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美术
科目:美术鉴赏(人美版) 年级:高一
目录
CONTENT
1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2
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3
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4
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5
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6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主题二: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主题三: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
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
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
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二)交流与传承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
03
20世纪以来,当西方美术的观念、创作方法和语言形式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许多中国艺术家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特点、写意精神以及审美趣味相结合。他们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呢?
《愚公移山》徐悲鸿
《愚公移山》以开阔的构图、坚实的人物形象展现中华民族的古老典故。此画创作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愚公移山的典故为题材,塑造了坚韧不拔、顶天立地的壮汉形象,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难、坚持抗战的信心与意志。
《愚公移山》局部欣赏
《九方皋》徐悲鸿
《泰戈尔像》 徐悲鸿
谈谈徐悲鸿是如何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审美趣味相结合的。他的探索又有哪些成功之处?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
——徐悲鸿(现代)
《横跨阿尔卑斯山的拿破仑》大卫
《奔马》徐悲鸿
《霸王别姬》林风眠
林风眠:中国早期留法画家,曾创办西湖艺术专科学校并担任校长。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鱼鹰小舟》 林风眠
《渔夫》 林风眠
《瓶花》 林风眠
《横笛》 林风眠
林风眠作品形式多样,你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外画种的影子?说说这种探索表现了画家怎样的艺术追求?
《音乐家》 马蒂斯
穿黄色毛衣的杰妮·海普顿 莫迪利阿尼
谈到艺术便谈到感情。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
——林风眠(现代)
《流民图》蒋兆和 (局部)
《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
比较、分析蒋兆和与董希文的作品,同样是中西融合型创作,有哪些因素使他们作品的风格有所不同?
占满前景的木槿,犹如拉近的镜头特写,在周围向日葵、野菊、丝瓜等花木的映衬下,更彰显出木槿幽绿的外在与勃发的生命力。绽放的白色木槿花点缀其中,花心略施玫红,平添了些许温馨又烂漫的气息。
作为重要的中西融合型画家,作品展现了吴冠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创作“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的独特风貌,体现了浓郁的东方审美趣味。
《木槿》吴冠中
20世纪以来,欧洲美术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艺术家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也力求中西融合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油画的创作上,在版画、年画、招贴画(宣传画)等画种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面貌。
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董希文、吴冠中等在中西美术的融合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04
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属于通俗普及的艺术门类,它们的历史都很久远。连环画的基本形式早在汉代的画像石和以唐代敦煌艺术为代表的“经变”故事中就已出现,是中国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
《三毛从军记》连环画 张乐平
连环画
《西厢记》连环画 王叔晖
《山乡巨变》连环画 贺友直
《人到中年》连环画 尤劲东
《闹天宫》 连环画 刘继卣
《地球的红飘带——遵义会议》连环画 沈尧伊
宣传画
《我们热爱和平》宣传画 阙文
漫画
《妹妹和弟弟》漫画 丰子恺
年画
《试验田》年画 宋仁梁 宋仁贤
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插图和各种刊物的封面等美术作品,因其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它们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在传播技术还不发达、影视媒介还不普及的年代,看“小人书”几乎成为少年儿童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年画和宣传画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艺术“装饰”。
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在普及文化、增长知识、祈福美好心愿、提升审美情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通俗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在广大读者的心中留下了长久的记忆。
01
02
03
传统型中国画和融合型中国绘画,你更喜欢哪一种作品?说出你的理由。
向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连环画作品,它在哪些方面让你印象深刻?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二)感知教学设计
课题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二)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背景,掌握中西融合背景下传统型代表画家的创作特点及艺术主张。从而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代表画家的艺术特征,理解传统型中国绘画的传承与创新。了解各位画家的艺术风格与作品的形式特点;理解作品的内涵与独特韵味;掌握多角度、多层面鉴赏作品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通过欣赏感知与具体分析,理解画家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并能够从多个层面欣赏大师的作品,提高审美品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分析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养成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鉴赏美术作品的习惯,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接受世界多元艺术。
重点 理解作品的形式特点以及多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难点 画家独特艺术特色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讲授新课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一、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1.中外美术交流有很长的历史。自明朝中期始,多批传教士来华,将西方文化如地图、标本和多彩的插图等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将西洋画法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美术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这一时期中国美术究竟有哪些新的拓展? 2.“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西学东渐风气更盛。陈独秀和吕澂喊出了“美术革命”的口号,许多中国青年跨出国门,开始了海外学艺的历程。他们中绝大多数学成归国,开始在中国参与美术教育,传播西方美术的观念、方法和艺术形式,使西方美术,特别是写实主义的油画、雕塑以及版画在中国广泛传播,使得外来的美术门类在现代中国快速发展。李铁夫、李叔同、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常书鸿、刘开渠、唐一禾等早期出国留学学成归国的艺术家,为推动中国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1.“五四运动”前后,在引进西方美术的观念与方法的同时,也掀起了反思、批判以文人画为代表的传统绘画的思潮。但是,许多传统画家并没有妄自菲薄地忽略传统,而是在深入研究、传承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借古开今,继续推动中国画的发展。2.当西方美术的观念与方法在中国广泛传播时,中国传统艺术也在寻找自身的定位中不断发展。画家们走进自然、体味生活,用笔墨抒写对自然、人生、现实的感受,使中国画创作在传统基础上焕发生机。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出现了北京画派、岭南画派以及后来的长安画派等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画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画家们深入生活,关注现实,努力创新,坚持“为人民而歌,为时代创作”的方向,以饱含深情的绘画语言 描绘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抒发对新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感受。中国画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徐悲鸿、李可染等为传统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1.20世纪以来,当西方美术的观念、创作方法和语言形式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许多中国艺术家致力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将西方绘画的造型、色彩、光影等元素与中国绘画的传统笔墨特点、写意精神以及审美趣味相结合。2.20世纪以来,欧洲美术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艺术家在接受外来影响的同时,也力求中西融合的探索。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中国画、油画的创作上,在版画、年画、招贴画(宣传画)等画种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新面貌。徐悲鸿、林风眠、蒋兆和、董希文、吴冠中等在中西美术的融合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四、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1.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属于通俗普及的艺术门类,它们的历史都很久远。连环画的基本形式早在汉代的画像石和以唐代敦煌艺术为代表的“经变”故事中就已出现,是中国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插图和各种刊物的封面等美术作品,因其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性的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它们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在传播技术还不发达、影视媒介还不普及的年代,看“小人书”几乎成为少年儿童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年画和宣传画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艺术“装饰”。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在普及文化、增长知识、祈福美好心愿、提升审美情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少通俗美术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在广大读者的心中留下了长久的记忆。
课堂练习 1、查找资料,选择喜欢的中西美术交流的代表画派、画家及其作品并分析交流背后的原因。2、要改变中国传统绘画的面貌,就一定要学习吸收西方的美术观念与语言、形式吗?分小组讨论,并交流看法。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
板书 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中国美术在中西交流中有哪些新的拓展在“西学东渐”的形势下,传统绘画是如何发展的艺术家们在中西融合方面做过哪些探索你知道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绘画门类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