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_______
题次 1 2 3 4 5
答案
一、选择题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主事者遇事必须详加考虑,而后与属下商议,择善而从。
、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告诉我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学习必须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人必须养成好的品德修养。
B.“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可以用唐太宗的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来体现。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含义深远,告诫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先进和落后。
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A.始龀,跳往助之 B.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二、课文基础巩固
默写第Ⅰ组
(1) 学而时习之, ?
(2)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3) 子曰:“ ,可以为师矣。”
(4)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贤哉,回也!”
(5) 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
(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7) 文中体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8) 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除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这可谓“ , ”。
(9)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十二章》中印证这种说法的句子是: , 。
默写第Ⅱ组
(1) ,不亦君子乎?
(2) ,可以为师矣。
(3)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一句是 , 。
(4)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解答题(课文内容理解与升华)
在“从师”这个问题上,孔子有什么样的意见?
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还可以想到哪些相关的诗词句?
孔子那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观点,在今天还适用吗?
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做。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四、阅读理解
1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②,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③。”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然形神不全。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④。”则再拜辞去也。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也。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有删改)
注:①颜斶(chù):战国时齐国人,曾与齐宣王辩论。②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③丽都:雍容华贵。④自虞:自以为乐。
1.请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传不习乎 传:_______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甲】文中孔子和曾子在学习方面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4.【甲】【乙】两文中的孔子和颜斶二人对富贵所持的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两个语段做简要说明。
1. B
2. C
3. C
4. D
5. C
6.
(1) 不亦说乎
(2) 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不逾矩
(3) 温故而知新
(4)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 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
(6) 匹夫不可夺志也
(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1) 人不知而不愠
(2) 温故而知新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1)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2) 知道学问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3) 博览群书,广泛地学习并坚定正确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并能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9. 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师的人。对于其优点,应吸取;对于其缺点,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改正。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应当向他们学习。
10. [示例]“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1. 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求,但不以其道得之,君子不应取,所以对那些不以道义而得到的财富,孔子视为浮云。这个观点不仅为历来的仁人志士所接受,更为老百姓所敬服,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一个人内心的安宁与高洁是最重要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心灵的贫瘠,那才是真正的贫穷。人应该有默默承受贫穷的勇气,并有在困境中努力奋斗的坚强意志。
12. 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
示例:在生活中,我准备努力理解父母,并从心底里敬爱他们,不跟父母发脾气。吃饭时,主动帮忙摆碗筷,让父母先动筷子;有争执时,静心聆听父母的观点,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之前,先与父母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尊敬他们。
13.
(1)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以……为乐。
(2)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3)①学习要及时复习;②要时刻反省自己;③“学与“思”要相结合;④兴趣对学习很重要;⑤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
(4)语段【甲】中的孔子认为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其乐无穷,但他对富贵不是绝对的排斥。他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只要是用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都是可以求取的。语段【乙】中的颜斶坚持过自己清贫的生活,即使齐宣王邀他过富贵的生活,他也坚决推辞。他认为,只要出来做官,坐享富贵权利,就会破坏自己玉一样的形象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