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六年级上鲁教版3统一国家的建立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六年级上鲁教版3统一国家的建立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11 20:39:23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鲁教版六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课程标准编写意图
和体例考试大纲教学建议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1、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能列举出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3、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4、知道秦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1、增强学习兴趣。
2、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观。
3、培养爱国主义情感。1、补充相关资料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3、汉武帝的大一统。1、对“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 理解。
2、秦亡之后,项羽与 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如何理解分析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难点重点重点和难点 编写体例 编写意图按时间顺序编写的编年体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减轻学生负担,降低 难度
3、增强趣味性、生动性、 和启发性 体例 意图体例和意图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昌盛的
秦汉文化汉通西域
和丝绸之路匈奴的兴起
与汉朝的和战大一统的汉朝秦的统一秦朝疆域巩固统一
的措施政治、思想 文化秦的暴政西汉建立楚汉之争陈、吴起义东汉统治汉武帝大一统文景之治经济商业手工业农业冒顿统一
蒙古草原卫、霍
破匈奴昭君出塞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宗教科技医学数学
文学造纸术地动仪华佗 张仲景《九章算术》、《史记》佛教 道教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汉武帝经济上的大一统伐无道,诛暴秦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结构横向联系承前启后的桥梁 统一成为主流知识结构纵向联系古代史的开端宋元明清时期夏商西周五代十国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秦汉时期能力要求了解1、秦疆域、长城灵渠
2、陈胜、吴广起义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4、匈奴的兴起与贡献
5、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
6、科技、医学、宗教、文学成就
掌握1、秦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秦的暴政
3、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1、秦统一的原因
2、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
3、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的历史作用
4、汉朝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原因
5、丝绸之路的地位
6、道教、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影响考纲要求史实要求考试大纲(2007年株洲)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汉武大帝》展现了汉武帝的雄才伟略。下列属于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有( C )
①颁布推恩令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平定七国之乱 ④反击匈奴,解除威胁其对北 部边郡的威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试大纲(2008年郴州)在历史上,人们通常将“秦皇”“汉武”相提并论,“秦皇”当然是指秦始皇,它的历史功绩我们已经学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他的最大功绩就是实现了大一统。
(1)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原因?
(2)为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这些措施的采用起了什么作用?考试大纲教学建议演示法讨论法表格列举法对比法图示分析法 学案导学读图视频法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长城一带东海 南海陇西返回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秦朝灭亡西汉建立积极备战
打击匈奴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熟悉了西域的
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前119年卫青、霍去病
北击匈奴大获全胜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互派使节,
交往日趋频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汉初和亲与汉元帝和亲的比较西汉初期,中原经济遭战争破坏严重,国力明显不足 匈奴相对强盛一些 汉元帝时,经济繁荣,国力相对强盛。而匈奴内部分裂,彼此攻杀不休,南迁的匈奴请求归顺、和亲被迫“和亲”,希望能阻止匈奴南下掠夺主动“和亲”,希望恢复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是屈辱性的和亲。匈奴依然年年挥师南下,经常威胁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这是双方平等的和亲。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汉匈两族长期友好相处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临洮辽东感谢光临指导! 在这里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借鉴,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交锋碰撞,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港湾、自主的绿色家园,好温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会再孤单!
教研活动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