低纬明显
(一)纬度地带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水热共同作用,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更替。
※低纬地区降水普遍较多,高纬地区蒸发量小,东西方向均水分差异小,纬度地带性明显(低纬与高纬更明显)
讲练结合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雷州半岛, 由暖温带到亚热带再到热带, 自然景观依次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答案:1.C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冰原带
苔原带
大陆西岸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大陆东岸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实践应用
(111页)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复杂性
地球自转造成地表流体,包括气团、洋流等发生偏转,从而增加了纬度地带性格局的复杂性。由于海陆组成物质的差异引起能量收支状况的改变,导致纬度地带性规律发生很大的变形或扭曲,致使地球表面某些纬度地带并不呈现连续的带状分布,而往往发生中断或尖灭。因此,仅仅用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还不能全面解释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实践活动
1说出我国②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及地域分异规律

中纬度地区最明显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水分差异)
(二)干湿地带地域分异规律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二)干湿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更替 。
※中纬地区陆地开阔,东、西两岸受夏季风和盛行西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中纬度更明显)。

10 °
20 °
30 °
40 °
60 °
70 °
90 °
70 °
50 °
35 °
25 °
10 °
0 °
80 °
80 °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 草原带
荒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内陆
分异规律 分异主导因素 更替方向 举例
纬度地带 地域分异
干湿地带 地域分异
热量
南北更替
(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
东西更替
(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118页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00
100
250
350
500
700
900
00
100
200
300
400
600
700
900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自然带与气候、植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温带荒漠带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内陆
在下图中标出20°E 和50°N,完成相关任务。
1.在非洲从赤道出发,沿20°E依次向南、向北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19页)
经历由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苔原带的变化。
因为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出现了纬度地带性。
200E
在下图中标出20°E 和50°N,完成相关任务。
2.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50°N 纬线向东行进,自然景观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119页)
经历了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和温带森林的变化。
因为在同一纬度地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
500N
3.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1月和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24°C,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均位于北纬5 °—10 °,就北半球季节而言,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北纬20 °左右。议一议,热赤道的存在,对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有何影响?
(119页)
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差异,导致热赤道位置偏北,纬度地带性更加复杂,甚至变形、扭曲,不完全以赤道为轴而对称。
使得赤道两侧的温度上升,与赤道附近的温差减小,纬度地带性分异减弱。
讲练结合
读某大洲局部自 然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 1~72题。
1. 甲、 乙、 丙自然带分别为(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2. 乙自然带在图示区域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 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解析:第1题,根据大陆西岸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可判定30°S 以南分布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0°S以北分布的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选B。
第 2题,根据大陆东岸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乙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因沿海山地阻挡,该地区降水偏少,气温较高,形成了热带草原带。选D。
讲练结合
下图是我国北纬 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 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完成 1—2 题。
1. 造成我国 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海拔 B. 降水 C. 冰川 D. 土壤
解析:我国 30°N、100°E以西为青藏高原,因海拔高而寒冷,所以植被较少。 答案: A
2.我国 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 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解析:图中显示我国 30°N、100°E 以东地区,越往东叶面积指数越高, 说明植被覆盖率越好,这与向东更接近海洋而水分条件越好有关,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 B


实践活动
1说出我国①②铁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及地域分异规律
2说出③峨嵋山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原因。

WN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
1600
2200
2900
3099
万佛顶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峨眉山生物气候带示意图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三)垂直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自然带大致沿水平方向(等高线)延伸,沿垂直方向更替。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中低纬高山最为明显:山体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为基带,与当地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可确定山地所处纬度和气候。例如,南迦巴瓦峰的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天山的基带为温带荒漠、灌丛带。
南坡基带
北坡基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基事)
天山山地自然带
(三)垂直分异规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基事)
1.比较珠穆朗玛峰南坡与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112、113页)
南坡降水明显多于北坡。南坡位于来自印度暖湿气流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
2.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垂直带谱比北坡复杂。
(112、113页)
南坡位于阳坡,纬度低,气温高。南坡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南坡相对高度大,所以垂直带谱更复杂。
3.山地雪线的海拔与气温和降水有密切关系。想一想,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有哪些?
(112、113页)
虽南坡是阳坡,但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位于迎风坡,降水极大,使得雪线海拔较低。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蒸发大、雪线高。
自然带判读
(1)基带:垂直带谱的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地带的水热条件相适应,可确定山地所处纬度和气候。例如,南迦巴瓦峰的基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天山的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2)林线:森林(多为针叶林)上限,称为林线。森林喜水分、热量,降水多、温度高的自然环境下,高海拔区域仍能满足林带生长,林线高。林线高低与水热条件正相关。
(3)同一自然带: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分布的海拔越低;同一山体的同一个自然带, 阳坡海拔高,阴坡海拔低。
(4)自然带谱:山体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水热条件越好,自然带谱越复杂。例如,中低纬高山最为复杂。
讲练结合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 ” 。
1. 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海拔 C. 坡向 D. 地形
2. 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 B. 海拔低 C. 处于阴坡 D. 处于背风坡
解析: 第1题, 以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所以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是热量。
第2题, 苔原带的缺失是由于丙山所在地的纬度低、气温高, 但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 1.A 2.B
自然带判读
(3)雪线:永久冰川带下界(夏季0 ℃等温线,常年积雪下界,冰雪的补给量(降水)与消耗量(融化)大致相等),雪线以下为季节性积雪区。
气温: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全球气候变暖,雪线海拔上升。同一山体,夏季雪线高于冬季。
降水: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沿海雪线海拔低,内陆雪线海拔高。
地形:陡坡易发生雪崩,积雪难以保留,雪线上升;缓坡利于积雪保留,雪线下降。
雪线专题
一、雪线含义: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温:
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高、雪线高
降水: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气候
地形
坡度:
坡度陡---雪线高
坡度缓---雪线低
坡向:
阳坡:气温高---雪线高
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三、雪线纬度分布规律:
1、副热带山体雪线最高,向赤道、两极地区两侧递减。
2、雪线高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地区降低(气温因素)
例如:阿尔泰山成为我国雪线最低的山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雪线低。
3、同一山体,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降水因素)
例如:珠穆朗峰玛峰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于南坡。
[同步练习]:读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回答1-3题:
1.自然带⑤在中国东部分布(地区)的北部界线是 ( )
A.南岭 B.秦岭一淮河 C.长城 D.黄河
2.自然带③在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是 ( )
A.中国、美国        B.德国、阿根廷
C.俄罗斯、加拿大      D.巴西、扎伊尔
3.在热带,雪线随纬度降低而降低的原因是( )
A.降水量随纬度降低而增加 B.山脉高度随纬度降低而降低
C.热量随纬度降低而减少 D.光照随纬度降低而减少
C
B
A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1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 题。
4.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A. 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5.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抬升,降水丰富B. 纬度低,气温比较高C. 距海远,降水比较少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C
A
读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5.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D
B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举例
纬度地带 地域分异
干湿地带 地域分异
垂直 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非洲沿20°E经
线自然带的变化
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亚欧大陆中纬度
从沿海向内陆
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山地垂直
自然带
珠穆朗玛峰
垂直自然带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纬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118页
3、比上限——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一般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北半球南坡高于北坡,南半球反之。
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1、看基带——了解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与气候类型
2、读带谱——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带谱更替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取决于山地所在纬度位置、海拔与相对高度,当地水热条件等。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则越简单。
4、析雪线——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气温(正相关)、降水(负相关)、地形。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
A、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向赤道与两极递减。
B、阳坡雪线高于阴坡
C、同一山体,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2、读带谱
解析: 1、B,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更替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带谱更替规律具有相似性。 2、C,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越低;
图5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山地可能位于(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4.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信风的影响 B.季风的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控制
解析:3.C,根据该地山麓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且同一自然带上限北坡高于南坡,则北坡为向阳坡,该地应处南半球温带地区,
4.C,南半球温带地区,南半球季风不典型,排除A,D,B.
3、比上限
天山和祁连山雪线变化
(1)天山:自西向东,受盛行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减少,雪线海拔升高。
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北冰洋水汽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北坡雪线海拔低。(阿尔卑斯山,北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
(2)祁连山:自东向西,受夏季风带来的水汽影响逐渐减弱,降水减少,雪线海拔升高。
(1)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2)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解析:该山分南北坡,安第斯山脉南段山地走向为南北,分东西坡,故B错;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阴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荒漠,只有新疆天山基带为荒漠。天山北坡属于迎风坡,且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有林带分布。
答案:C,B
材料一 在新疆, 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 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 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 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1)指出天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2)天山天然草场资源地广、 质优、 种类多, 试分析其原因。
(1)北坡自然带种类丰富,有云杉林带,南坡缺失云杉林带;南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北坡的雪线较南坡低。
(2)天山地处中纬度地区,光热充足,气候适宜牧草生长;山地面积广大,草场分布区域广;海拔高,终年积雪,冰雪融水丰富,为草场提供充足水源,牧草繁茂;从山麓到山顶,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别大,牧草种类依其地区、节不同而有差异,种类繁多。
讲练结合
材料一 在新疆, 天山被称为垂直的牧场。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 称为转场。生活在新疆广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 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
材料二 天山自 然带示意图(图甲)和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图乙)。
(3)简述天山牧民放牧转场的大致过程, 并简单评价转场放牧的好处。
(3)冬季,牧民在林带及以下海拔较低的山地荒漠草原放牧;春季转暖向高处山地草原转移;夏季在林带及以上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秋季转冷,向海拔较低的荒漠草原转移;冬季在山麓牧场利用囤积的牧草过冬。
评价:转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海拔的草场资源; 同时也保护了草场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草场可持续发展。
讲练结合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有序性:在地方地形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沿着一定梯度有规律地更迭。
例如,在沿海地区,海岸气候随着离海洋的距离加大,受海洋的影响逐渐减小,温差逐渐增大,湿度逐渐下降。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114页)
华北平原地方性分异
华北平原的地形分异,从滨海到山麓依次为: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其间还有两个过渡性洼地地区。各部分的地表组成物质、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和矿化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等,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滨海平原(低产中)
冲积平原
(中低产田)
洪积-冲积平原(高产田)
滨海平原、冲积平原地下水位矿化度高、排水条件差,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涝、盐碱、风沙问题、是中低产田的集中分布区
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地方性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产生分异。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重复性:表现为相同发育历史的自然单元,在相邻的小区域内重复出现。
例如:在黄土高原的多个小流域内,都能看到川地、冲沟等地形呈树枝状镶嵌在塬、墚、峁、土石山等之间同一类地形单元里。
岩性和土质的差别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多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南半球无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点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地形(科迪勒拉山系)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岩性差异
洋流
小结3:
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




四处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成因: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暖流增温增湿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
(123、124页)
森林自然带一般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自然带。按照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主要有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泰加林)和寒带苔原带等类型。
草原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这里降水较少(250—450毫米/年),且集中于夏季。自然带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大致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和温带草原带。
荒漠自然带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因纬度和热量条件不同,可分为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荒漠自然带因降水稀少(小于250毫米/年),气温变化剧烈,日较差很大。严酷的自然环境限制了许多植物的生存,多生长旱生小乔木、灌木、仙人掌类植物,种类贫乏,结构简单。由于食物不足,消费者的种类和数量很少,常见如蝗虫、蜥蜴、老鼠和一些鸟类。对于干旱环境,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如夏眠、夜行、耐旱等。荒漠属于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
描述5—17至5—20所示陆地自然带的景观特征。
热带雨林分层明显,全年呈深绿色,无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变化,植物繁多,乔木高大,常见茎花、板根、气根等现象,木质藤本和附生植物发达,滴水叶尖。
(124页)
与热带雨林相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较少,林内没有板状根植物,也没有茎花现象的植物,花期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热带荒漠带景观和温带荒漠带景观,降水少,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与热带荒漠相比,温带荒漠气温较低,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植被稍多。
四、自然环境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分异状况,因地制宜部署农业生产,明确土地利用方式,确定农作物种类,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以及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避免土地退化和环境恶化。
(117页)
1、读图5—21,结合已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1)观察图中①、②、③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25页)
由温带荒漠,过渡到温带草原,再到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反映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水分。
(2)观察图中③、④、⑤所示自然景观,描述其差异以及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125页)
由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到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热量。
(3)以海南岛热带季雨林为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从海南岛地形、气候等因素考虑,图中AB线上植被景观是否一致?倘若不一致,说出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
(125页)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气候特点为热带季雨林提供充足的水热条件,土地土壤为季雨林提供生长空间和养分,同时季雨林也为大气提供水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整体。
不一致,两侧平原为热带季雨林,中部为山地,会出现垂直自然带变化。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1、湿润地区:
2、干旱地区:
3、草原自然带:
4、森林自然带:
5、湿地区域:
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植树造林。
培育适应当地水分条件的灌丛群落。
退耕还草
退耕还林
退耕还湖
因地制宜,发展个性
知 识 拓 展
非地带性分异
实际自然带与理论自然带相比较,若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分异。
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1)海陆分布:北极地区无冰原带(北冰洋),南半球中高纬无针叶林带、苔原带(海洋)。
(2)地形: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东侧,处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地带性自然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科迪勒拉山系西侧自然带呈条状南北延伸,割断与东部自然带联系(××山系紧逼海岸,限制其向东扩展),地带性自然带:东西向延伸。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地带性自然带:热带雨林带。高山和高原地区的高山植物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非地带性分异
(3)水分:昆仑山麓绿洲(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尼罗河谷地绿洲(尼罗河河水),地带性自然带:温带荒漠和热带荒漠。
(4)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大陆:东岸自然带向高纬延伸,西岸向低纬延伸
(5)地热:冰岛的草甸,地带性自然带:苔原带
   (6)水分矿化度:沿海平原出现碱蓬草地 ,地带性土地:林地。
(7)岩石性质:紫色土(紫红色砂岩、页岩),地带性土壤:红壤。
(8)人为因素:绿洲边缘防护林
气候与自然带不一致的地区
(1)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带()。
(2)波罗的海(莫斯科)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美国东北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拉普拉塔平原:温带草原带。
埃塞俄比亚:清凉王国、东非湿岛
纬度低但地势高,气候凉爽;东北信风携带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与周围沙漠区相比,被称为“东非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