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3年11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
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电视媒体于东非当地时间8点开始对世界上最大规模野生动物迁徙进行直播报道,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时间路线图,图中的塞伦盖蒂位于东非大裂谷南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北部,南纬1至3度,东经34至36度。据此回答1~3题。
1.电视媒体对野生动物大迁徙开始进行直播报道的北京时间为( )
A.8点 ? B.10点 ? C.14点 D.16点
2.12月到3月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 )
A.炎热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 D.温和少雨
3.当东非野生动物10月开始向南迁徙,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开始向南移动 B.东北平原正值雨季
C.北京秋高气爽 D.密西西比河正值汛期
读广东省某市2013年9月中下旬几日的天气状况表,回答4~5题。
日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最低气温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最高气温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天气
多云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晴
风力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弱
4.9月15~23日,该市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5.该市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受冷锋影响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受台风影响 D.印度低压异常强盛
英国一男子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今年夏天,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据此回答6~7题。
6.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地沿岸流经的洋流是( )
A.东格陵兰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墨西哥湾暖流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读图完成8~9题。
8.对E值要求最高的作物是( )
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
9.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 ℃~5 ℃,则我国( )
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
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降低
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我国西北地区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1.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
A.珠江 B.塔里木河
C.淮河 D.松花江
读右侧“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地貌与a、b、c、d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a B.裂谷—b C.瀑布—c D.沙丘—d
13.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A.a B.b C.c D.d
读下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洋流所在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5.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湿、热程度 B.降低了干、热程度 C.减轻了寒冷状况 D.加剧了干燥状况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17.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图中甲图为非洲和欧洲大陆由赤道到两极以及山地从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乙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从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18.甲图中,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19.乙图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20.乙图中,E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能滋润草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下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粗线内的范围在图上的面积约为6平方厘米,而其实际地表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完成21~23题。
21.这幅图的比例尺与下列最接近的是( )
A.1?1000 B.1?5000 C.1?25000 D.1?50000
22.甲和丙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可能是( )
A.60米 B.70米 C.80米 D.90米
23.图中乙地(注意乙地的注记在“”处)最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洪水 D.地层下陷
以旅游的方式过新年,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所认可和接受,2013年春节我国出境游火过国内游。小明一家人到某岛国旅游,下图为该岛国(面积为21.1平方千米)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该岛国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热带 ⑥南温带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25.该岛国北端距赤道约为( )
A.50 000米 B.80 000米 C.900 000米 D.110 000米
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读“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完成26~27题。
26.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7.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商业布局 C.土地价格 D.环境质量
HD指数是用来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程度,HD<0.30为协调状态,0.30~0.55为不协调状态。“十五”以来,北京市常住人口的年增长率超过3%(每年常住人口净增加60万人以上),提前10多年突破了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1800万人口的目标。下图甲为北京市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图乙为北京市经济—人口分部协调偏离指数(HD)变化趋势。据此回答28~30题。
图甲 图乙
28.北京市人口分布和城市化分布呈现(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29.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主要有( )
①水土流失 ②荒漠化 ③交通拥堵 ④住房困难 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30.为解决北京市人口分布所产生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凝聚中心城区的商业、教育、卫生等功能
B.在周边城镇新区均衡配置教育和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C.促进城市内部各区域产业均衡发展
D.加快利润较高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高三期中考试地理卷
第Ⅱ卷
注意事项:第Ⅱ卷为综合题,共4道题,40分。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卡位置。
31.下图为某大洲南部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4分)
(2)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说明图中③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③地气候类型在欧洲西部分布面积最广的主要原因。(4分)
32.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下面的剖面图(面向河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A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河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A处森林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B处森林在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C处发展了基塘农业,采用这种生产方式主要利用了当地的__________和水源条件。(1分)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B位于山顶甲的________方向,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2分)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4分)
(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使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图甲
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2分)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2分)
(3)1948~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4分)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3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33. (1)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 C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D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1)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1948~195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回答1998~200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高三期中考试地理卷
答题卡
注 意 事 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座号。填写准考证号和座号时,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阿拉伯数字,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填写样例:0 1 2 3 4 5 6 7 8 9
2.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选做题必须用2B铅笔将所选题号涂黑。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若未按上述要求填写、答题,影响评分质量,后果自负。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第Ⅰ卷 (须用2B铅笔填涂)
1[A][B][C][D] 11[A][B][C][D] 21[A][B][C][D]
2[A][B][C][D] 12[A][B][C][D] 22[A][B][C][D] 3[A][B][C][D] 13[A][B][C][D] 23[A][B][C][D] 4[A][B][C][D] 14[A][B][C][D] 24[A][B][C][D]
5[A][B][C][D] 15[A][B][C][D] 25[A][B][C][D] 6[A][B][C][D] 16[A][B][C][D] 26[A][B][C][D] 7[A][B][C][D] 17[A][B][C][D] 27[A][B][C][D] 8[A][B][C][D] 18[A][B][C][D] 28[A][B][C][D]
9[A][B][C][D] 19[A][B][C][D] 29[A][B][C][D] 10[A][B][C][D] 20[A][B][C][D] 30[A][B][C][D]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第Ⅱ卷(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期中考试地理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D
B
D
B
B
A
C
D
A
B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A
D
C
B
B
A
D
A
C
C
A
C
B
13.B【解析】题中“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反映的是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密度很大,这是风力搬运作用的表现。
14.B 15.D【解析】由图中所给的16°W~14°W及北回归线等信息,可确定图示区域为非洲的西北部沿海地区。非洲西临大西洋,西北部沿岸的洋流是加那利寒流。第17题,寒流对流经沿岸的影响是降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16.C 17.C【解析】图示显示由于森林破坏导致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8.A 19.D 20.C【解析】甲图中A处位于北极圈内,出现苔原植被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符合纬度地带性规律;乙图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由于分别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而森林类型有所不同;E地从海陆位置和经度地带性规律看,应该属于荒漠带,却出现了草原,要分析水源较多,结合地形情况,可判断是高山冰雪融水所致。
21.B【解析】比例尺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而面积是距离的平方。
22.B【解析】根据等高线图“同图等距”的规律,可以读出甲处海拔应在40~45米,丙处海拔在110~115米,可计算其相对高度的范围为65~75米。
23.A【解析】由等高线的疏密可判断地势的起伏。乙地位于陡坡处,易发生滑坡。而泥石流、洪水易发生在谷地。地层下陷与地质构造有关,图中未显示该信息。
24.D【解析】由于该岛国的面积较小,其跨越的经纬度范围都很小;结合经度166°55′E可知其位于西半球;结合纬度0°30′S可知其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
25.A【解析】该岛国北端距赤道的纬度小于0.5°,即小于(0.5×111)千米。
26.C【解析】②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增长最快,说明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随经济的发展,④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
27.C【解析】本题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考查功能分区区位选择及理由。郊区地价较低,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有利于降低成本。
28.A【解析】根据图甲可以看出,北京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而向四周人口密度迅速减小,故北京市人口分布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同心圆模式。
29.C【解析】由HD指数可看出2001年到2011年呈增大趋势,反馈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不协调,城市化问题严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属于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在乡村出现的,而城市内的城市化则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和环境污染等。
30.B【解析】缓解北京市“城市病”关键在于避免人口在中心城区高度集聚,促进人口均衡分布,尤其是促进北京市经济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并在全市范围内均匀配置优质公共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