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姓名: 班级: 等级: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xǐng)吾身。
C.传(zhuàn)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B.吾日三省吾身。(进行自我检查三次)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
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家齐动手,重新摆放家具,装饰房间和车库,购买东西,忙得不亦乐乎。
B.严于律己,一日三省吾身,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原则之一。
C.纵然是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未曾埋没他一心向上的志气。
D.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下列语句中全部谈学习态度的一项是
A.温故知新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B.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C.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
D.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子”是古代对别人的尊称;“匹夫”是指平民中的男子。
B.不同年龄的人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如四十岁称为“不惑”。
C.《论语》,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和孟子合称为“孔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乙】齐有甄彬①者,有器业②。尝以一束苎③,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④不记录。檀越③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释】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
C.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D.辄以金之半仰酬(酬金)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i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ii 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 甄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作简要分析。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 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为下列语句标注朗读的停顿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中多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 ,勿施于人”告诫我们要尊重他人意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说求知要实事求是;沿用至今的名句 既强调了在学习方面不断温习的重要性,也阐明了回忆过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现在的道理……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学而笃志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D.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向他学习。
C.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行走,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⑥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B.第④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C.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D.第⑤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1. C
2. B
3. D
4. D
5. A
6.
(1) 后 赎 苎/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以 手 巾 裹 之
(2) D
(3) i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
ii 施主拾到后,还能送还,这恐怕是从古到今都没有的事情。
(4) 拾金不昧。主动将藏于苎麻中的五两金子送还给西库,且坚决不收作为酬谢的一半金子。
7. D
8. D
9. 己所不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1) C
(2) D
(3) D
(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