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7 22:43:57

文档简介

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了《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革命诗词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在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并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8.小说标题“幸福的光亮”有什么意蕴?(6分)
9.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粵,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等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守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诸郡,万里疏其不便,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赐谥文。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B.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C.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D.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教授,古代学官名称,宋代在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
B.郎中,官名,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C.社稷,“社”指谷神,“稷”指土神,古时君主每年都进行祭祀,后借指国家。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杨万里治理有道。他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时,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在集市张贴逃避赋税者的名字,就交清了赋税,县里因而大治。
B.杨万里带兵有方。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修筑寨堡在潮州震慑盗贼,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因而被征召为尚左郎官。
C.杨万里勇于举贤。当杨万里和王淮谈及人才问题时,他写了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进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王淮依次的任用和提拔。
D.杨万里为人正直。他不惧强权势力,在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又曾因反对韩侂胄专权僭越而忧愤不已,郁郁成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相贺。(4分)
(2)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4分)
14.杨万里听族子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为什么“恸哭失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注】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诸孙入村帮年老的作者收割麦子,一个“赖”字写出了作者的欣慰。
B.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农人连绵阴雨时的沮丧和雨过天晴后的欢欣。
C.颈联以农人干农活时的饥肠辘辘和艰辛的劳作反映出农人生活的贫苦无奈。
D.尾联以口语化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替自己收麦的外孙的爱怜之情。
16.本诗标题是“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应该是写收麦之事的诗歌,但诗歌中为什么没有详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湘江北去,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往日不寻常的日子繁多;而“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作者对大军阀、大官僚的鄙视。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虽然我们还年轻,但可以让国家放心!”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众多“90后”“00后”___①_____、勇挑重担,展现了激荡的青春力量,书写了无悔的青春答卷。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支青春之师___②_____,集结出征,冲锋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医务工作者中,有他们英勇无畏、救死扶伤的身影;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日常生活的社区工作者中,有他们不辞辛劳、默默付出的身影;急他人之所急、传递爱与暖的志愿者中,有他们风雨兼程、无私奉献的身影……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    )。
精神,薪火相传;青春,生生不息。回首百年沧桑,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面对疫情肆虐,一声声“我要上”___③_____,一封封自愿请战书按满手印,一支支青年突击队奋勇向前,这一代年轻人再次展现出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不屈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
18.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青年是新时代的担当
B.这就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担当
C.新时代中国青年勇于担当
D.这就是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书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
B.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
C.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在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镌刻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印记。
D.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留下自强不息、为国奉献的青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提到,万寿山五庄观有人参果,又名草还丹, ① ,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
实际上,市场上售卖的人参果,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 ② 。这些茄科植物生长旺盛,花芽质量好,果实产量高且颜色鲜艳。
香瓜茄当然不是来自五庄观,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才是它的原始分布区。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 000米的高山, ③ 。只要没有长时间的霜冻,即便是温度降低到-2.5 ℃,它们也能生长。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单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曾说:“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了劳动才会绽开”。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说:“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时强调“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劳动伴随着人们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它带给人们许多收获、感想……关于“劳动”,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主立意,自拟标题;②8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济宁市微山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 A项“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错,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是革命者和建设者们记录,而不是被记录。C项“二者之间没有关联”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可知,二者是有联系的。D项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一第四段“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得出结论。
2.C【解析】 “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错误。材料二第二段中“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儿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这些内容只能表明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并不能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3.D【解析】 A项“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是写实。B项“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了寒冷夜里的行军情景,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写实。C项“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是对事实的描述,是写实。D项“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是诗人的想象,里面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4. ①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抒发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②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③以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刻画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5. 材料一为“总—分—总”结构。(1分)①第一段总说,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1分)②第二~五段分说,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1分)③最后一段总说,以毛泽东诗篇为例,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表现出的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1分)
6.C【解析】C.“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错误。原文信息是“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不跟别人硬拼价格”“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可见,“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错,应该是价格适当。选项原因提取不全不准,应该是因为主人乐观、办事利索、勤劳肯干、加工净菜、超市货全、价格适当。故选C。
7.D 【解析】 D.“运用了心理描写”错误。文中“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是外貌描写,“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是动作描写,所以,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选D。
8.①指旺旺超市的灯发出的光亮。②指旺旺妈在困境中心怀光亮,不放弃希望,乐观面对,自信勇敢。③指要通过劳动发家致富(双手打拼或艰苦奋斗),创造未来,赢得美好光明的新生活。(每点2分,共6分)
9.①乐观开朗。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②勤劳能干。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③善良仁义。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收钱。④关爱家人。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任意三点即可)
10.C【解析】A项,“杜门谢客”不能分开,排除A项;B项,该句中“万里”是指杨万里,因此“杜门谢客万里”不通,排除B项;D项,“万里三往不得见”句子中“得”和“见”不能分开,排除D项。
11.C【解析】“社” ,土神,“稷”,谷神。
12.B【解析】杨万里只是请求修筑寨堡,且并未因此授官。
13.(1)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官僚们相互庆贺宫中得到一个正直的人。(“阙”“擢”“端人”各1分,句意1分)
(2)韩侂胄当政,想多方网罗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用事”“网罗”“羽翼”各1分,句意1分)
14.因为杨万里认为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1分),他对金用兵是残害百姓,危害国家(1分),而自己又报国无路,所以“恸哭失声”(1分)。
15.C【解析】“急炊大饼”表明并非贫苦,“劳”是慰劳之意,本联不是表现贫苦无奈,而是写作者对干农活的外孙的慰劳。
16.①诗歌运用了侧面(间接)描写的手法。(2分)②诗歌没有正面详写劳动的场面,而是详写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以及充满乡村气息的饮食,叙述了自己忙着做饭、酤酒的情景。(2分)③这种间接描写,刻画了收麦劳动的快乐、场面的热烈,表达了诗人与诸孙间浓浓的亲情,令人倍感温馨。(2分)
17(1)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粪土当年万户侯 (3)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18. 无所畏惧  闻令而动  不绝于耳(每空1分,共3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解析】 无所畏惧:没有什么怕的。从新冠肺炎疫情来看,应是说“90后”“00后”没有什么可怕的,故用“无所畏惧”。闻令而动:听到命令就行动。结合语境“青春之师”,应用“闻令而动”。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结合语境“一声声”,应用“不绝于耳”。
19.B【解析】该句括号在第一段结尾,是对上文的总结。由上文“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来看,都是中国青年所做的事情,衔接的句子应该是对这两点的一个总结,需要一个复指代词承接,A、C两项主语均为“中国青年”,与上文衔接不紧密。D项“这”复指上面两句话,构成“事情”是“中国青年”的结构,搭配不当。
20.C【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在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的华夏神州的广袤土地上”是介词结构,使后半句缺少了主语;二是搭配不当,“镌刻下”与“青春”不搭配。A项缺少主语。B项“镌刻下”与“青春”不搭配。D项缺少主语,“留下”与“青春”不搭配。
21.①果子的模样 ②都是茄科植物 ③都能生长(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①处,横线前说的是人参果的出处和别名,横线后的“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四肢俱全,五官咸备”是在介绍人参果的样子,故此处应填“果子的模样”之类的内容;②处,前文说“正名叫香瓜茄,它同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一样”,后文说“这些茄科植物”,由此可以推知此处应填“都是茄科植物”之类的内容;③处,根据前文“这种茄科植物对生长环境并不挑剔,从海滨到海拔3 000米的高山”和后文“只要……也能生长”,可以推测此处应填“都能生长”之类的内容。
22.第一段: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1分)第二段:香瓜茄是茄科植物。(2分)第三段: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2分)
【解析】第一段的中心句是“很多人知道人参果,是从吴承恩的《西游记》开始的”,可以概括为“人参果的名称来自《西游记》”。第二段阐述“人参果”的正名、科别和生长特点,其中正名、科别是关键信息,因此此段可以概括为“香瓜茄是茄科植物”。第三段介绍了香瓜茄的产地与生长环境,其中生长环境是主要内容,因此此段可以概括为“香瓜茄不挑剔生长环境”。
23.写作提示 材料的话题是“劳动”,都是在讲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莫过于”“一切幸福的源泉”更是强调了劳动的绝对必要性。题目限制了作文的话题为“劳动”,体裁为记叙文。写作时必须“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几段劳动经过或场面的集合。主题或是体现劳动才会有收获;或是体现劳动的艰辛,从而呼吁大家尊重劳动成果;或是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等等。总之,要倡议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继承发扬劳模精神等。
附【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县丞。这时张浚贬谪到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后来张浚入朝做丞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未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大治。时值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交相推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后杨万里迁太常博士,不久升任太常寺丞兼吏部侍右郎官,又转将作少监,出任漳州知州,后改知常州,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平定。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在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在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以母丧离职。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尚左郎官。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官僚们相互庆贺宫中得到一个正直的人。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随事规诫,太子深深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他说:“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依次提拔使用他们。杨万里历任枢密院检详官,暂时署理右司郎中,后升迁为左司郎中。杨万里后出任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朝廷想在江南各郡实行铁钱,杨万里上疏称说铁钱不方便,不奉诏命,触犯了宰相的意思,改任赣州知州,没有赴任。杨万里请求祠禄官,授给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从此他不再出来任职。韩侂胄当政,想多方网罗四方知名的人士做辅佐他的人。他曾经修筑南园,嘱托杨万里做记,杨万里说:“官可以抛弃,记却不可写。”杨万里在家闲了十五年,都是韩侂胄当国的日子。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非常忧愤,郁郁成疾。有一天忽然他的族子从外面来,立即告诉他韩侂胄对金用兵的事。杨万里听了失声痛哭,马上叫拿纸来写道:“韩侂胄是奸臣,专权跋扈目无皇上,轻易动兵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的头在此,却落得个报国无路,惟有一个人孤独忧愤!”又写了十四字留别妻子儿女,写完后就逝世了。杨万里擅长于诗歌,著有《易传》流行于世。光宗曾为他写“诚斋”二字,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死后赐谥号“文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