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的公转
【基础练习】
1.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北半球处于夏至日时,地球最可能运行至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 )
A.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2.读黄赤交角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黄赤交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赤交角不会变化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是黄赤交角 D.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2)若黄赤交角扩大1°,则角α为( )
A.67.5° B.66.5° C.65.5° D.23.5°
【能力提升】
3.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公转的过程中,距太阳最近的时间是_____节气( )
A.清明 B.小暑 C.秋分 D.小寒
(2)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春 B.立夏 C.立秋 D.小雪
4.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5.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 小时 30 分 9 小时 09 分 11 小时 25 分 13 小时 56 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按照从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6.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
A. B.
C. D.
(2)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为( )
A.2:00 B.6:00 C.12:00 D.18:00
7.读下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在乙的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东、西)半球,______(高、低、中)纬度。
(3)图中由乙到丙正北1000千米处的某机场飞行,最短航线飞行方向______。
(4)写出丙点对趾点的坐标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A
解析:(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故地球最可能运行至方点时,北半球处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故选B项。
(2)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其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2.答案:(1)D(2)C
解析:(1)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它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故图中角β是黄赤交角。
(2)图中角α是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角α=90°-23.5°=66.5°;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则角α为65.5°。
3.答案:(1)D; (2)A
解析:(1)地球公转过程当中,1月初距太阳最近,12月22日为冬至,冬至之后15天1月2日为小寒,所以24节气当中小寒与近日点时间最接近,选择D。
(2)从立冬到冬至和冬至到立春的时间大致相等,所以与立冬白昼时间最接近的节气是图中以冬至为中心的对称点立春,选择A。
4.答案:(1)A;(2)D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空间站绕地球旋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总体而言,角速度先变快、后变慢,A项正确。
(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北,即随太阳直射点移动,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一致,所以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始终保持不变,D项正确。
5.答案:(1)D; (2)A
解析:(1)12月22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昼长小于12小时。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是白昼最长的一天,各地昼长大于12小时。表中四个地方中,只有丁地的白昼时间超过12小时,说明此地位于南半球。故D项正确。
(2)纬度高低可以用当地昼长与赤道的昼长(赤道昼长为12小时)之差来判断,差值越大则纬度越高。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算出,甲地与赤道相差6时30分、乙地与赤道相差2时51分、丙地与赤道相差35分钟、丁地与赤道相差1小时56分,所以四地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甲、乙、丁、丙。故A项正确。
6.答案:(1)A; (2)C
解析:(1)因为晷针的一端是指向北极星的方向的,即指向北方,而且我们可以看出,晷针与地面的垂直角度,即是北极星的仰角,而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的纬度,只适用于北半球;北京的纬度大于是39°N,所以夹角大约是40°。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下方正中部时,此时时刻应为正午。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7.答案:(1)东南; 东北;
(2)东; 中;
(3)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
(4)(45°S,30°W)
解析:(1)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甲点所在经线在乙点的东侧,丙点所在经线在丁点东侧;甲点位于赤道,乙位于北纬50°附近,故甲位于乙的东南方向。丙位于南纬45°,丁位于北纬40°附近,丙在丁的北侧,故丙在丁的东北方向。
(2)根据图中180°经线和两者的位置关系可以判断丙地经度为150°E,由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故丙地位于东半球;丙地纬度为45°N,30°N-60°N为中纬度,故丙地位于中纬度。
(3)图中乙、丙之间的弧线是过这两点的大圆中的劣弧段,距离最短。图中由乙到丙飞行,由西向东,最短航线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后向东南。
(4)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坐标是(45°N,150°E),则丙点对跖点的经度为30°W,对跖点的纬度为45°S,故对跖点的坐标为(45°S,30°W)。