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课件(共39页)+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课件(共39页)+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3-28 14:43:40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主题一: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质朴与率真
——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艺术家们既不遵循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也不效法文人画的散点透视,而是采用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超时空的观念来指导创作中的造型与色彩组合。有人说,民间美术与专业美术相比,外形和色彩夸张而“怪诞”。
你觉得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我们应当怎样来认识民间美术自成体系的造型观念与色彩体系?
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01
变形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在民间美术中时常可以看到这类形象:大头娃娃、胖头鱼、个子特别矮被压缩成方块状的门神。它们都与正常的事物比例很不相同。尽管与写实性的绘画区别很大,但生动地传达了对象的神采,它们的形象往往是淳朴、稚拙而又憨厚的。那么,民间美术为什么要这样表现?这样处理有何意义?
小黑猪 泥塑
剪纸里的狮子
大坐虎 泥塑彩绘 胡深
说一说泥塑大坐虎与真实的老虎什么地方出现了变形与夸张
连年有余 杨柳青年画
大阿福 泥塑 喻湘涟 王南仙
民间艺人在儿童本身头部比例就偏大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夸张,人物形象憨态可掬,神情生动,是富有东方神韵的民间艺术。。
门神神荼、郁垒 年画
描述:五短身材,一身戎装,手持金瓜锤,威风凛凛,如临敌阵。
分析:郁垒与神荼是中国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年画中的形象威武有力,构图饱满,富于装饰感。画面线条刚劲有力,设色浓郁,艳而不媚。
解释:贴门神是我国传统新年的一项民俗活动,用以驱鬼辟邪,保平安,降吉祥。门神画威武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在满足人们祈望的同时,也与喜庆的节日气氛相协调。
评价:漳州木版年画艺术技法和工艺独具一格,其雕版以挺健的黑线为主,线条粗细迥异、刚柔相济。用色追求简明对比,印制采用分版分色手工套印,称为“饰版”。所用颜料分水质和粉质两种,有大红、 淡红、黑以及本色纸诸种。漳州年画构图大方、造型夸张,特别是用黑纸印制的年画,为其他地区罕见。
民间美术的造型
——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
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
02
民间美术除了经常使用变形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之外,作品的呈现视角与写实性的美术也很不相同:侧面的人或动物,却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耕地拉货的牛、马会长出两个脑袋;位置有前后关系的人物,身影却并不重叠。
这样的表现手法合理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剪纸 蒸馍馍
剪纸 虎视眈眈
放牧
春耕
民间美术的事物表现方式
——多方位视角的表现
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03
民间美术扎根在民间戏曲、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所形成的营养丰富的土壤里,互相激荡, 互相杂糅。民间美术经常打破画面的时空限制来“讲故事”,反映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在民间艺人的笔下,不仅一年四季的花果可以齐聚在一个画面里,甚至同一人、同一件事的前后场景也可以组合在一起,各个场景交织,循环往复。
这样的时空交叉表现方式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吗?
女十忙 年画 清 山东杨家埠
男十忙 年画 清 山东杨家埠
武松血溅鸳鸯楼 木刻年画 清 苏州桃花坞
抓髻娃娃 胡凤莲
打一个喜冲冲 高凤莲
琴棋书画 年画 清 天津杨柳青
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
——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04
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民间美术在用色方法上经常采用原色对比,以表达吉利祥瑞的愿望。大红大绿,效果强烈,所谓“红配绿,一块玉”“红靠黄,亮晃晃”,一定要用色彩冲击力大的原色对比才能营造出他们认为的美感。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东方青色主木,西方白色主金,南方赤色主火,北方黑色主水,中央黄色主土。
五行方位及五行色彩示意图
春来了 库淑兰
蛱蝶寻芳风筝 费保龄
财神 布堆画 高凤莲
民间美术色彩口诀(传统的色彩搭配原则)
1.红靠黄,亮晃晃。
2.要想精,加点青。
3.青间紫,不如死。
4.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白得净。
5.青紫不并列,黄白不随肩。
6.红搭绿,一块玉。
7.红间黄,喜煞娘。
8.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
9.黄马紫鞍配,红马绿鞍配。
10.黄身紫花,绿眉红嘴,显得鲜明。
……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05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和文化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化生态产生着巨大变化,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受到不小的冲击,也受到更多的关注。
面对新的时代变革,我们应当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运用民间传统蜡染制成的衣物与抱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荞菜节葫芦笙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舞
我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社会文化变革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少民间美术门类已经濒临灭绝。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让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走进博物馆保护起来,也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的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及时更新,换上那些更容易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现代事物。但民间美术里的许多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是经过 了千百年演变与积淀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信息,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01
02
03
你觉得民间美术的保护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原生
态保护与改造传承哪一个更好?
找一件民间美术作品,分析其视角特征并说明理由。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教学设计
课题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典型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表现方式和视角,以及民间美术中色彩的搭配特点和尷尬现状。通过对典型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解读,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造型表现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以及理解感知民间美术中的色彩搭配的规则。认识并感知民间美术自成体系的造型观念和色彩体系,结合对造型与色彩的理解,能够自己评价民间美术作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民间艺术、非遗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
重点 引导、启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辩证看待民间美术的商业化发展,明白活态的保护方式才是最好的传承。
难点 感知民间美术的独特造型观念和色彩体系,激发民族的自信心,热爱我国传统艺术,增加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讲授新课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一、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1.变形与夸张是艺术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法。在民间美术中时常可以看到这类形象:大头娃娃、胖头鱼、个子特别矮被压缩成方块状的门神。它们都 与正常的事物比例很不相同。尽管与写实性的绘画区别很大,但生动地传达了对象的神采,它们的形象往往是淳朴、稚拙而又憨厚的。2.民间美术的创作者通常会对那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夸张,以显示它的非凡力量。比如,年画艺人在创作门神形象时,通常会把它的身高比例压缩至四至五个头长,身高虽然矮了,气势却增强了,方厚如山,形象更孔武有力。再比如在处理狮子形象时,经常把注意力放在其头部,对头部的细节描写远胜于全身。谚曰:“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斤尾巴掉后头。”民间艺人不是不知道事物的正常比例,有意识地这样处理,是一种原始而充满生命力的思维体现。二、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1.民间美术除了经常使用变形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之外,作品的呈现视角与写实性的美术也很不相同:侧面的人或动物,却有两只眼睛和耳朵;耕地拉货的牛、马会长出两个脑袋;位置有前后关系的人物,身影却并不重叠。2.基于审美心理学的艺术研究认为,艺术创作通常有“画所知”和“画所见”的区分。原始人、儿童美术、古埃及艺术的画面中经常呈现出创作者对事物的“认识”, 而不是定点“看见”。3.民间美术创作者的观念与他们一样,对事物的观察是一种朴素和经验主义的。他们对对象的印象不是即时性的,而是长期的生活经验与主观认识的总结,所以画面上才会出现多长了一个脑袋的动物,以及侧脸却长了两只眼睛这样的形象。三、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 1.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观念,是在千百年来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农耕文化相对应,是无限循环、相对稳定的时空线索。民间美术并不强调严谨、抽象的时空线索,而是根据表现内容的要求灵活地切割和重组,以达到叙事过程的完整性。2.民间美术作品中的时空线索主要是以创作者本体为立场阐发的,并不采取客观主义的演绎逻辑,即“我画我想画的”“我创作我 想要的”“我自己感觉完整即可”,而不理会观众如何看待。四、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1.色彩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民间美术在用色方法上经常采用原色对比,以表达吉利祥瑞的愿望。大红大绿,效果强烈,所谓“红配绿,一块玉”“红靠黄,亮晃晃”,一定要用色彩冲击力大的原色对比才能营造出他们认为的美感。五、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1.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和文化都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化生态产生着巨大变化,包括民间美术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受到不小的冲击,也受到更多的关注。2.我国民间美术原生形态的衰落是社会文化变革和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结果。不少民间美术门类已经濒临灭绝。如何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让年轻人喜欢并接受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走进博物馆保护起来,也有人说应该让民间美术的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及时更新,换上那些更容易吸引年轻人注意的现代事物。但民间美术里的许多内容题材与形象寓意,是经过了千百年演变与积淀才得以形成的,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信息,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课堂练习 1、你觉得民间美术的保护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原生态保护与改造传承哪一个更好? 2、找一件民间美术作品,分析其视角特征并说明理由。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节课,所以孩子们已经对民间美术有了初步的认识了。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能力强,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在本节课中,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但对其传承和发展问题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板书 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民间美术的造型为什么常常是变形与夸张的为什么民间美术中的事物表现方式是多方位的视角为什么民间美术的画面结构经常是多时空交叉的民间美术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我们应当怎样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