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共39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课件(共39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28 14:43:40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主题三: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人作与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
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中国有悠久的造园传统。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园林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中叠山理水、栽植花木,营建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空间,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
01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主要分为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林两大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重要造园理念,意思是园林中的建筑及造景虽然是人力所为,但要有天然生成的妙趣,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显著特征。
那么,园林建筑的妙趣表现在形制多样、古色古香,还是借景时别具匠心的营造上呢?
中国四大园林: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苏州四大园林: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它们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建筑风格。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苏州 拙政园
拙政园 远香堂
园林建筑按照其在园林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分为厅堂、楼阁、亭、廊、舫、榭、轩、斋、房、室,根据建筑周围的环境条件、园林的总体布局、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以及人在游憩中的功能需要和情感、精神追求来确定。
颐和园石舫
石舫
颐和园玉带桥
颐和园长廊
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六种基本的屋顶形式有: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和攒尖顶(包括圆攒尖、三角攒尖、四角攒尖等)。
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墙一垣、一桥一廊以及匾额楹联,具有成景、点景、观景等功能,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
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
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 的名句。
亭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是供人们短暂停留、休息、观景之用的,也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
02
中国古典园林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
无锡寄畅园
颐和园佛香阁
网师园
留园
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 ,在具体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
“因”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手法,如建筑上多悬挂对联、匾额,石上有铭刻题咏,引导游者玩味,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品。这里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03
“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
所谓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
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成为园林中的主景或形象标志。
个园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形成“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 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
狮子林
沧浪亭
留园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叠山理水成为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因为“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筑石为山,引水成池,呈园林之意趣成为造园的指导原则。
唐代以前的造园完全模仿自然山水,采土筑山,因此被称为“自然山水园林”,其体量大,占地面积广, 耗时长。
到了唐代,私家园林发展很快,园林规模较小,这时候就采用“移天缩地”的手法,采用假山的形式塑造多姿万变的自然形态。
尤其到了宋代,文人爱石成癖,赏石成为高雅情趣,园林用石盛行,竖立峰石以“点景”成为后来的造园模式。
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04
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曾无比辉煌,东方园林乃至世界园林都曾经受到中国园林的深远影响,也曾掀起过一股“中国热”。近代以来,西方的造园理念也逐渐开始影响中国园林艺术,促进了本土园林呈现出许多丰富的面貌。那么,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
大报恩寺琉璃塔(版画)
钱伯斯丘园中国塔(英国)
钱伯斯是英国乔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建筑师,曾来华学习中国建筑。1761年,他在负责整修伦敦附近著名的“丘园”时,采用中国园林辟 湖叠石的造园技巧,并模仿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建了一座八角十层、 高近五十米的砖塔,另外还造了一座亭子。
这种仿制中国的亭、阁、榭、 桥及假山的设计,被称为“英中式园林”。
比较英国的钱伯斯丘园中国塔与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异同之处并完成表格。
造型 体量 材料 色彩 与环境的关系
相同
不同
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建)
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始建于 1428 年,高达 78.2 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 146 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 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被当时的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
圆明园海晏堂 铜版画 郎世宁
圆明园海晏堂遗址
龙安寺枯山水庭园
金阁寺庭园
中国园林在明末清初对西方国家产生广泛的影响。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将中国园林介绍到西方,其“师法自然”“创造意境”的特色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由此使西方园林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中国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强调理性、秩序,两者的造园立意、构图布局、建筑形式、植物配置都迥然不同。
01
02
03
回忆自己外出旅游的经验,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园林,哪些园林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假设你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了解园林与文化的关系;欣赏中国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了解园林独特的设计思想、造园手法都是为了形成意境之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通过对园林建筑的学习,认识中国园林的造园理念及背后的传统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学生们应该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创新的意识和文化自信。
重点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
难点 对古今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客观地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体会其中的传统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 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中国四大园林: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它们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园林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主要分为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林两大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重要造园理念,意思是园林中的建筑及造景虽然是人力所为,但要有天然生成的妙趣,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显著特征。中国园林建筑中的一墙一垣、一桥一廊以及匾额楹联,具有成景、点景、观景等功能,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宗白华先生说:“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他有“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 的名句。亭在中国园林中随处可见,是供人们短暂停留、休息、观景之用的,也是心灵、建筑、自然的融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二、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古典园林可称为“立体的山水画”,在造园过程中常常将“意在笔先”“疏密 得当”“藏露相宜”“虚实相生”等画理、画法和画意融入其中,追求“以小见大”“曲径通幽”“宛若天成”的意境,体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美学趣味。中国园林巧用建筑的平面布局,间隔以山、水、树、石、桥等,追求曲径通幽、以小见大、以简代繁,在有限中体味无限的美学境界 ,在具体造园技巧上讲究巧于因借。“因”主要是依据地理和内外风景特征,用人工设施来引导赏景。“借”是借景入园、纳景入室、取景入眼,通过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的手法,将园林的空间无限扩展,让想象可以自由延伸。另外,中国古典园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手法,如建筑上多悬挂对联、匾额,石上有铭刻题咏,引导游者玩味,成为园林中重要的点缀品。这里所蕴含的诗情画意,也是营造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叠山理水”是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所谓叠山,就是随形就势,削低垫高,筑土为山;所谓理水,就是引水成池,在有限的空间里营建灵动的水系。叠山理水使得园林山美如画,水秀如诗,成为园林中的主景或形象标志。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叠山理水成为中国造园最基本的手法,因为“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筑石为山,引水成池,呈园林之意趣成为造园的指导原则。唐代以前的造园完全模仿自然山水,采土筑山,因此被称为“自然山水园林”,其体量大,占地面积广, 耗时长。到了唐代,私家园林发展很快,园林规模较小,这时候就采用“移天缩地”的手法,采用假山的形式塑造多姿万变的自然形态。尤其到了宋代,文人爱石成癖,赏石成为高雅情趣,园林用石盛行,竖立峰石以“点景”成为后来的造园模式。四、中外园林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历史上,中国古典园林曾无比辉煌,东方园林 乃至世界园林都曾经受到中国园林的深远影响,也曾掀起过一股“中国热”。近代以来,西方的造园理念也逐渐开始影响中国园林艺术,促进了本土园林呈现出许多丰富的面貌。那么,这种影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中国园林在明末清初对西方国家产生广泛的影响。一些西方传教士和商人将中国园林介绍到西方,其“师法自然”“创造意境”的特色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由此使西方园林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最显著的差异就是中国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强调理性、秩序,两者的造园立意、构图布局、建筑形式、植物配置都迥然不同。近代西方造园艺术兴起于意大利的台地园,后传到法国、英国等国家。17 世纪末,法国在君主集权力量的统治之下,将西方古典园林推向了极致。日本庭园是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产生了突变。公元6世纪至8世纪,随着中国佛教的传入,日本庭园在吸收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时有选择地吸收了与日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适应的部分,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园林体系和文化。枯山水园林就是日本庭园的特色之一。
课堂练习 1、回忆自己外出旅游的经验,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园林,哪些园林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假设你是某著名园林景点的导游,试着设计一份关于该园林游览的讲稿。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中国古典园林,了解园林与文化的关系;能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欣赏中国杰出的园林艺术,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艺术的不同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探讨并体验不同园林风格背后的审美文化上的差异,注重学生体会中国园林的特殊意义,能注意和生活结合。学生们深切领会到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了眼界,兼容并蓄。
板书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国园林里的建筑有什么妙趣园林的意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园林叠山理水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雕梁与画栋也是中国建筑之美的精髓所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