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主题一:程式与意蕴—— 中国传统绘画
主题二:抒情与写意—— 文人画
主题三:现实与理想—— 西方古典绘画
主题四:超越与延异—— 西方现代艺术
抒情与写意
——文人画
什么是文人画
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诗词文章俱佳,而且热衷绘画。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古代文人为何热衷于绘画?文人画为何 要综合诗、书、画、印于一体?
什么是文人画
01
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
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曰为“南宗之祖”。有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和民间的绘画。
《六君子图》倪瓒
通过了解倪瓒的生平、作品思考画家画中流露出来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趣味。
《潇湘竹石图》苏轼(局部)
倪瓒:“元四家”之一,字元镇,号云林, 常州无锡梅祗陀村人。出身江南富豪, 家境十分富裕。
《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 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
作品以枯中见润的简率笔墨,营造了荒寒空寂的意境,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以及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雪溪图》王维
北宋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明董其昌推他为“绘画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因素促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王维、郑虔等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趋向成熟。到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
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02
明代中后期,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基础上提出“文人画”的理论,
“文人画”之名称从此正式使用。
文人画一般讲究“书卷气”,注重书法用笔,强调笔墨情趣,以及书写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造就了文人画独特的艺术风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文人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文人画的特点:
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
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苏轼明确提出“画以适吾意”的艺术观点,主张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抒发胸臆、表达情感。
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
《露气》 潘天寿
《墨葡萄图 》徐渭
《墨葡萄图》画上题诗反映了画家怀才不遇的悲愤心境和洁身自好的品性。徐渭的画风对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书、画、印四者艺术样式融为一体,相互补充辉映,不仅增加了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使有限的画面所传达的内容拓展成了无限的情境,具有补充和阐述画面内容的作用。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
以书写画
画境诗画
以印衬画
《墨梅图》 王冕
诗
书
画
印
《荷塘忆旧图》 金农
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文人画强调笔情墨趣,重在抒发胸臆,而不强调形似,不重视写实。
笔墨是文人画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笔随心动、墨由情生,离开笔墨也就谈不上中国画。文人画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
《古槎短荻图》弘仁
《淮扬洁秋之图》石涛
《荷石水禽图》朱耷
《溪山无尽图》龚贤
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
我们观赏中国画,会感受到它并不太在意外在真实的形似。
“形”指外在的形象,
“神”是鲜活的生命状态,
“意”是带有主观感受的心绪与体验。
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写神”和追求意趣的表达。“得貌遗神”或“得形忘意”都是文人画所忌讳的现象。
《泼墨仙人图》梁楷
作品笔墨酣畅淋漓,画面透出傲骨的仙气。神似以外,人物的比例、结构反而是次要的。
在画面形式上,背离传统线描语言,却开大写意人物之先河,寥寥几笔就把仙人的精、气、神表现出来。
《三虾图》 齐白石
《墨竹图》文同
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齐白石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
01
02
03
请你结合作品,说明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笔墨在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起什么作用?
分小组讨论,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说明。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教学设计
课题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人画家及经典作品的探究,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理解文人画独特的审美趣味。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根基,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了解艺术家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初步掌握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并能运用美术专业语言对文人画进行判断评价。通过对文人画的深入学习,增强对传统绘画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 了解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借助经典作品的分析认识并理解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及其思想内涵。
难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文人画的认识文人画的程式特征,理解并感知艺术家“画为心声”的价值追求和“以形写神”的审美意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讲授新课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一、什么是文人画1.文人画: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形式。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有别于画院待诏、祗候等所作的院体画和民间的绘画。展示王维的《雪溪图》并加以介绍王维的基本情况以及分析王维被称为南宗之祖的原因。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他早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主要为山水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风格。兼精通音乐、善绘画。被誉为“诗佛”的王维则将佛家的美学境界演绎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2.中国古代的文人学士不仅有很好的学识修养,诗词文章俱佳,而且热衷绘画。文人参与绘画,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又给中国绘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和艺术趣味呢?古代文人为何热衷于绘画?文人画为何 要综合诗、书、画、印于一体?3、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因素促成的一种艺术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可以追溯到晋代顾恺之,唐代王维、郑虔等人。王维因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在画法上推进了水墨渲染的表现技法,而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两宋时期,苏轼、文同、米芾父子等进一步发展了水墨技巧。其中,苏轼提出了“诗画本一律”概念,使文人画趋向成熟。到元代,赵孟頫主张以书法入画法。文人常以书画遣兴抒怀,文人画逐渐兴盛。其后逐渐发展,诗、书、画、印始成一体,诗情画意相辅相成,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二、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代中后期,董其昌在苏轼的“士人画”基础上提出“文人画”的理论,“文人画”之名称从此正式使用。文人画一般讲究“书卷气”,注重书法用笔,强调笔墨情趣,以及书写性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造就了文人画独特的艺术风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文人画成为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现象。1.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文人画的最早倡导者和实践者苏轼明确 提出“画以适吾意”的艺术观点,主张 绘画最重要的价值是抒发胸臆、表达情感。中国文人画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心绪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画为心声”体现了文人画的价值追求。结合画家作品分析《露气》潘天寿《墨葡萄图 》徐渭2.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诗、书、画、印四者艺术样式融为一体,相互补充辉映,不仅增加了画面形式的美感,而且使有限的画面所传达的内容拓展成了无限的情境,具有补充和阐述画面内容的作用。以书写画、画境诗画、以印衬画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诗、书、画、印的结合,不仅仅是画上题诗和画上题跋、压印的外在融合,而且是在画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可以说,正是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使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结合各时期画家作品分析。3.笔墨交织的审美趣味 文人画强调笔情墨趣,重在抒发胸臆,而不强调形似,不重视写实。笔墨是文人画最基本的语言,也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笔随心动、墨由情生,离开笔墨也就谈不上中国画。文人画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书法的书写感和情感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思考:通过对比弘仁、龚贤、石涛和朱耷作品,体会不同笔墨表现方法的美感。结合画家作品分析4.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鲜活的生命状态,“意”是带有主观感受的心绪与体验。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写神”和追求意趣的表达。“得貌遗神”或“得形忘意”都是文人画所忌讳的现象。
课堂练习 1、请你结合作品,说明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笔墨在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中起什么作用?2、分小组讨论,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说明。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学习,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艺术特征有所认识,理解文人画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审美趣味,懂得鉴赏文人画的基本方法, 树立高尚的审美观点。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文人画作品, 理解文人画表现的一般规律。学生能够按要点分步骤的鉴赏文人画作品。在欣赏画家作品过程中,体会水墨表现的效果,培养国画的兴趣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板书 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