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开始
东 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战 国
春 秋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劳动工具的革新
原始社会早期
打制石器
原始社会中期
磨制石器、骨器
原始社会晚期
出现青铜器
奴隶社会(春秋)时期
出现铁农具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
青铜器发展达到鼎盛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变
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畜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耕作方法改进
5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活动与
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6
金镡(xín)金首铁剑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的发展
勾连纹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
齐刀
无字平肩桥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
商业: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1.制度变化 分封制瓦解
二、王室衰微
周初分封示意图
周天子
(封者)
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缴纳贡物,服从调兵
诸侯
(受封者)
不再分封土地,设置郡、县,职位不再世袭,加强对地方控制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周王室势力大减
管辖地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诸侯崛起 竞相争霸
西周
春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三、诸侯争霸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原因: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③民族间的矛盾
口号:尊王攘夷
“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扰。
动荡、分裂割据
实质: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城濮
①近海,有鱼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管仲为相,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
③“尊王攘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
楚庄王问鼎
邲之战(公元前597年)
①重视人才,百里奚、蹇叔等
②向西发展,进军戎地,独霸西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吴王夫差自乍(作)甬(用)矛
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有何利弊?
给社会带来灾难;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大规模民族交融
春秋形势图
史书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春秋初,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
春秋无义战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动荡的春秋时期(共17张PPT)
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这样的大件青铜器铸造于哪个朝代?
温故互查
2、甲骨文的地位是什么?
3、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和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分别是什么?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西周灭亡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东周开始
第 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设问导读
一、春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二、王室衰微的表现有哪些?
三、诸侯以什么名义来进行争霸战争?春秋时期产生了哪些霸主?
四、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活动与
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上:
5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金镡(xín)金首铁剑
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的发展
勾连纹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
齐刀
无字平肩桥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
1. 分封制逐步瓦解
二、王室衰微的表现
周初分封示意图
周天子
(封者)
授予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缴纳贡物,服从调兵
诸侯
(受封者)
不再分封土地,设置郡、县,职位不再世袭,加强对地方控制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2.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管辖地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诸侯崛起 竞相称霸
西周
春秋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三、诸侯争霸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原因:①王室衰微;②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③民族间的矛盾
口号:
“尊王”,就是表面上尊崇周天子,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攘夷”,指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扰。
动荡、分裂割据
实质: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尊王攘夷
城濮
①近海,有鱼盐之利,工商业发达
②任管仲为相,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
③“尊王攘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左传》
楚庄王问鼎
邲之战(公元前597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清)蒲松龄
吴王夫差自乍(作)甬(用)矛
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四、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战争?
给社会带来灾难;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大规模民族交融
春秋形势图
史书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春秋初,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10多个。
孟子:“春秋无义战”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动荡的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